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尚消费     
《今日南国》2007,(24):48-48
光阴荏苒,岁月更替。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本刊全新的“时尚消费”栏目与您见面了。“时尚消费”顾名思义,最讲究的是“时尚”二字。今天的时尚潮流千变万化,追逐时尚。似乎已成为现代人的习惯动作。“时尚消费”是面向广大读者.提供消费资讯。引导消费潮流、关注消费热点的消费服务类栏目,是读者朋友的消费参谋,旨在为读者朋友提供全方位的消费资讯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 多年以来,我国工商企业及消费者对“市场疲软”一词是陌生的。企业长期在“生产导向”或“销售导向”的观念指导下谋生,消费者似乎也习惯于“卖方市场”、“短缺经济”带来的种种消费限制,在消费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了独有的特征。然而,近两年来市场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销售疲软,表现为一些连年抢手、久销不衰的耐用消费品,居  相似文献   

3.
周士君 《社区》2004,(7):18-18
据报道,清明临近,在天津市殡葬品市场,除了纸扎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旧三大件”和电脑、轿车、别墅“新三大件”外,开始出现纸扎保镖、私人医生、护卫队、雇佣军、高尔夫球场等,直至连“伟哥”、“安全套”等敏感用品也涌向了祭拜先人的祭台。如此玩弄“祭祀花样”,到底对自己的先人是敬是罚,恐怕还真得好好掂量掂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消费档次的提高,处于阴间的“冥府消费”,也跟阳间的“时尚消费”日趋同步或接轨,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因为作为活着的晚辈,自己的生活条件一旦发生改善,就立即想到了那些生前无从享受许多新玩意的先…  相似文献   

4.
袁韶 《社区》2008,(2):55-55
吝啬,原本是一种备受鄙视的品质,可是最近在法国和其他国家一些城市涌现出的新“吝啬一族”似乎定义了“吝啬”的新概念:他们在日常开支上非常节省,但在文化娱乐消费上却从不斤斤计较,他们的吝啬,已经洗清了“葛郎台式”的贪小便宜和死守财富的恶名。而在上海,记者也发现了这样的“吝啬”一族的踪影,她们是否会成为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呢?  相似文献   

5.
弗洛姆在《健全的社会》一书中,首次集中地论述了消费异化。他的消费异化论内容丰富,他从物品的获取方式、使用方式及其消费结果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弗洛姆在“全面改革、建立人本主义公有制”的思路上,提出了“人道化消费”以及“健康消费”的设想,以此来扬弃消费异化。他的消费异化论有助于我国建立正确的消费伦理,可以为解决现实中的消费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迎春 《社区》2008,(36):6-8
怎么过年,这对于许多人来讲几乎成了个难题。“一觉睡到天亮,肚子撑得发胀;走亲访友逛商场,年年都是一个样。”有人对自己的节日安排做了这种无趣的总结——“大把时间、无所事事”。有的人安排似乎丰富得多,甚至将年假并入春节假期去出国旅游,时间一下子变得紧巴巴的,但风尘仆仆地回来后却往往总结这趟旅程是“赶路受累、突击消费”。  相似文献   

7.
外来工消费现状、特点及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工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在促进消费方面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主力;但由于外来工收入有限,分解到外来工每个人的个体消费却十分有限。在这种背景下,外来工消费呈现出三大特点:“必需消费”为主、“理性消费”为主、“边缘消费”为主。随着外来工可支配资金逐步提高,进城外来工的消费观念正在慢慢发生变化,消费能力也正在逐步加强,外来工消费出现了总量大幅上升、大宗和时尚消费开始升温以及专项消费需求增加等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的消费一年四季似乎都没有低潮,而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对这一消费潮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商家使出浑身解数,让家长更多地掏出口袋里的钱。从某种意义上讲,商家是“赢家”,家长是“输家”。据有关部门统计,北京市平均每个有9—15岁儿童的家庭,每月在孩子身上的消费为569元。当然不同收入的家庭有不同的支出水平,然而收入越低,花费在孩子身上的费用与家庭收入的比例越大。对于中低收入的家庭,孩子的日常花费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老子经济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关于经济方面的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以“道”为其经济思想的核心,以“自然”、“无为”作为经济控制的基本方法,十分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在经济消费方面,他十分提倡“去奢”尚“俭”的消费思想,并以“知足”为其物质消费旨归,充分体现了老子“抱一”、“守中”的消费观。老子的经济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石文 《21世纪》2000,(6):26-27
2000年10月,上海市第一百货举办了“绿色家园推广月”。醒目的招贴画:“为了我们的地球,请把绿色带回家”,吸引众多的行人驻足——使推销者和消费者达到了默契和共识。有声有色的活动,使人流连忘返。滚滚商机,人气十足,成交额倍增,买的卖的都放心。“把绿色带回家”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环境,倡导绿色需要人人关心和参与。21世纪,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旅游、绿色医疗的绿色环保产品将成为消费主流,但是传统的商业似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随着新型商业零售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百货零售业受到了挑战,竞争力也有所减弱。上海第一百货…  相似文献   

11.
吴蔚 《国际公关》2023,(19):65-66
<正>2023年上半年的消费趋势呈两极分化状态:一方面,为了增强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并联合有关部门及各企业组织开展一系列促消费的活动,努力营造“全年乐享、全民盛惠”的浓厚消费氛围,以期提振消费热情,打造消费升级;另一方面,受各种因素影响,消费降级趋势日益明显,甚至一度在以Y世代和Z世代为主的消费群体中,形成“反向消费”热潮。在这两种互为矛盾的消费趋势之下,“省钱”营销像一匹黑马,在“反向消费”热潮之下逆流而上,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自20世纪末已悄悄进入象征消费的新阶段。象征消费典型地体现在品牌消费中。文章分析了“品牌”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提出产品设计要以“品牌”作为导向的观点;同时对以“品牌”为核心的产品设计的设计程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消费何以产生及其实质的相关研究,现有文献多基于微观消费现象讨论。本文以数字媒介为主的复媒体环境下发生的新消费现象为研究对象,梳理媒介化研究理论,较为系统地对新消费的产生及其实质、引发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具体而言,以媒介化理论为阐释起点,借助媒介可供性视角,从媒介化消费的生成以及影响下的实践规则两个维度加以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媒介化消费的内涵、形式及实践规则。认为新消费实质为媒介化消费,其内涵包含“媒介化的消费”和“消费中的媒介”,并通过消费性媒介和平实消费两种表现形式进行展现。媒介可供性使得新消费场域偏向人文主义立场,链接了“人”和“物”,成为媒介化消费生成的重要因素,重塑了新消费领域“人—货—场”的实践规则,突出了中间地带的社会互动,强调货品的想象化、叙事化、社交化特征,实现了跨场域消费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乡村旅游业发展简史,可以发现,“农家乐”和“洋家乐”是两类具有典型性的消费产品形态,而“关于乡村消费的性质,需要置于乡村消费方式持续变化的情境之中加以探讨”。基于消费社会学关于旅游和消费的论述以及在四川、浙江的实地田野调研,着重从“场所”重构暨“消费”重构角度揭示了乡村旅游类别化产品的体现方式(外形和含义),进而结合旅游业发展新态势,提出更有助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综合考虑农村“新农保”参保观与消费观,根据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试点区域“新农保”参保对农民消费家用小汽车、电脑、摩托车等耐用品的影响。实证发现,“新农保”对农民消费电脑、摩托车促进作用显著,但对消费家用小汽车作用不显著。相较于超前消费观念,即期消费观念更能促进农民消费耐用品。“新农保”在东部地区的消费促进效应与全国相比差异较大,在中部、西部地区的效应趋同。应根据“新农保”的消费区域促进效应,因时制宜地充分发挥其对促进农民消费耐用品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耐用品消费等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离不开“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的推动。近年来,投资和出口都保持了高速的增长,而消费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村消费,总是启而不动。文章从上述农村消费的症结入手,详细地分析了农村消费的现状、“马儿”乏力的原因,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了让“马儿”跑起来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境中的“同乡同业”尽管与城镇化有着莫大的关联,更多体现了对“城”的影响,但在乡村振兴的今天其对“乡”的作用也日益被重视。从类型研究视角将“同乡同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聚集生产”型、“聚集消费”型、“分散消费”型和“分散生产”型四种。不同类型的“同乡同业”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不同。“聚集生产”型往往通过在地特色产业、人才的回流等推动乡村兴。“聚集消费”型更多是通过回乡消费或者向家乡捐款、资助等形式贡献于乡村。“分散生产”和“分散消费”型则结合了上述两种类型的作用,其在外发展的状况使得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与“聚集消费”型相似;而其创立在地品牌、在家乡开拓原始产业形态的状况又使其具备与“聚集生产”型相似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型“同乡同业”要想充分发挥其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政府的引导机制将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在消费文化语境中,重新审视20世纪文学中的看客现象,会发现看客身上的消费性、感官性、娱乐性等特质与消费文化的特点有一定的契合。看客通过“看”这个行为获得一种精神上或者意念欲望上的满足感,于是“看客”和“被看者”之间就构成了一种“消费∕被消费”的关系。本文尝试在这一关系中解读看客、作家、受众的三重消费心理,揭示看客现象下的媚俗化写作,进而探讨重建文坛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和作为消费文化支撑的大众传媒迅速发展。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了“美女作家群”、“80后”等一系列文学现象。本文提出“媒介文学事件”概念,从理论上找出这类文学现象运作的一般规律。首先通过特征描述的方式来定义这个概念,其次将定义要素转化成一种类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定义它,并进一步认为,“媒介文学事件”与消费文化的内在联系存在于“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一体化商业时代的来临,“教育产业化”曾作为一个非常时尚的口号屡见于媒体。作为一个相对落后的教育体系,中国教育界顺应时代潮流作出改革无疑是明智的选择。然而,“产业化”的结果却是教育的“商业化”。在消费文化的一片蛊惑声中,中国高等教育似乎淡忘了自己曾经的人文关怀,而高等教育人性化又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国高等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