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哲蚌寺现存内转经道壁画是西藏地区大量壁画中非常珍贵的明代壁画,然而由于藏式建筑结构特点、气候环境、水文地质环境、人为活动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建筑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引起了墙体严重变形,导致了依附其上的壁画出现地仗层空鼓、错位、开裂及脱落等病害,危及到壁画的长期稳定存在。以文物保护基本原则为指导,通过对空鼓错位严重的壁画采取揭取、揭取后修复及墙体维修、原位回贴等保护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壁画支撑墙体稳定性问题,并使壁画变形、错位得到校正,地仗层与墙体之间的空鼓病害得以治理,壁画稳定性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3.
措钦大殿是白居寺主要建筑之一,殿内壁画在整个白居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保护修复白居寺措钦大殿壁画,需要对壁画制作材料和工艺进行分析。通过对壁画颜料和地仗层进行取样,经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可知,壁画所用颜料均为矿物颜料,红色颜料是朱砂和铅丹,绿色颜料是石绿,蓝色颜料是石青,黄色颜料是雌黄,金色颜料是雌黄和金粉的混合物,白色颜料是白垩和石英,黑色颜料是碳黑。而在其制作工艺上,经过显微剖面结构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可知,壁画只有颜料层和地仗层,没有普通藏传佛教壁画制作时的白粉层,是白居寺壁画制作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5.
措钦大殿是1416年哲蚌寺修建伊始的主要建筑单元之一,其内转经道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之间因殿堂改建而被废弃。现存内转经道西段和北段保存的文殊菩萨、白伞盖佛母曼荼罗和善逝八塔、药师佛曼荼罗等壁画不仅配置独特,而且在保留元代风格特征的同时,吸收了内地汉式童子等母题和堆金沥粉等技法,是元明过渡时期西藏艺术的重要遗珍。对于元明之交西藏佛教艺术的题材、图像配置及其含义、风格和汉藏文化交流的研究,这些题材和风格都是不可多得的材料,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6.
7.
原址保存的壁画经揭取、迁移至博物馆后,必须进行修复以达到研究和展陈的要求。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壁画实施数字化测量和记录,既可最大程度地弥补壁画因不可抗拒衰变所造成的信息消亡,又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特有的虚拟现实、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方法实现对壁画的虚拟展示、复原性模拟修复。文章以内蒙古大昭寺经堂壁画花变主题佛为例,阐述了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馆藏壁画复原性模拟修复的原理及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8.
美岱召是明代格鲁派传入土默特部后建立的最早寺院,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壁画,琉璃殿是早期建筑之一,绘有藏传佛教五派领袖、大德人物.佛殿内壁画被覆盖后重绘,殿顶木板画尊像人物更是扑朔迷离,许多年来这些都未引起研究者重视,本文就这些壁画诸多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修复铁器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不知道采用怎样的修复方法以及如何掌握修复力度,最后导致加深了文物的损害程度.通过对铁器的修复,针对铁器的病害情况,探讨怎样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修复,达到修复的预期效果.结合几种常见的铁器病害,提出相应的修复措施,希望可以对博物馆修复铁器病害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遗址保护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物修复工作已引起了各方重视.文章针对文物修复工作存在的几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同时详细论述了更好地进行文物修复工作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以此促进遗址保护中心文物修复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海乐都瞿昙寺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昙殿是青海乐都瞿昙寺中最早建造的佛殿,建成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其建筑为设置礼佛道的早期样式,西北地区很多明代前期寺院的形制及壁画内容都仿照瞿昙殿,如甘肃永登连城的妙因寺万岁殿、卓尼石门寺大雄宝殿等,瞿昙殿壁画内容的辨识对分析14-16世纪藏传佛教图像学具有坐标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史籍对拉萨布达拉山上清康熙晚年 (1 72 0— 1 72 1 )入藏将士所刻的摩崖文字六通作了缜密的考证研究 ,说明它较书面记载具有更高的史料价值 ,不仅补充了一般记述的不足 ,而且真实地反映了允礻题、延信、年羹尧这些日后为雍正帝嫉恨迫害的将领在当时官兵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管理者、当地社区、全体公众及旅游者等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了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调整或变革上级管理机构、加强组织内部能力建设;扩大遗产保护范围;加强社区参与;完善旅游阐释系统、推动遗产旅游核心的转变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的关系较为错综复杂,至少有两个层面的关系需要理清:其一是扎塘寺壁画与敦煌吐蕃占领时期藏式绘画传统之间存在着一种历史的传承关系;其二是扎塘寺壁画与同时期的敦煌艺术又有着一种共时的文化交流。前者这层关系不同时但同质,后者同时去不同质。这两层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多种关系的存在和相互之间的纵横交错为扎塘寺壁画与敦煌艺术关系的梳理增加了难度,本文试图在这方 相似文献
16.
赞普像是中唐吐蕃统治时期敦煌壁画中的标志性人物像之一,其出现是壁画的绘制者根据实际情况将佛典内容进行变通的结果。赞普问疾听法图的粉本应源于吐蕃地区,由汉藏艺术家们共同创作而成,而赞普和侍从的服饰及容貌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则是受当时敦煌地区民众审美观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布达拉宫作为西藏的标志性建筑在近百年来的西藏摄影史中不断被拍摄,其象征意义也在不断被叠加.从被西方人凝视的“他者”到整合进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再到商业文化中的景观转换,布达拉宫的影像意义也正是百年来现代化进程的真实镜像.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位于北京法海寺大雄宝殿内的10铺壁画为重点研究对象,结合寺内现存之《敕赐法海禅寺碑记》《法海禅寺记》两通石碑碑文以及相关藏、汉文史料,着重分析了壁画中的藏传佛教艺术因素,同时对其风格渊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桑耶寺中象征北大洲的强久斯玛吉林殿建筑和壁画的考证,认为该处是整个桑耶寺建筑群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遗址之一,即墙体是建寺时的遗存,壁画属于公元8世纪至11世纪早期藏式佛像画风之"中原一藏式画风",其塑像作品出自中原的汉族艺人之手,体现了吐暮时期藏民族与周边民族之间文化上的交流与友好往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