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铁铮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国际法专家,人们并不陌生。稍有兴趣于藏学研究的人无不知晓他的大作《西藏历史上的法律地位》对西藏近现代史研究所作的重要贡献。本书原是李先生的博士论文。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李先生放弃国民党政府派驻联合国代表一职,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决心选择一个“于祖国有用多些的题目”作毕  相似文献   

2.
李烨 《中国藏学》2004,(1):110-111
李有义先生是仍然健在的我国最老的藏学家之一,<李有义与藏学研究>是为他90诞辰出版的纪念文集.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编.上编是李有义先生的主要藏学论文,包括他的自传和11篇论文;中编是他的两部专著,一是著作<今日的西藏>,一是译著<西藏的宗教>;下编是李有义先生的同事、学生为本书写的论文和纪念文章.  相似文献   

3.
西藏的人权问题,随着西藏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应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然而,西藏的人权问题却在世界上成为一些人的热门话题。三十年来,不断掀起所谓“人权”的浪潮,攻击西藏的民主改革,诬蔑西藏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如何看待西藏的人权问题?本文试从西藏民主改革的角度来说明西藏人权问题的实质,以请教各位专家和学者。一什么是人权?按照17、18世纪传统的资产阶级人权观念,人权是指个人应当享受的  相似文献   

4.
一、全书基本观点及脉络《文化与实践理性》①(CultureandPracticalReason)是当代美国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Sahlins)学术生涯中期的一部著作。前言的第一句话,萨林斯就开门见山地点明了全书的主旨:“本书是对某种观念进行的一种人类学批评。这种观念认定,文化是从实  相似文献   

5.
从藏巴汗《十六法》看旧西藏的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一些敌对势力编造所谓“西藏人权”问题,极力美化旧西藏的社会制度,恣意诬蔑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及现行政策。关于西藏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充分享受的人权,世人有目共睹,而对旧西藏的人权状况尚有许多人不甚了解。一种社会形态的人权状况,集中反映在该社会的法律制度上。今根据旧西藏的代表性法典——藏巴汗《十六法》,分析旧西藏社会各阶层成员不同的法定权利,帮助公众进一步了解旧西藏的人权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事实不容歪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普拉赫的《西藏的地位》一书,是承袭了已故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一书的观点,并且根据以后的事态发展,增加了一些新的观点。比如在夏格巴的《西藏政治史》中,把他们所谓的“西藏独立”的由来主要归结为:元朝皇帝忽必烈把西藏分封给帝师八思巴,认为从此西藏就“独立”了。但这个观点是经不住一驳的。因此以后就逐渐产生了范普拉赫在《西藏的地位》一书中所说的,自1911年后西藏就正式“独立”了的观点。当然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其他的种种说法。但无论他们持什么观点,提出什么说法,很显然都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西藏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与西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思想理论成果.它具体反映在西藏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关于西藏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而且包括在这些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指导下的西藏发展的策略、步骤和方法.它与毛泽东思想关于西藏工作的基本理论与政策一脉相承,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本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西藏的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如何确定自己的战略地位,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西藏社会科学院的工作现状,对我区藏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初步思考。一、西藏社会科学的回顾藏学界虽然在藏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这些基本界定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但从藏学研究所涉及的学科和发展趋势来看,已经涵盖了社会科学的方方面面,其中还有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用“藏学”统称西藏的…  相似文献   

9.
3月30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邀请中央党校西藏班部分学员举行座谈会,就“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问题展开研讨;4月1日至3日,西藏班(第十四期)全体学员再次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抓紧抓好西藏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两件大事。与会者一致认为,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题,近年来由于达赖集团的干扰破坏,西藏社会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定因素,为国内和国际社会所关注。对于西藏这样一个社会政治和经济比较特殊的民族地区,在处理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从西藏的实际情况出发,…  相似文献   

10.
看了《西藏佛教与人口》(载《西藏研究》一九八五年第一期)后,对其观点和提法不免产生了一些疑惑……。为了他广大读者对西藏佛教给西藏社会带来的利弊有个大致的了解,本文提出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以为引玉之砖。吐蕃王朝时期,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曾发生过几起“兴佛灭本”,“灭本兴佛”运动,但终归不能避免自己走向崩溃的绝境。其中崇佛达  相似文献   

11.
张荫棠是近代中国一位颇具民族意识和维新思想的著名爱国者。他在“查办藏事”和推行改革的过程中,积极维护国家主权,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西藏的势力,巩固和加强了清朝中央政权在西藏地方的威信和地位。为改变西藏经济文化的落后面貌,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思想和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尽管因种种原因没有能付诸实施,但他的改革思想对近代西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直到解放前,他的一些政绩,仍在西藏僧俗群众中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新时期宗教思想集中体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82年发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这段时间内及邓小平发表的一些重要谈话及中央的有关重要文件中。这些重要思想放眼历史和时代,言简意赅,敏锐精辟,切中要害,对结束“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实现宗教工作上的拨乱反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13.
《西藏研究》2005,(4):F0002-F0002
当代西藏研究所西藏社会科学院当代西藏研究所成立于1996年9月,对外挂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牌子。主要从政治学、社会学、法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研究当代西藏发展问题;从西藏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数量与素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研究西藏人口、社会保障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西藏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并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4.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西藏人权”问题更是这个“热门话题”中的“热门话题”。本来,世界上公允的人权原则早已为各国各民族人民所普遍接受,但却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常常要打着“人权”的幌子来践踏真正的人权,甚至不顾事实真相、小题大作、招摇惑众地干预别国的内政。自50年代以来,国际上出现的一股反华势力,借口“西藏人权”问题对我国在西藏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问题的干预,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本来,对反华势力关于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种种荒谬论调,是不值  相似文献   

15.
荷兰籍“国际法专家”范普拉赫于1987年出版了他的专著《西藏的地位》一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引经据典”,对我国西藏问题横加指责。但是细细读来,却每每有“似曾相识”之感,原来不过是重弹一些帝国主义和分裂主义分子的“老调”而已。国内已有不少专家对他进行了批驳。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因此,我想就西藏和谈问题与这位“专家”探讨一番。(一)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施政,行使主权,派官驻兵,清点户口,设立驿站,划分十三万户……;明代中央政府则实行“多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流亡海外的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在国际上四处奔走,游说西方社会,高谈所谓人权问题。某些西方人士或受其蒙蔽或有意借题反华,也纷纷附和,侈谈所谓“西藏人权问题”。其中不少言论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甚至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这不能不引起国人注意。本文就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主要内容和某些观点进行探讨;并将新旧西藏的人权状况作一个对比分析。并依据我国人权理论揭露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的实质所在。“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试图永远保持封建农奴主阶级在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亲属制度 (KinshipTerminology、KinshipSystem)是反映人们的亲属关系以及代表这些亲属关系的称谓的一种社会规范。①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冯汉骥在研究中国亲属制度时指出 :“决定称谓的构成的原则是语言学的和社会学的原则。从语言学来看 ,亲属称谓是按汉语的句法规则组成的 ;从社会学看 ,亲属称谓的语义是由其反映的亲属关系以及所处的语境来决定的。”② 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学、人类学的角度比较分析汉族和四川藏族地区的亲属称谓所反映的亲属关系及社会观念 ,并探讨导致这两种亲…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的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总的方向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在无产阶级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工作的,由于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走了群众路线,因而受到少数民族人民的普遍欢迎,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也必须指出在民族语文工作中存在着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思想和作风。这些思想严重地障碍着语文工作的健康发展。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在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方面的基本表现,是脱离政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一些人追求“科学价值”,抱着“纯学术”思想,采取“客观主义”的立场、方法,“为科学而科学”,以“科学研究”为目的,不乐于去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不乐于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去适应、去赶上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本书系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计划重点项目成果之一,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研究员王宏伟撰写的全面论述当代中印关系的一部专著。 全书围绕西藏地区和印度边界问题展开,揭示了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全书共12章。第一章旧时代的遗产,分3节简要回顾了英帝国主义对西藏的侵略历史和英俄对中国西部边疆的侵略与争夺;第二章介绍印度独立后推行的  相似文献   

20.
社会进化的辩证法这样就引导我们去考察为什么其他人也反对摩尔根,为什么这些会变成现代社会学中如此有力的一个因素,而且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有着特殊的联系。1884年2月16日,恩格斯给考茨基的信说:“在论述社会的原始状况方面,现在有一本象达尔文学说对于生物学那样具有决定意义的书,这本书当然也是被马克思发现的,这就是摩尔根的《古代社会》(1877年版)。马克思曾经谈到过这本书,但是,当时我正在思考别的事情,而以后他也没有再回头研究;看来,他是很想回头再研究的,因为根据他从该书中所做的十分详细的摘录中可以看出,他自己曾打算把该书介绍给德国读者。……假如我有时间,我倒想利用马克思的札记来把这些材料加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