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在个人收入分配上一直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即“按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实行这种制度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只有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在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整个社会劳动创造的价值产品,在扣除了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于其他各种必不可少的社会基金外,剩下的就是劳动者个人消费基金.由于这部分基金是由劳动创造的,而其他任何加入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等,并不创造价值.因此,对于个人消费基金,只能由社会按照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原则分配给劳动者用于个人消费.马克思的这些思想得到了列宁和斯大林的进一步发挥,后来又被社会主义经济学家概括为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按劳分配规律.  相似文献   

2.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来看,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标准,从经济方面来说,大体上有五条: (一)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根据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判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生产、分配都具有直接的社会性,即直接的社会生产、直接的社会劳动和直接的社会分配。 (二)根据生产、劳动、分配的直接社会性,认定社会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及其货币关系已经消失,以不通过市场的产品经济模式作为劳动等量交换原则的实现形式。 (三)实行《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产品生产的按劳分配原则——等量劳动的直接交换。 (四)社会直接组织和调节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发展,实行产品生产与计划经济相统一的计划产品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劳动者生产的主观目的和社会主义生产的客观目的进行了分析,指出全部产品必然为劳动者所消费,从而自主劳动者付出的全部劳动对他们来说也必然都是必要的。这是不是分净吃光,不需扣除生产资料消耗补偿和积累基金?不是。但,作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内涵,即社会总的新增产值职能用途,不存在对上一生产周期生产资料价值补偿问题,只包括个人消费基金、公共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同时如果不是从静态而是从生产过程反复更新的运动角度看,最终也只能是提供劳动者个人消费基金和公共消费基金。作者还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必要劳动本身所规定的职能和劳动力二重所有权关系论证了必要劳动划分为个人必要劳动和社会公共必要劳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现在,集体农业生产要提倡多种多样的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为什么要多种多样?本文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理来探讨这个问题。从表面看,联产责任制好象只是个劳动管理问题,其实,更重要的是生产关系问题。因为实行这种责任制,第一,农民能够对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直接行使使用权、支配权、管理权和劳动产品分配权;第二,把生产责任和计算劳动报酬这两个既有区别而又有联系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从而把对集体生产的负责和农民个人的物质利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第三,按最终产量(或产值)计算报酬,能比较准确地衡量每个人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从而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总之,联产责任制是使作为劳动者的集体农民能够同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很好地结合起来的方式,是正确分配生产成果的分配方式。而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和生产成果的分配方式,正是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关于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调查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思考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指出,在社会产品中应该扣除:“第一,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第二,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第三,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剩下作为消费品的那一部分,在进行个人分配之前,又得扣除:...  相似文献   

6.
国民收入就是全国劳动人民在生产过程中新創造出来的物質財富或价值,也就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了生产过程中耗費掉的生产資料以后的那一部分产品或价值。国民收入經过分配和再分配,最終归結为兩大部分:积累的部分和消費的部分。国民收入中的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不同的具体內容。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講,积累部分按其用途来分,包括如下几个項目:(一)扩大再生产基金,其中包括国家(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业合作社除了补偿固定資产折旧部分的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熟记着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含义:“每一个生产者,在作了各项扣除之后,从社会方面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1页)根据劳动者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消费品。那么,是按照劳动者个人实际支出的劳动量来支付报酬呢,还是按照社会平均劳动耗费支付报酬呢?这就涉及到参与分配的劳动本身计量标准问题。在产品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不同经济形态下,劳动计量的标准是不同的。在马克思原来设想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即社会主义劳动,是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社会主义劳动的特点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搞好社会主义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对于搞好我国的经济调整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直接的社会劳动”这个概念的含义,及在怎样的社会条件下劳动者的劳动才表现为“直接的社会劳动”。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二大提出:“要实现今后二十年的战略目标,必须由国家集中必要的资金,分清轻重缓急,进行重点建设。”社会主义财政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是集聚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主要渠道。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产品分配原理,在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产品在实行按劳分配以前,必须进行社会的必要扣除,包括补偿基金、积累基金和社会消费基金。这种社会扣除,是由代表全社会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依靠财政这个工具来进行的。因为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承担着行政管理、国家防务、科学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的职能,而且承担着直接组织社会经济活动的职能。为了履行上述职责,国家必须集中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短短的几年里,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节约,农产品的增加,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向何处去?农村中的剩余资金向何处投?马克思在揭示社会总劳动量的分配规律时指出:不论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必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这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而且这种分配比例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社会劳动必然要进行再分配。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要搞市场经济,那么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与再分配,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如何认识传统的按劳分配的原则与理论呢?这是分配制度改革所不能回避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所能实现的社会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不可能是全社会的直接生产也就不可能是全社会的直接分配,只能是通过企业组织形式来组织生产、交换和分配。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层单位,同样要求成为社会分配的基本单位,在企业进行初步分配。企业的分配对象不可能是具体的劳动生产品,由企业把产品交给国家,然后通过全国统一的劳动券形式进行劳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计划的核心内容是按一定比份分配社会劳动。分配好社会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致库格曼》的信中说:“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要量相适应的产品量,就要付出各种不同的和一定数量的社会总劳动量。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这是不言而喻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541页)要做到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对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劳动转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按照劳动转移的客观规律安置就业、分配和调节社会劳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正如  相似文献   

13.
有形公共产品是人们生活直接或间接必需品,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福祉与社会公平。公共产品的高成本服务是国际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政府管理的软约束以及现行的服务体制是高成本的根源,特别是有形公共产品政府垄断的高成本不仅体现在服务主体的高成本生产过程,更体现在公众消费性价比较以及社会不同阶层对于公共资源享受的不公平,实际上已经延伸到国民收入分配各环节,既对现行的收入分配与公共管理内涵提出了挑战,也对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实践证明,难以在垄断体制下找到控制有形公共产品高成本的依据,也无法用公众监督从真正意义上约束政府垄断体制下的公共产品管理机制。与任何产品的服务体制一样,有形公共产品政府垄断服务体制下的高成本问题根源不在某一生产主体,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公共产品服务主体的内部管理,以及社会及其公众监督,在垄断体制下都是无能为力的。高成本治理的长远战略是建立有形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体系,当下对策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任何社会化的生产体系,都有一个按照客观上要求的比例在不同使用价值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社会劳动,在不同利益集团或个人之间分配社会剩余产品的问题。马克思说:“这种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决不可能被社会生产的一定形式所取消,而可能改变的只是它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卷第368页)就是说任何社会都要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机制和手段,分配社会资源和剩余产品,协调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认真坚持和正确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和宏伟战略目标的圆满实现。马克思提出的按劳分配原则指的是个人消费资料的分配原则,个人消费资料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可概括为如下三个步骤: 第一、要首先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和“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上述  相似文献   

16.
工交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时间不长,形势却发展很快。它给整个工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活力,把多年来未能很好克服的一些老大难问题解决了。如“吃大锅饭”;生产靠计划,物资靠调拨,产品靠包销,资金靠统支;不问社会需求,不讲经济效果,为生产而生产;有权无责,权、责、利分家,等等。根据我们所了解的一部分企业来看,凡是实行了经济责任制的单位,都热情高,干劲大,经济效果显著,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给国家、集体增加了财富。经济责任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权、责、利”的结合,在于“劳”与“酬”的统一。它把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关系,劳动分配与经济责任、经济效果联系起来了,从而达到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总之,经济责任制之所以有效力,就是因为它包含了经济利益分配和经济责任两个方面。如果离开了分配问题,只讲经济责任  相似文献   

17.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论述,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生产,也不存在商品和货币的。马克思的说明是有代表性的。马克思说:“在一个集体的、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的社会里,生产者并不交换自己的产品;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在这里也不表现为这些产品的价值,不表现为它们所具有的某种物的属性,因为这时和资本主义社会相反,个人的劳动不再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而是直接地作为总劳动的构成部分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10页。) 这种社会的特点,恩格斯也作了简要的概括,指出:“直接的社  相似文献   

18.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九五”期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从近几年改革的实践来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问题的提出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不足,缺乏积累,是一个长期形成、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多年来我国在实行低工资制度的同时,对职工的剩余劳动以至部分必要劳动都进行了“集中的扣除”,这种扣除的一部分用于公共支出,包括以社会福利、集体福利的方式再分配给职工。另一部分则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国有资产。在使用这部分“社会扣除”时,由于种种原因,在对职工的社会保障投入严重不足,也就…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层次的社会主义劳动已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从而构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主体。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直接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因此,除了属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直接生产  相似文献   

20.
企业劳动者的生产劳动 ,不仅生产物质产品 ,而且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市场经济的分配就是价值分配。我国现阶段不是要人为地消灭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经济关系 ,也不是要取消企业主通过经济关系和国家凭借超经济手段获取物质生产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关系 ,更无需创造一种新的理论来否定这一社会经济关系 ,而是要建立、健全切实按照商品的价值规律配置社会资源的客观机制 ,同时完善、优化国家分配剩余价值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