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互联网+居家养老":智能化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家养老是我国一种有效的养老模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运用为居家养老带来了新机遇,有助于居家养老服务供求匹配,提供专业化、智能化养老服务,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但"互联网+居家养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只有建立基础数据库系统、创新养老产品供给、多方合作发展养老产业、提高老年人信息技术接受能力,才有助于"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区居家养老作为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家庭自助和社区协助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模式,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又有利于保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同时还有利于推动社区服务建设,但在实施和推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本次统计调查了解杭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现状,并进一步分析中老年人对该种养老模式的评价差异.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提出具体对策建议如必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及服务建设、提升服务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逐步形成多元化发展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我国政府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居家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武汉市政府立足于本市老年人养老的具体需求,大胆探索出一种颇具人性化、多元化和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既可弥补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不足,又纠正了在养老社会化过程中过度商业化和市场化的缺陷,能够很好地解决该市老年人居家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4.
居家养老服务:认识误区、理性原则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其理论基础是适度普惠型福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福利多元主义等理论。西方国家从机构养老到居家养老的转变及其对居家养老的支持政策为中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居家养老服务要确立尊重老年人选择意愿、确保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家庭、社会与政府共同担责等基本理念;坚持自力为主、居家与社区为辅,居家为主、社区与机构为辅,家庭为主、政府与社会支持为辅等理性原则。要合理界定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关系,理性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方式,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体系,并不断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3年我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数据,使用Multinomial Probit模型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医疗费用报销水平和医疗保障制度主观评价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具有正向作用;养老服务的认知度对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二者都通过了居家养老需求的稳健性检验。为改善老年人的养老预期,提出加大老年人医疗保障投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行的农村居家养老将老年人作为养老服务的需方,由政府主导和财政支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这只是一种以提供日常照料为主的低层次的养老模式。事实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一种双向耦合机制。这个机制的运行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一是农村老年人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精神资本的存量,这是农村老年人可以成为养老服务供方的基础;二是养老服务应当考虑经济供养、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层次的需要,尤其是最高层次的精神慰藉目前最为缺乏。基于这两个前提,当农村老年人有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能力且具备提供养老服务的意愿时,只需通过一定的方式触发,即可产生一个双向耦合机制。对于整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来说,双向耦合机制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和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居家和机构两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亲属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入住机构的老年人大都是高龄、丧偶、文化程度较低、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而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大都是低龄和中龄老年人,有配偶的比例较高,身体状况较好,文化程度也较高。2)受年龄、文化水平、收入、健康、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居家老年人比机构老年人拥有较高比例的亲密交往亲属。3)无论是见面联系还是打电话联系,居家老年人与亲属间的交往频度均高于机构老年人和亲属间的交往频度。4)影响居家老年人和亲属间交往频度的主要因素是亲属居住距离,而影响机构老年人和亲属间交往频度的主要因素是老年人的健康。5)无论在哪种养老模式下养老,老年人和亲子间的交往都多于和亲属间的交往,亲子关系是城市老年人人际关系的重心,而亲属关系则相对淡化。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地调查所得数据,描述了我国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基本情况,并基于Probit模型,对我国城乡老年人居家养老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个人健康特征、家庭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对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均有影响,并且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城乡差异状况对其需求的作用显著.基于研究结论做出了可能性解释,提出了完善居家养老保障体系,向老年人提供“靶向”式心理慰藉服务,在城乡中公平分配养老资源等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缺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实践经验,而居家养老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相比,具有成本低、老年人认同感强的特点;西安市开展以老年餐桌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试点项目,以期为开展其他居家养老服务积累经验;通过对西安市老年餐桌的实地调查发现:老年餐桌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运用市场方式不恰当、社会自治组织不发达、政府支持和监管不力等问题;并对中国发展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提出三点建议:采取恰当方式、遵循市场原则,发展社会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协调作用,政府理性支持、完善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发展社区服务是实现居家养老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居家养老是最理想的养老模式.然而,居家养老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高龄老年人和有疾病的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和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问题上,单凭家庭和老年人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社区是除家庭之外能满足老年人特殊需要的重要部门.因此,只有大力开展社区服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居家养老.  相似文献   

11.
养老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日常生活状态.不能认为养老是和其他生活形态完全割裂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更不是一种纯粹的照料方式.养老模式实际上属于养老方式类型化的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三种基本养老模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应体现老年人日常生活的连续性.中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家庭养老仍将是养老的主导模式,也只有在家庭内,养老作为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其最基本的特性,即日常性,才能获得圆满实现.其他各种养老模式,都应视为在延续老年人日常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为满足老年人不同阶段的需求所做的倾斜性安排.中国的养老除了经济要素外,更需要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方面的特点,其中以互助、共济的代际关系构成养老的基础性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数据,利用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产生显著影响。与独居老人相比,与配偶和与子女同住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并在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心理咨询、上门看病等具体需求上存在异质性。同时,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应将居住安排变量纳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分析框架,通过精准识别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并将独居老人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通过采取多元思维化解其养老困境,积极构建独居老人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的居家养老实践中已产生出若干典型模式,如上海模式、南京模式、大连模式、宁波模式等.这些模式在组织体系、运行机制、资金来源、监督机制和社区居家养老的核心特征等方面都各具特点,同时也为中国居家养老的规范化推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包括政府主导、民间组织运作、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建立专业的服务队伍;建立科学的评估机构等.然而,随着各地实践的广泛推进,居家养老也面临着各种困难,如资金来源单一、政府负担逐步加重、社区养老设施不均衡、专业队伍严重缺乏等,这给居家养老的规范化带来了巨大挑战.借鉴国际经验和典型模式发展,中国的居家养老势必将朝着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和方式多样化、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服务信息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养老模式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虽然西方社会养老模式和中国家庭养老模式各有利弊,但近年来东西方养老模式均以家庭为中心发展变化的趋势.由于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具有既不割裂老年人的社会网络,又可减轻家庭照料负担的优点,所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成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居民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为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压力,给老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居家养老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居家养老模式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如多元化的经费来源、良好的责任分担机制、专业的第三方组织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良好的福利体系及社区优势,对于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通过总结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可以在居家服务的发展中少走弯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政府、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社会等层面出发,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构建创造良好的物质、制度、资源等基础,以实现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赵杰昌 《社区》2011,(28):25-2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人们对社会养老服务功能的强化和养老服务形式的多样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不少地方推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心理空虚、身体不便等问题,受到广泛欢迎。但在一片叫好声的背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也面临着经费紧张、缺少专业人员、场地受限等问题和矛盾,影响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峻、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集传统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之优点应运而生,并代表了中国养老方式未来发展的方向,它与老年人收入保障制度共同构建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在分析我国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从责任分担的价值理念,多层次发展、配套性支持的设计原则,以及整合资源、拓宽筹资渠道等方面,提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银发浪潮”是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形象描述。日渐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的缺陷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区服务将成为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重要方面,一种新的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应运而生,社区成为城市养老服务的最佳载体。因此,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这将是未来社会养老的主要模式。通过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三种模式的分析,提出在目前的境况下社区养老的价值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道德作为一种重要的养老资源,在农村居家养老的支持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农村社区以孝文化为基础的道德建设,有助于为农村居家养老建立良好的尊老、敬老、养老的道德氛围;有助于改善子女的养老态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为农村老年人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助于调节各支持主体之间的关系,缓和各方面的矛盾.因此,继承中国优秀孝文化,宣扬新孝道,加强农村道德建设、乡风文明建设,为农村居家养老建立以孝文化为基础的道德支持,对于农村居家养老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瑞典居家养老率达90%。瑞典目前实行3种养老形式,即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和老人公寓养老。政府眼下大力推行的是居家养老的形式,并为所有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全天候服务。早在2003年,瑞典议会就专门成立了"老人委员会",并出台了《未来老人政策》。根据这一制度,老年人提出的申请只要核实批准,便会有专业人员定期到其家中进行医疗、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