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中共江西省委讲师团团长刘学经所谓“井冈山精神”,就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这是井冈山精神的本质所在。它解决的是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模式问题。这是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3.
苏区银行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武装斗争的条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27年冬,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3年4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红军和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根据地进一步扩大,形成了武装割据的局面。同年五月。成立了湘赣边界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为了适应革命战争和开展经济工作的需要,根据地创办了自己的造币厂——井冈山上井银元造币厂。1929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红四军进军赣西东固,同年,在中共东固区委的领导下,创建了东固平民银行。1931年秋,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取得  相似文献   

4.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一块瑰宝,是党和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重大创造,是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理论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过去,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还不很充分,论著亦不多见。本文意欲对毛泽东这一光辉思想的形成进行某些探讨,以求更深入一步地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更具体地探索井冈山斗争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及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一文,是朱德同志在一九六二年六月的一次谈话纪要。在这次谈话中,朱德同志回顾了三十多年前,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的历史,从正反两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这段斗争的历史经验。认真学习这篇重要著作,不仅可以重温当年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等波澜壮阔的斗争历史,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看到朱德同志在革命转变关头,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可贵探索,以及他在探索中对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弘扬井冈山精神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曾丽雅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岁月里,由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培育起来的井冈山革命精神,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范畴。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也集中体现了...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66周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0周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的峥嵘岁月里,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战斗力,使边界党组织成为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推动革命前进的坚强核心。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建  相似文献   

8.
彭德怀同志领导的红军第五军,自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和毛泽东同志、朱德同志领导的红军第四军在井冈山会师,到一九二九年三月又在瑞金会师,这四个月的时间内,主要是在井冈山地区担负着留守、牵制敌人的任务。在此期间,彭德怀同志根据前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领导全军同志奋勇杀敌,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为壮大红军力量、发展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可是,林彪、“四人帮”一伙,却无耻地攻击彭老总在留守井冈山时期“不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实行逃跑主义”,这是对彭老总的恶毒诬蔑!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与“井冈山道路”何国林一、走井冈山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井冈山道路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国内武装斗争的经验,把马列主义的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创的一条正确的道路。1927年...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的重要发源地,而井冈山道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透视井冈山斗争的历程.我们能够领悟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和动力逻辑理路,这对当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二、研究鲁迅对我国革命文化的贡献在中国现代史上,1927年开始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是我国“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的时期,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者独立地探索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期。以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开端的农村武装斗争,是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重心。以上海为主要据点的革命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整个白区的革  相似文献   

12.
"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还是经济的竞赛."[1](P1024)经济斗争是井冈山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问题一直是建立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本问题.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领导边界军民积极探索根据地建设的道路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进行革命的经济保障问题,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经济建设思想.文章试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经济建设思想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16-16
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记录这段峥嵘岁月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中国共产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方志敏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同志不仅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而且为中国革命积累与提供了“方志敏式”根据地的经验。在赣东北的具体条件下,采取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策略,是创建“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方志敏同志对土地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贡献。这也是研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史必定要融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文章很多,却少有研究他的革命道路理论的。但恰恰是这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不仅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而且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探索这条道路的过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毛泽东无疑是其中贡献最大的。因此,笔者把毛泽东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突出贡献,从“对革命所处历史方位的分析”、“‘上山’主张的提出”和提出“‘革命向北发展’的战略”等角度入手写成本文,以加深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并以此文做为对毛泽东同志逝世三十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6.
<正>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引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这一道路创立、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全党同志在实践上继续坚持这条道路,并对这条道路作了深入的理论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的民族理论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萌芽,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情,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道路,为建立和发展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仅就毛泽东对中国民族理论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所作的贡献,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8.
王旭宽 《学术论坛》2007,30(6):15-18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就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艰辛探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重要发祥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领导工农红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斗争经验。提出了红军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的《赤色游击战术》(下简称《战术》)一书,是1929年编著印发的一本介绍井冈山根据地军事斗争经验的专著。它依据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的实战经验,全面具体地阐述了红军在游击战争中应采用的战略战术及有关的军事规则,特别是在游击战术的运用方面作了详尽的分析说明。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最早编著印发的军事理论著  相似文献   

20.
一、毛泽东对发展新民主主义商品经济的探索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商品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根据地经济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初步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1928年至1930年,毛泽东通过对根据地圩场经济的深入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两个符合实际的重要结论:第一,圩场繁荣与否是检验党的政策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尺之一。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认为根据地传统的圩场贸易业,事关国计民生,应重点扶持。1928年7月,他亲自主持创建了第一个红色圩场──大陇圩场,逢二、五、八为赶场日。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