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日俄战争后,远东的国际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昔日与日本兵戎相见的沙俄在远东开始与日本逐渐接近,并且在相互利用、共同侵华的基础上建立了协调关系。推动沙俄政府改变对日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又怎样?本文想对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联对外政策变幻莫测,其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样,就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认识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进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拟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联战后外交政策演变的原因。一影响战后苏联外交政策变化的国际因素很多,诸如第三世界的出现、洲际导弹的问世、能源危机、美国侵越战争的失败等等。我们着重探讨一些对战后苏联外交变化有持续性影响的因素:第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战后初期是两极世界,国际格局基本上是由美苏这两极所支配,当然,由于苏联在两极中处于劣势,其国际战略处于守势。总之,战后初期苏联外交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政府对侵略战争性质的认识是复杂多变的。明确的否定与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相先后,暧昧、摇摆、言行不一与否认、抵赖相表里,右倾趋势愈益明显。日本政府的这种战争史观消极影响很大。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4.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是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而进行的一场帝国主义争霸战。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战后远东国际关系的演变,加紧了对我国东北延吉地区的侵略。本文拟从远东国际关系演变这一角度,分析日木对我国延吉地区的侵略过程。  相似文献   

5.
调整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外交政策,是戴高乐重新执掌法国政权十年期间重大的外交举措。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顺应时代潮流,推行“非殖民化”,承认法属非洲各殖民地独立;他不顾美国的反对,毅然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他展开一系列大胆而灵活的外交行动,加强法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和交往。这些政策的调整,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扩大了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影响,对于打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宰世界的格局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论福特政府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的双重影响推动了福特政府外交政策的调整。福特政府改变了美国外交长期以来重安全、轻经济的模式 ,逐渐将外交的重心转向西方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起了西方七国首脑会议 ,参与南北对话 ,以顺应 70年代全球经济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现实。在美苏关系上 ,福特政府继续推行缓和政策 ,同时又在人权和贸易等方面加强了对苏攻势。福特政府外交重视经济和人权的政策行为表明 ,它已具有了后冷战时代美国外交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代日本外交以追随英美为主要外交战略,战后日本的外交体制依然是接照这种惯性思维来运行发展的。旧金山媾和给战后日本外交在提供了重返国际社会的机遇的同时,也限定了日本外交的位置。在战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日本政府在外交上始终处于被动抉择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三次调整都是在非理性的国内政治社会氛围中进行的。反思这一时期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历经亲西方外交、“双头鹰外交”、多极化外交三个阶段,却始终没有能够从昔日帝国的光环下彻底走出,理性定位以国家利益为最终目标的外交政策。非理性的外交政策选择导致了这一阶段俄罗斯外交的总体失败。  相似文献   

9.
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固然经济原因是主要的,但政治和社会的原因也不容忽视,甚至是很重要的。本文试图就战后美国和西欧的外交政策对西欧经济复兴的影响谈些看法。(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各国遭到沉重打击,德、意战败,英、法遭受严重创伤,这些国家的国  相似文献   

10.
拉丁美洲的民族主义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其中以墨西哥最为典型。墨西哥民族主义外交政策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拉美的民族主义属于“内涵式”的民族主义,这种民族主义有效地抵制了外来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拉美的变革,并仍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1.
太平洋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英外交是中英外交关系史上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民政府抗战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当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变迁,国民政府对英外交政策适时而变,体现出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的外交取向。  相似文献   

12.
<正> 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遗留下来近五万首诗,比西周到南北朝时期的诗篇数目多出两三倍以上。这些诗歌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题材领域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当时,诗人辈出、群星灿烂,仅《全唐诗》所录即达二千多家,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大家,不下二十人,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也不下五六十个,大大超过了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那时,诗坛上“万紫千红、群芳争妍”,李白曾用“群才属  相似文献   

13.
维也纳会议后,如何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以及如何处理英国与欧洲大陆和英国与世界市场的关系,坎宁与卡斯尔累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坎宁不赞成卡斯尔累提出的欧洲各大国的“定期会议制度”和“大国协调”原则.将目光从欧洲引向新大陆,反对干涉欧洲和拉美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以此来为英国谋求经济利益。坎宁与卡斯尔累外交政策之所以不同主要是因为英国的工业发展要求英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转变,同时这种外交政策的调整也反映了英国社会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二战后,无论从道义上还是实力上都占据着优势的法国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对德敌视政策,而是把德国当作平等的伙伴,走上了与德国和解的一体化道路。这固然与其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衰落有直接关系,但同时也是法国基于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判断以及对原有观念所做的反思与改变。也就是说,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战后欧洲的衰败表明了民族主义政治的狭隘和以军事争斗为主要外交手段的近代国际政治的局限,也促使欧洲人以现实的理性态度重新审视和思考国际关系,努力探求从欧洲出发实现本民族利益的可能性。受其影响,法国对外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国政府相信只有通过在国际组织中实行切实的合作才能够使和平得到保障,这构成了法国对德政策调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论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外交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日俄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扩张,清政府如何妥善处理中日俄三国关系,谋求国家安全显得日益重要起来.张之洞积极参与清政府的外交事务,在沙俄霸占伊犁、日本侵占琉球期间,他提出了"赂日阻俄"的主张,在甲午战争中国战敗赔款前后則主张"联俄抗日";在德国抢占青岛、俄国强租旅大之时又改弦更张提出了"结日阻俄"的主张.张之洞调整中日俄三角关系的主张经历了以上三个阶段.但始终未能摆脱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外交理念窠臼.  相似文献   

16.
试谈国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有企业掌握着国民经济命脉,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但也存在对资源高开采,低利用,对环境造成比较大地破坏等问题,所以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考虑,应推行发展循环经济。国有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应强调制定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通过相关政策进行引导,国有企业要进行按术改造和创新,职工应全员参与,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等。  相似文献   

1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的冲击和震荡中,战后西欧社会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变革力量。抵抗运动登上各国政治舞台,左翼力量空前壮大,右翼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在此背景下,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经济的国有化、计划化是战后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大举措。在国有化和计划化广泛推行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大大扩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有所缓和。公民政治权利的扩大、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建立是战后西欧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的突出性成果。公民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战后几十年来,西欧国家对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在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颇具一些典型而突出的特点。那么,这些调整是怎样发生的呢?它又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对此,本文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它的国际化进程。日本对国际化的追求,使日本政府在教育领域适时地调整了留学生交流制度等对外教育政策;其对外教育政策转向以人员交流为主的、外向"发射型"的方向发展;日本对外教育政策的调整与国际化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巨大的冲击和震荡中,战后西欧社会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变革力量。抵抗运动登上各国政治舞台,左翼力量空前壮大,右翼势力遭到沉重打击,在此背景下,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经济的国有化、计划化是战后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大举措。在国有化和计划化广泛推行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大大扩充,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有所缓和。公民政治权利的扩大、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建立是战后西欧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的突出性成果。公民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的基本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战后几十年来,西欧国家对社会经济政策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在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颇具一些典型而突出的特点。那么,这些调整是怎样发生的呢?它又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对此,本文进行了认真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清朝处于走向衰落的转型期。沙皇俄国作为中国最大的邻国和瓜分中国的主要列强,一边加紧侵占中国的大片领土,一边扮演中国盟友"救世主"的角色。从《尼布楚条约》到《中俄伊犁条约》,从《马关条约》到《中俄密约》,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朝廷向外来势力抵抗—言败—屈膝的过程,而贯穿始终的中俄关系又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对近代国家主权概念茫然无知的政府,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竟出卖国家民族的重大利益,其对外政策是极其失败的。沙皇俄国影响了清代末年清朝政府外交政策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