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萝卜寨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它是羌寨中人口最集中、最具有代表性、但又没有碉楼的一个古羌寨,这里遗留着见证古羌族文明历史的文化宝藏。萝卜寨地名有四次大的变更,最后是沿用至今的萝卜寨。萝卜寨地理条件恶劣。全寨有216户居民,人口超过千人。但人均纯收入仅有903元。去年7月才竣工的长9.87公里的盘山公路的开通,让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得以重现其魅力,萝卜寨的优美正是在于它的孤绝和自然。萝卜寨:云朵上的羌寨@魏欣  相似文献   

2.
萝卜寨群居着人类最古老的羌族,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灾后重建工作在不断地推进着,村庄环境景观的重建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环境景观建设进行田野调查,就萝卜寨的环境现状、村庄景观特征、现代农业景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反思当下民族区域村庄环境景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3.
萝卜寨群居着人类最古老的羌族,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灾后重建工作在不断地推进着,村庄环境景观的重建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的环境景观建设进行田野调查,就萝卜寨的环境现状、村庄景观特征、现代农业景观特征等进行分析,反思当下民族区域村庄环境景观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
西江千户苗寨是近几年来迅速崛起的旅游村寨,"西江模式"已经逐渐成为贵州乡村旅游的榜样,其旅游开发村民受益机制对贫困地区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实地调研考察、走访相关部门以及对村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做了细致的统计分析,并对旅游开发中最突出的村民受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胜 《民族论坛》2005,(3):16-17
作者小述:萝卜寨在成都西边的汶川县雁门乡,它是汶川最大、最古老的羌寨,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修建碉楼的羌寨。第一眼看见萝卜寨,脑海中就泛起疑问,为何不叫鱼寨或者玉米寨?寨子坐落在半山腰一块突出的坡地上(俗称凤凰岭,地理位置非常独特,背山面水,站在寨子前沿的晒台上,山川河流  相似文献   

6.
红河南岸彝族与哈尼族在交往的社会历史过程中,通过建构族际间仪式共同体方式,实现了两族“相遇到相融”的社会整合。红河南岸绿春三猛乡哈德村寨神、寨神林是彝族与哈尼族所共有,也是彝族与哈尼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是哈德村的村寨共同体实践的物质基础、情感基石。寨神是哈德村全体村民共同的建寨始祖与图腾崇拜对象,是他们图腾信仰的基础。而寨神、寨神林物权、产权归哈德村民共有,主要表现于哈德村所有村民对祭祀寨神仪式活动具有同等参与权、仪式祭品的分享权、共同分享寨神灵力以及保护寨神林的日常化职责等。通过庄严而肃穆的仪式共餐与热闹的“流动的宴席”互享,维持着哈德村村落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汶川县牛脑寨村地处海拔2300米的高山,交通不便,因此村民们都有囤粮囤油囤肉的习惯,平时每家人都基本备够半年左右的大米和腊肉,尤其"5.12"地震后,村民们进一步加大了粮食和猪肉的储备。牛脑寨的农房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全村127户全部受损。到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3月31日,创下4个"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吉首市矮寨奇观旅游区开工建设。这天,与矮寨大桥仅一山之隔的家庭村一片欢跃。人们意识到,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高寒山区台地即将发生改变。家庭村是吉首市矮寨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地势险拔、多峻岭险峰的高山台地,与矮寨公路奇观隔山相望,是吉首市典型的高寒山村。与山外相比,到目前为止,该村村民还得靠两条腿进出山村,是吉首市至今唯一一个还没有修通公路的村落。我们前往家庭村采访时正值中午,盛夏的烈日  相似文献   

9.
守望秋天     
作者小述:萝卜寨在成都西边的汶川县雁门乡,它是汶川最大、最古老的羌寨,也是唯一一个没有修建碉楼的羌寨.  相似文献   

10.
夕阳西下,笔者走进萝卜寨入村的寨门,远处的老寨和眼前的新寨交相呼应,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黄泥羌寨在落日的余晖下褶褶生辉。  相似文献   

11.
2010年8月14日上午,恩施市枫香坡侗族风情寨格外热闹.村民们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欢迎全国推广湖北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发展经验交流会的代表们.听说省长李鸿忠也来了,乡亲们四处打听.青年农民冯兴超高兴地对记者说:"他可是咱们的致富引路人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西南地区某一民族村寨为个案,分析了民族村寨衰落的逻辑,即在地区开发的大背景下,市场跟行政力量结合起来侵入民族村寨共同体,村委会等基层组织通过把持组织进入许可形成对青年人的组织排斥,进而迫使青年人进入边缘经济或外出务工.外出打工过程中学到某种流行文化并将其带回家乡应用到边缘经济中,造成本土文化传承的实际断裂.由此,民族村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个层面从本土脉络中剥离,进入了一个衰落的循环路径.但村寨的未来也许并不会因此暗淡,通过村民对村寨公共物品的自发提供过程的考察,发现共同体的内生性力量可能在于村民的自组织行动.  相似文献   

13.
初冬时节,我们来到在5·12大地震中遭受严重创伤的四川省汶川县萝卜寨。这个远近闻名的羌寨,正处于灾后重建的热潮之中。几位忙碌而乐观的羌族老婆婆,  相似文献   

14.
董胜 《民族论坛》2005,(7):40-41
深秋之际,我去了萝卜寨,体验了世外桃源般的羌寨秋景,而且我是和四个美女—起上路的哟,小钱、小钟.豆豆,麻雀,还有我大胡子,我们是通过网络发帖相约同行的。  相似文献   

15.
夏日的夜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黄金洞麻柳溪女儿寨风景区演艺广场,鼓乐齐鸣,舞姿翩翩,歌声嘹亮,当地村民和一群来自首都北京、省会武汉的客人尽情载歌载舞。三棒鼓——"农家待客十大碗"、采茶舞——"采把茶叶绣手巾"、敬酒歌——"打罍堆"、山歌对唱、小调、民歌、小品、摆手舞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轮番  相似文献   

16.
民族村寨旅游依托村寨特色资源,能有效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是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推手。村民作为旅游资源的拥有者及守护者,激发其参与意愿,是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依据共同富裕“共有—共建—共享”的本质内涵,构建“旅游资源共有—多元主体共建—发展成果共享”的村民参与内生动力结构方程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对马山县4屯534名民族村寨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验证研究假设,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将一个民族村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事件,从社会教育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认识,通过一定的教育学解释来展现这些村寨文化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目的在于通过将这些民族村寨中所实存的事件对村民产生实在影响力的过程进行统合认知与分析,将社会教育生活与其思维认识(信仰)、生存状态、传统文化影响及变迁路径之间的联系相对系统地展示出来,使读者体味到少数民族村落生活中实际的"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亲属化"是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一个普遍现象,除婚姻结合外,认寄和结拜也是其重要推手.亲属关系确定之后,仍要靠双方频繁的互动来维持.而亲属关系的构建和维持,不但能够帮助村民适应当地物质稀缺的现实状况,而且还可以润滑民族关系,并消弭宗教隔阂,从而实现村庄整合.  相似文献   

19.
今年3月31日,创下4个“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吉首市矮寨奇观旅游区开工建设。这天,与矮寨大桥仅一山之隔的家庭村一片欢跃。人们意识到,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这片高寒山区台地即将发生改变。家庭村是吉首市矮寨镇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地势险拔、多峻岭险峰的高山台地,与矮寨公路奇观隔山相望,是吉首市典型的高寒山村。与山外相比,到目前为止,该村村民还得靠两条腿进出山村,是吉首市至今唯一一个还没有修通公路的村落。我们前往家庭村采访时正值中午,盛夏的烈日当顶,沿着曲折的山路往上爬,没多久就已是汗流浃背。一路眼中风光无限,但脚下路却难行。这条路只是铺好了路基,车子还不能开进山村。经过近2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位于山顶的家庭村。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的村寨,村民淳朴,民居传统,田园青青,我们忍不住想,假如不是山路难行,这个与矮寨大桥毗邻的传统村落会是怎样的一番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社会认同理论与制度理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参与观察法及访谈法,通过对云南省普洱市芒景村寨村规民约的实证分析,探究旅游发展背景下民族村寨后乡土秩序的构建机制。结果发现:第一,民族旅游村寨的村规民约主要通过告诫形式引导村民行为,且其效力的属地主义原则性强,注重对集体资产的管理及传统文化与环境的保护;第二,民族旅游村寨村民社会认同是乡土秩序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族群认同、地方村民及其特定行为认同;第三,法制与礼俗的融合是民族旅游村寨乡土秩序建构的路径机制,主要通过明确管理中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制管理与遵从传统民族文化美德的礼俗约束两种形式实现有效融合,且族群和谐与村寨发展是民族旅游村寨乡土秩序建构的走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