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经济平衡的全部问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货币供应量作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内生变量,其任何变动无不根源于国民经济跳动的脉搏,反过来又对经济运行的过程及其结果发生不可抗拒的影响。因此,有效地调整货币量对于实现宏观经济平衡就具有决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 问题的提出 一个国家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是一个重要条件;同时后者又是前者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各国的经济发展史看,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始终是各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综合性经济参数。 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及其平衡问题上的认识是不足的,在某些年份和某些时期,对社会总需求或总供给几乎是毫无管理,  相似文献   

3.
一、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给量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匀速发展需要以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为前提条件。在社会总体供需均衡与失衡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在社会总需求上,如何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来保持社会总体供需的均衡,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经济问题。社会总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它直接由政府或银行提供的货币形成。货币一  相似文献   

4.
在推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如何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这是个亟待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图就货币政策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现状以及货币政策的选择取向等问题作如下探讨。一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应和货币流通组织管理的政策。它的主旨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调节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现代经济实质上是一种货币经济或信用经济。货币信用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力争社会总需求同社会总供给的平衡。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供给就是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社会总需求就是由流通中的货币量决定的购买力总量。要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就必须通过控制货币供给,使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与商品物资的可供量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一、宏观控制的实质宏观控制的重要任务就是调节和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也就是要搞好国民收入总供给同由积累资金和消费基金所形成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平衡问题,包括财政、信贷、物资、外汇四大平衡,也包括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一般地说,财政平衡是信贷平衡的基础。物资供求平衡是财政、信贷平衡的物质基础。财政、信贷之间的平衡,反映的是资金内部平衡关系;财政、信贷、外汇之间的平衡,反映的是财力平衡关系;财政、信贷、外汇  相似文献   

7.
一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总供给与总需求可以有不同的组合状态,各种不同的组合 状态所引起的经济后果是极不相同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国民经济运行正常,经济发展稳定;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国民经济运行不稳,经济增长波动。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通常又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经济萎缩,重则出现经济危机;一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在这种状态下,轻则出现物资供应紧张,重则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与否,是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可观测变量,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稳定与否,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首先就在于不断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大体均衡,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方面,并非应急措施。中央银行调节宏观经济的目的,是保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在总量和构成上的平衡。因此,一方面中央银行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调节社会总需求,进而对产出、物价、就业及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另一方面,还必须通过信贷政策及利率杠杆调节信贷结构与市场融资结构,从而调节投资结构、消费结构、生产结构,进而对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生影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中央银行的金融  相似文献   

9.
<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谈到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时指出:“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积累和消费保持适当的比例”。“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这是保证经济比例关系协调、社会再生产顺利发展的基本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再生产的现实条件,就其基本内容来说就是要阐明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因此,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理论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中的具体运用,很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一研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必须弄清楚的是社会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是以顺利通过社会流通过程为前提的。如果在社会流通过程中,一方面社会生产的总成果即社会总产品能够顺利卖出,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但是,过去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只是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其实,要真正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供求结构上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不能仅停留在单纯的总量平衡分析和控制,还必须对结构平衡进行分析和控制。 一、供求结构平衡是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宏观控制的根本目标 国民经济活动的本质是一个再生产过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也是在这个再生产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控制的根本目标,应该从再生产过程中去认识。 社会再生产中的供给,是指在既定生产规模和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可供销售的物质产品及劳务技术的数量;而在社会再生产中的需求,则是指社会对物资、劳务及技术等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由于商品的二重性,产品一经生产出来,便形成社会再生产中和供给与需求相适应的对立统一的两种运动。一种  相似文献   

11.
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而供需平衡中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是公平与效率关系协调不好造成的。本文着重阐述了公平与效率的兼顾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关系。使人们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 ,更关注公平与效率的兼顾  相似文献   

12.
投资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宏观经济变量。投资需求虽然在数量上小于消费需求,但它却是总需求中最易变动并且波动很大的部分,它的波动会通过乘数过程而引起总需求乃至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的巨大波动。因此,作为调节投资需求的投资政策,是稳定总需求增长的重要宏观经济政策。投资政策通过对投资总量的约束和调整,可以有效地保持总需求稳定增长,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大体平衡。一般来说,总需求的过大波动如果没有投资政策的作用,是很难稳定下来的。因此,为了稳定总需求增长和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必须要制定和使用科学的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3.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国民经济宏观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应有的主题。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两个方面。但是,一直以来,我们在理论上仅重视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研究,在实践上对供求平衡的宏观控制也偏重于总量平衡控制。西方宏观经济学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研究,虽然在方法上比我们更为注意进行动态分析和定量分析,但也仅仅局限于总量平衡的描述。其实,要真正实现国民经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仅在数量上平衡是远远不够的,而想单纯凭  相似文献   

14.
关于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理论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是凯恩斯在三十年代所建立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中提出来的两个基本概念,目的在于考察一国就业水平如何决定和国民经济如何获得稳定发展。在他看来,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都是一定就业量的函数。他说:“令Z为雇佣N人所产产品之总供给价格,Z与N之关系可写作Z=Φ(N),称之为总供给函数,同样令D为雇主们预期由雇佣N人所能获得之收益,D与N之关系可写作:D=f(N),称之为总需求函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研究中发生的一些理论争论,有时症结往往并不在问题本身,而在于对整个经济学理论的系统理解,在于对各种经济问题相互关系及其在理论体系中所处地位的理解。比如,经常发生争论的一个问题是:总供求缺口(也可称“总量短缺”)究竟原因何在?是由“需求过大”决定的,还是由“供给不足”决定的?由于超额总需求或总供求缺口=总需求-总供给,因此两种观点似乎都符合基本变化关系并似乎都能对问题作出一定的解释。这一争论的主要症结就在于理论逻辑和概念体系方面的问题。就现实中存在的经济弊病而论,既有国民收入超分配、货币供给失控的问题(从而引起总需求膨胀),又有生产效率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之类的问题(从而引起总供给水平低下,或称“总供给不足”)。但问题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货膨胀的产生与经济体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总需求与总供给两个方面,分析我国在传统体制下和在双重体制并存的条件下,总量矛盾、结构矛盾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一、货币、总需求与通货膨胀(一)总需求过旺的根源在于体制内在的扩张冲动  相似文献   

17.
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实践中提出来的一个新课题,它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中居于核心的地位,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在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外汇平衡与社会总需求——社会总供给平衡之间的矛盾在开放条件下,净出口、净资金流入、净侨汇收入、净入境者支出,可以列入总需求一方。它们如果是正值,表明社会总需求增加。从收入流量的角度来分析,如果国内需求和国内供给已经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只要存在着正值的净出口、净资金流入、净侨汇收入、净入境者支出,在同一时期内,国内供给并不因此而增大,但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却会增大,其结果必定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相似文献   

19.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来的新任务、新课题,也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新秩序包括:“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运行机制,及其相应的法律体系、规章、制度,还有新的道德规范等。这是一个贯彻改革全过程的动态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较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现仅就当前在治理、整顿中要注意从几个方面逐步建立新秩序,谈几点看法。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宏规调控体现国家调节职能,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主导环节。宏观调控根本任务,就是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为培育市场和搞活企业创造良好经济环境。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生产与消费关系在市场的反映。这种关系是否协调,又是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国民经济就协调、稳定发展,如果失衡,整个经济生活就会出现紧张、紊乱。建立新秩序要求有一个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或供给路大于需求的经济环境,一方面避免大的经济波动、影响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新秩序内在机制的建立。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要  相似文献   

20.
治理总需求膨胀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很好地完成。由于总需求是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的直接结果,其现实承担者是货币,并且同财政活动及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有着内在的联系。总需求膨胀的形成往往是因为国民收入分配失误、通货膨胀、财政活动失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等因素激发起了总需求的盲目增长,使得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在总需求的过猛增长下形成了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的膨胀性总量失衡。因此,就总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