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干被称为一位“不识朝、不识市”的高隐,其实并非如此。他早年及中老年时曾在睦州故乡和镜湖过着隐居生活,但身在江湖却心存魏阙。他曾多次应举求仕,却屡遭挫折,一生始终未能抑制住为求仕而躁动的心。经历多次挫折之后,他感叹愤激,不时地唱出了似若敝席功名、豁达自处、甘于隐退的诗句,然而这正是他急于求仕而不得时发出的心声,表现出不甘于隐逸而追求入仕的微妙心态  相似文献   

2.
人们通常认为庄子的思想是出世的,这种观点在表面看来不容置疑,因为《庄子》一书有大量出世的言说,但是庄子独特的言说方式决定了他所言说的内容与他的精神实质并不一致,在他的“道说”里面尚有“未被道说的东西”。实际上庄子热爱生命、批判现实、追求自由,执著于为人类寻找一个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为社会培养精神健康、心理正常、“重生”和“乐生”的人,可以说在庄子“狂人狂言”式的出世言说之下,蕴藏的却是真正的入世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司马迁的眼中,孔子的地位很高。但司马迁为什么又会通过孔子之口赋予这位先师"丧家狗"的称号呢?如果抛开那种以为一目了然的想法,就会发现其中大有深意。"累累若丧家之狗"中的"累累"二字昭示了孔子济世的迫切,而这种迫切来自于"岁不我与"的时间意识。正是得于这种由"忧道"而来的"忧死",由"忧死"而来的"忧时",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孔子具有那么强烈的用世之心。  相似文献   

4.
社会支持是与弱势群体的存在相伴随的社会行为。目前我国青年弱势群体在其生存发展中遭遇程序和类型不同的“社会排斥”,心态堪忧。青年群体现有的精神支持网呈现规模小、高趋同性、低异质性的特点。政府层面的社会支持还存在观念误区、“缺位”等问题,必须加大对弱势青年的社会支持,塑造现代性的新型精神支持网,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5.
游侠诗于建安时期进入士人手中,从现存数量极为有限的作品来看,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游侠形象的写实和理想化改造的并存。建安诗人表面上描写游侠,歌唱游侠,其精神实质则是借这一特殊形象表达他们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的慷慨入世之情。建安诗人虽然很多时候表现出或力行霸道、或崇尚玄虚、或放浪形骸的行为,但是思想主流却依然是儒家的东西。所以,从儒家思想出发解读建安游侠诗是合乎情理的。  相似文献   

6.
7.
庄子人生哲学影响到了魏晋文人对自身与社会关系的重新审视,使他们认识到个性独立的价值。这一心态变化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并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呈现出力求摆脱一切束缚以求得个性自由的特征,而这正是“文学自觉”的最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8.
唐小说中女侠形象大都是以被褒扬的姿态出现的,体现了唐文人对女性的尊重与赞扬,“女侠艺高”展示了文人慕侠心态下对“男尊女卑”传统的超越与挑战;侠女的“主动求偶”是文人补偿心态下沟通与对话的需要;女侠的“全身而退”反映了道教文化重生心态下对贵生和重命的追求;女侠的武技描写体现了唐人嗜奇心态下的虚构与夸张。  相似文献   

9.
在盛唐文人的贬谪心态中,虽然有愁怨悲苦,愤懑不平,但盛世的沦谪者们在自然山水的雅赏或恣情之中,心态闲暇超逸、轻扬愉心;他们塑造了沦谪者潇洒飘逸的形象;他们诗酒唱和,乐妓歌舞,浮华豪奢,流连玩赏,不改往日的气派;他们也想象和向往世外自由飘逸的境界,并把世俗的享乐和欢娱移置其中,以此作为困踬中高扬个性和自我超脱的方式;他们期许和称赞沦谪者的才华德行,并对沦谪者的未来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他们甚至对沦谪天涯的伤心之地也充满着一份人生的深情和眷恋。  相似文献   

10.
汉代上层文人,现实中遭致挫败后,退避到著述中,或者沉浸于孔老墨学的信仰之中,从而找到人生的精神寄托。而东汉文人五言诗,特别是古诗十九首,则主要表现游子思妇的分离,功名未成的紧张,功名失败后的作乐自弃,变成了失去精神寄托后的绝望,与汉代上层文人心态形成鲜明对比。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二者的社会阶层背景差别巨大:一个是社会地位尚未完全摧毁,学术事业基础雄厚,信心百倍;一个是贵贱贫富悬隔,看不到任何希望,最终只能吟唱人生的伤感。  相似文献   

11.
午社在民国后期颇具代表性.午社成员专心于填词,其词作大多关注民瘼,忆京津往事而述乱世流离,将遗民情结转化为民族精神,抒发对沦陷区的同情.同时,受现代文明和新文学创作的影响,午社成员乐于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愉悦,尝试接受新文学尤其是新诗带来的自由,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民国后期旧式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12.
唐代文人忧国忧民思想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质。政治清明的盛唐 ,文人积极用世 ,兼济天下 ,展示出昂扬的精神风貌 ;中唐则朝纲不振 ,国势趋衰 ,文人的作品多表现为对权贵的鞭挞以及对民瘼的同情 ;到了晚唐吟唱的则是一曲曲挽悼的哀歌。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兼备 ,因而产生出历久不衰的文学精品  相似文献   

13.
14.
元代统治者重吏轻儒,大批文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前途.代表着元代最高艺术成就的元杂剧,通过塑造鲜活的文人艺术形象,真实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心态.这里以元杂剧中文人形象为解析对象,剖析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忧患与对上代的怀念,渴望出仕的用世思想与寻求慰藉的自恋情结,以及求仕不得的愤世与志不荻展的怫郁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5.
元代统治者重吏轻儒,大批文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前途。代表着元代最高艺术成就的元杂剧.通过塑造鲜活的文人艺术形象,真实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心态。这里以元杂剧中文人形象为解析对象,剖析了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忧患与对上代的怀念,渴望出仕的用世思想与寻求慰藉的自恋情结,以及求仕不得的愤世与志不获展的怫郁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16.
李白,历来被称为"诗仙",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仙道思想,本文试图从其隐逸与游仙的经历与诗作中探求儒家思想对诗人的影响.李白的多次隐居生活是为入世作的准备,他的游仙访道一方面是为了树立声望,提高从政身价,另一方面带有无可奈何的超脱和愤激之情,而他在隐逸游仙中又时时不忘现实,总是惦念着国家与民生,显示出儒家思想在其内心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大明开国之初,朱元璋大力整顿士风文风,力图重建汉唐盛世文治局面.在思想高压和文化专制下,洪武朝文人的政治心态几经转变,从元末失望与旁观到初期感恩与期待,再到中期逢迎与忧惧,直至晚期自保与麻木.一朝文风也随之嬗变,从初期的尊台阁贬山林,到中期的颂世与感伤并存,终陷末期的僵化与简直.朱元璋强力推行的洪武朝文学改良运动,虽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北宋滑稽词的历史原貌及其兴起而又不能与其它词派并称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对其内蕴的文人人格进行了探讨,认为滑稽词的出现与北宋党争有很大关系,其真实反映了一个时代丈人特有的声音,它既是宋人心态与词相接合的特殊产物,也是处于分裂人格下的宋人寄托自己情感的特殊途径,是宋人真实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西晋后期,诸王及诸胡的战争惨烈而频繁,终致两都毁弃,西晋灭亡。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引起东晋统治者强烈的兴亡之思。遗落世务、旷放闲逸成了东晋世族文学创作的基本情趣和格调,社会上也盛行清谈之风。在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下,东晋诗人郭璞在他的诗文中尤其是在他的赠答诗和游仙诗中反复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深的忧患意识和超脱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