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家庭的幸福."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家长的共同心愿.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子女"成龙"、"成凤"的必经途径.近些年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年年都在改善.作为家长,理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社会教育好子女.笔者就家庭教育问题,谈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让爱永驻     
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外出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男女日趋增多,一个新型的群体"孤儿"--"留守儿童"便应运而生.据统计,中国每年有九千万农民进城务工,约百分之九十的人将孩子留在家里,让他们成为"留守子女群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约有七千万这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3.
随着离婚率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教育备受关注.这些小小年纪就经历人生变故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升学无门,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进入了各种中等职业学校.如果这些孩子不能在正常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讨论了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的辅导.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句俗语:"钱财身外物,子女千秋业."从古到今,孩子承载了整个家庭以至国家未来的所有寄托.我们推崇"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但千万不要忘了把责任意识这个最珍贵的东两传承给孩子.多年的学生军训实践表明,军训不仅可以磨砺学生意志,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好舞台.  相似文献   

5.
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关注的课题。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灵,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自信,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需求,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精神,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父母是子女最亲近、最信赖的人,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也最亲密。父母的人品、教育观念和态度直接影响子女的身心发展。父母对子女关心和爱护的过程中自然地塑造了他们的个性。父母的心理障碍也很容易在子女的心灵上留下痕迹,造成意想不到的伤害。
  教育为树人之本,家庭教育乃教育之源,家庭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因此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多数家庭,结构简单,生活空间狭窄,大多独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简单结构,父母白天上班,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和他们相伴的大都是玩具、电视、电脑游戏等。生活空间狭小,造成孩子不善与人交往、胆小、性格内向、孤僻等心理状态。如果加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势必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说:家长的言行是教育子女。现在的孩子,大多数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无忧无虑、衣食富足,从小养成了贪玩好耍、  相似文献   

8.
<正>家庭教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每一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场所,每个家长都承担着教育子女的义务。父母与子女具有血缘的关系,他们之间有深厚和真挚的感情。对于父母的教诲子女从感情上一般听得进,接受得了。孩子出于对家长的尊敬和爱戴,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能够毫不勉强地听从和信赖  相似文献   

9.
袁放 《科学咨询》2010,(14):46-46
随着离婚率上升,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及教育备受关注。这些小小年纪就经历人生变故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升学无门,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就进入了各种中等职业学校。如果这些孩子不能在正常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状况及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讨论了班主任对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的辅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教,中职学校正快速承担起为社会输送劳动力的重任.由于中职校生源广泛,学生个体差异性大,为中职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难题.父母服刑对子女来说是一种逆境.家庭的变故使父母服刑的子女得不到良好的照顾和教育,尽管他们跟其他少年儿童一样享有生存权与发展权,应该得到社会的关爱.为了解本校父母服刑子女的生活、发展及教育现状,本次研究对渝中职业教育中心服刑子女进行了调查与访谈,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发挥社会职能和教育作用,使缺失家庭的孩子得到行之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刘畅 《经营管理者》2009,(21):381-381
长久以来,家庭教育的研究一直关注母亲对于孩子的影响,母亲被认为是天生的抚养者,她们细心、温柔,具有母爱。父亲的角色却未能受到重视,父亲被认为是“面包的提供者”,主“外”而不是主“内”。然而,工业化革命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母亲从家庭走入工作岗位,伴随而来的是家庭问题的升温。家庭分工的矛盾以及抚养子女的责任冲突逐渐显现出来,父亲开始被迫承担起一些养育子女的责任。父亲在抚养子女中的作用逐渐被研究者所重视,大量的研究表明,父亲的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父亲缺失的家庭中,男孩更容易女性化,懦弱、缺少面对问题的勇气;女孩则更容易在青春期出现叛逆。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得好的家庭中,孩子的学业成绩和  相似文献   

12.
亲情的缺失导致子女与父母格格不入的事例越来越多,并引起了当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缺失的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较为普遍的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出现的打工潮,尤其体现在农村近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留守儿童身上.许多外出务工者"寄妻托子",多年父母与子女互不接触,谈何有亲情教育.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监护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留守儿童的产生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最早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现阶段主要指由于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广大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由于受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民工在进城落脚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等诸多现实问题,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北京市不少小学迎来报名日。与城区部分学校排队报名的火爆情况相比,一些专门招收打工人员子女的民办小学却"一个孩子都招不到"。缘由是北京市幼升小针对非京籍儿童严格了"五证"的审核。对此,教育部认为,打工人员往往缺乏话语权,政府应该加强对其随迁子女的政策配套。  相似文献   

15.
不少家庭花了几万元的择校费让孩子上重点中学,然而,上了重点中学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成绩并不理想.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学生表现得很不适应有的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有的感到十分压抑并产生退缩行为,有的甚至谎称生病而逃避上学.我们姑且把这类心理障碍称为"重点病".据广东心理学专家调查,在一些重点中学中,约有百分之十的学生患有此"病".对此,一些家长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人才成长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那么,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 一、家庭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一个人从出生开始,有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家庭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终身的教师.孩子从小就会从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人,谁都爱自己的子女,但要看怎样才是真正地关爱自己的子女。《战国策》里《赵太后新用事》这篇文章,说的是赵太后疼爱自己的孩子长安君,不想让他到齐国做人质吃苦。而触龙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理由,说服了赵太后。这篇文章言虽浅近,意却深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必向大中城市转移,从而必将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呈扩大之势。在我校组织的调查中,被调查家庭中98.5%的民工子女留在家乡,只有1.5%的孩子随父母一起外出生活。可见,“留守”是外出民工子女的主要生存形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完善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人成材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然而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却生活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家庭里。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思考这样的家庭教育给孩子的成长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应对策,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应尽之责。  相似文献   

19.
我校是北碚城区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在校学生困难家庭多,离异单亲家庭多;父母下岗、失业人员子女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多.这些学生中多数既有品德问题、心理问题又有学习能力问题.据统计, "问题学生"的比例远远超过了教育专家们提出的6-10%的正常比例.  相似文献   

20.
我校被定为民工子女定点学校,也是全国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每年接纳民工子女约500名,占全校学生的80%,由于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还有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心理差距,致使许多民工孩子自卑心理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