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经济行政管理法,是日本行政作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独成法域的经济法一样,在维持经济秩序、规范经济行为、保护公民利益、促进经济繁荣等方面,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文试图从借鉴其积极意义、完善我国行政法体的目的出发,对日本经济行政管理的有关法律问题作一简要论述。一、日本经济行政管理的法理法域 (一)行政作用与经济行政日本法上所说的“行政作用”,一般是指行政机关的活动,它涉及国家行政管理的诸多方面。根据日本行政法学的基本理论,行政作用可分为事实上的行为和法律上的行为。前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政府与企业之间,有一条十分引人注目的纽带——行政指导。它是日本政府管理企业的特有方式,也是政府部门发挥行政职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60年代,正是行政指导的颠峰时期,行政指导这一手段越来越多地被重  相似文献   

3.
一、引 言本文主要谈两个问题 :(1 )从法律角度看日本企业和政府间的关系 ;(2 )日本放宽对民间企业限制的动向。本文还将概述一下支撑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法律制度和政府 (国家 )的作用以及高速增长结束后开始的放宽限制企业的动向。二、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法制特征1 日本经济体制的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高速增长期的日本经济体制有两个重要特征 :一是确保就业的稳定 ,二是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制度。(1 )确保就业的稳定 日本的传统制度一直强调稳定 ,特别是就业的稳定。终身雇佣制和各企业的工会制度被认为是降低失业率、支撑…  相似文献   

4.
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日本对地方政府的管理是采用“地方自治”的形式进行的,但日本有自己的特点。所谓地方自治,按日本学者的解释,即地方事务不是由中央政府委派的官吏来管理,而是由本地居民及其代表机构自主管理。日本宪法规定,地方自治体“有管理财产,处理事务以及执行行政的权能,得在法律范围内制定条例”。一般说来,日本地方政府有相当的自治权,可以在广泛的行政领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独立处理地方事务。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则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制约和限制地方政府,使  相似文献   

5.
世纪之交 ,日本企业的环境管理取得了新的进展。环境管理是一个较新的概念。是指企业以循环经济 (Circular Economy)理论为基础 ,通过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管理、教育等手段 ,控制对环境的影响 ,实现发展生产与环境保护双赢的管理体制。它既是日本深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循环型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对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一、日本当前企业环境管理的特点   (一 )环境管理从引进期转入实践运用期。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 ,西欧各国就已实施企业环境管理。 90年代以来 ,随着《环境基本法》的颁布和地球环境变暖对策…  相似文献   

6.
行政作用法通则,是日本行政法不可缺少的内容,而行政行为又是日本行政作用法通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行政行为,在日本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权而发生法律效果的所有行政管理行为的总称,它涉及问题较多,本文试就其主要者,略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论日本行政组织的若干基本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韩铁英顾名思义,所谓行政组织,就是履行行政职能之主体的组织。由于日本实行的是地方自治制度,因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通常被视作不同的主体,国家分别用不同的法制对其组织进行管理,日本学术界亦常常对其分别加...  相似文献   

8.
日本开发行政管理的几个主要法律问题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邱生战后半个世纪,日本得到了快速发展,开发事业稳步渐兴列岛各地。作为政府行为的开发行政管理活动,始终注重严格依法进行。日本开发行政管理法所涉问题较多,本文拟就其主要者略述如下。一、开发行政及其法律体...  相似文献   

9.
简论日本的行政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论日本的行政指导王新生赵成国从政治过程论的角度看,行政指导是行政机构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对法律所进行的补充性说明,因为立法机构通过的法律大多过于笼统,为执行这些法律,需要行政机构制定具体的政令或采取其他辅助措施。但日本的行政指导大大超出了这一范畴,不...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国营大中型企业不活的原因很多。制约企业自主权的政府职能转化改革滞后是其关键的因素所在。因此。必须改革现存的政企关系格局,真正落实企业自主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化。这就需要冲破旧有观念和制度的樊篱。显然,法律是最为有效、最为直接、最为迅速的力量。只有运用法律手段将政府和企业各自的责、权、利固定化、稳定化,形成制度。避免政府行政干预的增多和随意性。才能使政府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更加规范,也才能使企业经营行为在法定范围内实行自主化。  相似文献   

11.
试论日本战后文化行政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敬 《日本学刊》2012,(4):109-122,159,160
二战后60多年来,日本的文化行政以"提升文化高度"和"扩大文化范围"为目标,坚持"不干涉内容"原则,历经文化行政空白期、中央政府文化行政起步期、地方自治体文化行政繁荣期、新的文化行政机制形成期和文化政策体系完善期的变迁。日本文化行政机制逐步向政府、民间企业、文艺团体职责共担、职能互补型转变,文化行政理念逐渐向重视文化与社会、经济、国民生活关系的综合性文化行政理念转变,文化行政的主导权逐步向地方自治体转移。  相似文献   

12.
也谈依法行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各种政府行为。它既体现了政府机关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也是一种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事务实施管理而产生的公务行为。随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依法行政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结合广东的情况和自己的工作实际,对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的意见。一、当前行政失范、执法不严的主客观原因分析近年来,各地越来越重视依法行政,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正在加快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井加强了执法监督的力度。这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经济,增创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市制已经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现行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制度自1947年基本形成以来,以自治为理念,以法律为基础,在兼顾地方的自主性的同时,指挥和发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对保持较小的地域差距和建设安定的社会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日本城市管理体系,包括行政区划、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对大中城市的管理方法、各级政府的具体的分工情况、组织结构和财政制度等,并分析该制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国的地方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户籍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国家通过户籍管理,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综合方式,对社会成员的某些行为进行外在制约,使之能够有效地遵循社会规范,符合国家对社会发展的指导方向。这是一种正式的,制度化的外在制约形式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平 《学术交流》2003,(5):45-47
政企关系问题 ,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由过去的行政隶属关系、财产所有关系、行政管理关系、直接控制关系等等 ,相应地转变为法律关系、财产组合关系、社会管理关系和间接调控关系。通过理顺政企关系 ,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行政指导作为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具有积极行政的特点,在日本被广泛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但行政指导也出现了权力滥用等现象。为此需要对行政指导进行法律规范。本文从日本行政指导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两方面加以介绍和分析,以期对我国的行政法治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WTO,对我国政府必然造成巨大的冲击和深远的影响,区县政府是直接面对企业实行经济管理的基层政府,探讨入世后我国区县政府应对WTO的措施,无疑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论文是以加入WTO后汕头市金平区政府与企业间互动关系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调研,了解双方在互动中的经验、问题和教训,并为进一步优化行政资源,增强区域的综合竞争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日趋激烈的城市和区域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各地政府经常采用补贴、奖励、补助等形式的行政资助措施,吸引企业等市场主体到本地区投资兴业、扶持本地区相关行业发展。本文站在地方政府(主要是市、县级政府)的视角,研究分析行政机关为市场主体提供行政资助的法律性质、设立行政资助项目的法律依据、一般原则,研究论证招商引资协议中约定行政资助内容的法律风险防范,并对行政资助行为法治化发展趋向作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9.
巩海平 《社科纵横》2005,20(2):95-96
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是生产要素中的关键因素。它对国家强弱、经济的兴衰、竞争的胜负有着重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只停留在观念和形式上,对人才的管理主要靠政府的行政管理,而缺少使之具体化的操作手段。如何更好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的最佳效益?法制化是必由之路。通过人才立法,健全完善我国人才运作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是日本资产阶级法律总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它对规范日本的国家行政机关、加强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等,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日本行政法与经济法等一样,涉及的事项很多,本文仅就其中的三个基础问题初予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