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向人们展现了走向哲学的小说的新的景象.作家以其富于智性和灵性的语言为小说走向哲学铺平了道路,因而小说语言所显示的意义就不再限于其文本本身,而是为我们的文学如何与哲学进一步融合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诗·蒹葭>有叠词"苍苍"、"淒淒"、"采采",历来训释不确,引得现行教材也多相抵触,让读者疑惑.从词本义、词用义及诗之情境三层面考察,三叠词共有"多"意,也有特定时空下的状态描写以及人在自然作用下的心理表达苍苍,苍茫;淒淒,苍凉;采采,苍黄.  相似文献   

3.
将英国莎士比亚早期喜剧<威尼斯商人>和中国明代文学家徐复祚杂剧<一文钱>进行比较,从人文背景、文学形式、风俗人情等方面折射出同时代英、中两种文化的趋同与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西游记>众多续作中,董说创作的<西游补>和周星驰主演的电视剧<大话西游>有着解构经典的独特意义.<西游补>和<大话西游>从情节安排、主题表达、语言使用等方面解构着<西游记>,<大话西游>的解构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西游补>的解构则有历史与宗教的双重背景.<西游记>自身存在的解构性以及续作对原作继承和解构的二律背反规律,决定了<西游补>、<大话西游>选取<西游记>作为其解构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诗>纬以阴阳五行说<诗>,并形成了三期、四始、五际、六情、十二律等一套特异的解<诗>理论,这是它与汉代正统<诗>学的相异之处.而<诗>纬对诗的本质、诗之用等方面的认识,包括它对于<诗>篇的具体阐释,又与汉代正统<诗>学多相通之处,对传统诗学的构建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它与汉代<诗>学的关系,尤其是与齐诗的关系,也有必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老子>与<易大传>论宇宙生成名异而实同.其异有二一是前者讲宇宙生成从道开始,后者从大一开始;二是两者表述不同.其同有三(1)都用数字表述宇宙生成;(2)都用阴阳对立表示天地万物对立;(3)<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与<易传>"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皆讲和气生物,精神一致.  相似文献   

7.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最具哲学气质的小说家,《务虚笔记》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小说,它是哲学。但同时也是诗,是音乐。史铁生在这里建构了一个复调的多声部的世界来探讨爱情、命运、自由、平等、背叛等形而上的生命命题。通过贯穿全书的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史铁生为我们展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复杂。  相似文献   

8.
唐孔颖达所撰<周易义赞>始以<周易正义>刊行.从宋至清,<周易正义>又题作<周易兼义>.后人对其间缘由多所探究.清代学者阮元认为<周易正义>之所又题作<周易兼义>,是因为宋人将单行之义疏与经注合刻题称"兼义".其说源流清晰,与诸家著录相合,最为可信.  相似文献   

9.
<百年孤独>的艺术笔法表现出史诗气质,它们分别从神话笔迹、整体样态、真幻切换、低调叙述等几方面体现出来,构成<百年孤独>的史诗笔法,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圆融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以意象、诗情为题,从意象、创作手法、文化传统、创作目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对希尔达杜利特尔诗<山神>与毛泽东诗<十六字令三首>(其二)进行了比较与研究,旨在揭示中外诗人认知思维存在异同的原因及其在翻译研究及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戊戌变法时期,改革科举、倡导西学、成立译书局、创办科学学会以及引进科学理论等,对中国近代社会与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视科学技术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是当前教育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作为一种政治理论和社会思潮,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和民族救亡的迫切需要。戊戌变法后维新派的民权思想并没有消亡,他们依然高举自己的民权旗帜,在总结变法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权思想的内涵。他们不再沉湎于就政体变化的角度来奢谈民主,而是将自由平等和独立的国民看作立宪政治的基石;不再借助于圣人的权威来宣扬参与政治改革的自觉性,而是直截了当地倡导自由平等,要求树立"新民"榜样,阐明了国民参政意识对于建立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并深刻影响了后来的清末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运动中民权主义的勃兴。  相似文献   

13.
一部旷世巨著《水浒传》家喻户晓,但作者施耐庵却成了千古之谜。近30年来,从耐庵故里出发行程万里,对施耐庵流徙过的地方一一寻踪访迹,对出土文物、历史资料、民间口碑进行系统考证,去伪存真,进而为读者勾勒出施耐庵生平事迹的轮廓,利于人们提高对施耐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的卢梭是乡土文学创作的先驱。其后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分别用诗和小说创作出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乡土文学作品,确立了乡土文学创作。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理论最早提倡者是周作人,乡土文学创作的最早实践者是鲁迅。沈从文创作稍后于周氏兄弟,但他的创作堪称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和杰出代表。改革开放后现代文学史研究论文的多项客观数据说明,沈从文已经获得了很高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5.
石评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富有才华却生命短暂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与时代特征。石评梅的创作与"五四"时期的其他作家一样,深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但同时又呈现了与其他作家不同的特点,这特别表现在她小说中所呈现出的基督教思想的驳杂性:在小说里,作家有时相信基督教,坚信那是一种精神支撑与前行的力量;但面对现实的艰难与困惑,有时她又会觉得昔日万能的"上帝"早已离场,成了一个扁平、失义的符号。作家对基督教信仰的徘徊,更多地表现在她对未来的期待与希冀上。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金锁记>在遵循原作内在精神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糅合了现代人的审美特质,与现代人产生共鸣.改编后的<金锁记>所带来的艺术效果是强烈的,为改编艺术提供了一种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定历史时期内,单位制度深深作用并影响作家形成的"单位情结",在当代小说中存在着稳定的共性;而在历时阶段里,它又呈现出了鲜明的差异。对单位情结在当代小说嬗变轨迹的梳理,可以呈现当代作家的创作心理的演变、文学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当代小说对单位及其制度想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当代的许多作家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施玮作为基督徒是众多作家里的典型代表。施玮作为海外作家却将目光投向大陆,用西方的基督教传统来重新审视国人的灵魂和生活。本文主要论述《红墙白玉兰》受到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借鉴《圣经》中异象和象征的艺术手法;2.人物塑造方面引用《圣经》原型;3.借鉴《圣经》U型叙述结构;4.宗教主题的书写。  相似文献   

19.
日本封建二元政体、幕藩制、门阀和世袭制存在看缺陷,下层人士缺乏向上流动的渠道,导致中下级武士与豪商豪农联合起来,演变成为一股强大的推翻幕府统治的改革力量,进行明治堆新。走上了强国之路。中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及科举制相当完备,其强大生命力压制了社会改革力量的形成和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变革的进程。维新派以其薄弱的力量。无法使戊戌变法在恶劣的国内政治环境下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20.
哲学思想是文化的核心灵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既是一种现代哲学思想,又是一种现代科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之一,它在文学层面的应用导致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产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家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吸收运用,表现在思想与技巧两个方面。施蛰存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运用于其小说创作,其作品便具有浓郁的现代派色彩,但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却有其独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