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基于对"社会"问题的思考,社会思想史上产生了两次分野——从古代社会抗议到现代社会的社会理论、再到社会批判理论。这也成为解释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恰当理论进路。首先,社会抗议是古典社会中思考社会方式的特质,它在中国和西方有着不同的传统与形式。其次,社会理论是现代社会中思考社会方式的特质。从社会抗议转变为社会理论呈现出直线进入、直接切换、独立发展并划界而立三种情形,相应形成了社会哲学、一般社会理论以及社会研究科学这三种类型的现代社会理论。再次,从现代社会理论转变为社会批判理论,实质上是从自由民主言述到激进左、右翼对它进行批判的演变过程。需要强调的是,先有社会理论后有社会批判理论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逻辑顺序。对这个顺序的忽略与颠倒是导致原生与后发现代国家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社会理论差异的主要原因,也直接造成了中国的社会理论需求与伪社会理论相携出场的现象。最后,社会理论研究在遵循理论建构逻辑的同时,还必须具有一种关注当下现实生活的、理性的责任承诺。  相似文献   

2.
国内流动农民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内学术界对流动农民这一群体的研究取向已经发生变化,从纯粹的对策性取向转向结合有关社会学理论进行探讨,作者从社会分层与流动、冲突与失范、现代化、社会网络、国家与社会这五个理论研究视角对近年来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今后研究有必要寻找新的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行动理论为水电项目社会评价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且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从社会行动的理论出发,水电项目社会评价的行动理论范式围绕"项目社会行动"这一核心概念展开,焦点在项目社会行动与社会发生关联的区域.水电项目社会评价的行动理论范式是过程性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与重点.  相似文献   

4.
社会质量理论是近年来在欧洲流行起来的一种新的社会理论。为应对福利危机,欧洲学者提出"社会质量"概念架构及其指标体系来分析和考察各国社会发展的状况,影响其社会政策的制定。社会质量理论以倡导社会和谐和社会建设为其基本的价值导向,把握到了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本质所在。近年来,我国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以提升社会发展质量,这与社会质量理论蕴含的社会发展理念正相契合。社会质量理论及其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包容、社会赋权、社会凝聚四维度理念的提出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可以使我们深入思考社会建设问题,调整社会政策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探讨了社会资本理论的三个问题:(1)关于社会资本概念的发展轨迹。认为其经过了从微观到宏观、从批判性概念到建设性概念、从社会学、经济学范畴到文化、道德范畴、从私人产品到公共产品的发展过程;(2)一个社会的特定社会资本形式到底如何形成?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不能局限在社会资本理论本身来寻求解决;(3)社会资本理论的创新性何在?对其理论价值如何进行评判?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再探讨,期望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社会理论是西方社会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风险社会具有鲜明的特征,风险社会已成为人类不可规避的境遇,为人们制定相关社会政策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前瞻性.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是一个风险不断呈现的过程.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资本理论对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解释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 2 0世纪 7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提出的社会资本理论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析的同时 ,认为这一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研究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提供了崭新的分析框架 ,并以此为基准 ,对我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解析思路和途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探讨不仅一路遵循着经济学的研究路径,同时他也从未放弃过对人类社会的追求。这两个闪光点使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了深刻的现实关怀,点亮了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无一不是在遵循着经济建设的道路,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向人类社会、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本身也是风险社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强对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是社会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主要对乌尔希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做简要介绍,并结合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指出风险社会理论研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是近些年科技哲学领域出现的新兴理论,很多国外学者对于用建构主义理论来研究科学知识社会学情有独钟.我国学者也高度关注这一学术领域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对建构主义思想对社会工程的贡献最为关心.本文从建构主义的视角,以角色--网络理论对社会工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传统技术哲学、社会工程论进行重新审视.力图发现新问题,找出新方法,为社会工程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人们关于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记忆的研究,可以洞察这一特定历史人物或事件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脉络变迁轨迹。蒋介石这一人物形象伴随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阶段,在人们心中呈现出不一样的记忆版本。本文试图对社会记忆理论的理论谱系及其核心意涵进行梳理,作为分析当代人们关于蒋介石这一特定历史人物不同社会记忆的分析视角,通过定性研究方法,对蒋介石故居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进行田野调查及文献资料,旨在展示人们对1949年以来不同时期的蒋介石形象进行展示,分析了在全球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台海关系发展的背景下,研究蒋介石如何在不同时期被塑造成为各具特色的人物及其背后的历史、社会因素。研究表明,蒋介石形象变迁这一个案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社会记忆在不同社会情境下被建构的过程,国家的政治旨趣和社会成员的个人遭遇都被卷入其中,使其成为工具化的一种手段随着时间的流走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体现了他以政治经济学为出发点,包含着唯物史观和社会理论的经典论述,其中特别强调了社会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自始至终的决定作用。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在当代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误解,因此,澄清这一误解对于我们今天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类文明起源与东方社会特征的科学理论,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是理解这一理论的关键。亚细亚生产方式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一般形式,也是中国等亚洲国家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自然形成并长期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不同于西方古代社会的特殊性质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有其历史必然性与客观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由于米德社会行为理论的抽象性和多学科背景,对于这一理论至今鲜有系统的经验研究。文章认为运用多视角、关系及历史的社会研究方法,可以使社会行为理论在经验论证方面的难题获得解决,从而拓展现有社会研究方法的场域。  相似文献   

15.
又见宏图添重彩——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社会建设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社会建设这一创新性的理论观点,这是一个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更为宏观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体制建设、社会秩序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科学体系.社会建设的内容包括和谐社会建设、注意四个建设领域的差异、抓好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等.社会建设思想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也对我国的社会建设资源具有重要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社会环境中的语言,从而将社会纳入到语言研究的范畴,是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特征。从语言学发展进程来看,社会语言学的这一研究模式是对现代语言学的一次冲击、一个新的提高。徐大明等人的《当代社会语言学》对源于西方的社会语言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同时也结合我国最新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对现有的社会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启发性的阐述,这对于我们全面、深入地了解这一学科及其在中国的应用无疑是有益而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理论中的重要话语概念,也是西方学界广泛关注的话语范畴。市民社会理论的讨论有必要在一个坐标系统中展开,这一坐标的原点应该是马克思之于市民社会的理论:坐标的横轴是马克思谱系源流里其他理论家的见解,这一体系代表着市民社会理论的批判性研究范式;坐标的纵轴是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家们对于市民社会(公民社会)阐述,这一体系代表着市民社会理论的建构性研究范式。以马克思理论为中心的多元市民社会理论的比较性研究是探究市民社会本土意涵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资本及其本土化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各个学科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解释范式,这正是它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社会资本理论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存在概念过窄、解释范围过宽之嫌;社会资本概念混乱;社会资本理论混淆了社会资本的来源与结果。国内在引入社会资本概念时,一定要从中国文化传统和当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出发来研究社会资本,进而在此基础上建构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19.
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融合: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实观察和理论思考,以具有明确理论导向的经验研究为旨趣,本文提出描述和分析流动儿童与城市社会间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思路.在当下中国城市化背景下,这一关系可用"社会融合"来分析,并可从社会交往与社会认同两个维度对其进行测量.研究发现,这一融合并非单向、静态的,而是多元的、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20.
风险社会从根本上说是人造风险,它起源于当代人类追求自身发展的实践过程之中,并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当下环境.风险社会的形成向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人学必须全面关注和深刻反思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这些风险事实,立足于风险社会这一全新的理论视角和领域,透视人的存在及其发展问题.这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自我创新,另一方面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对全球风险社会所做的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