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日红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Z2):219-220
程蝶衣是李碧华小说《霸王别姬》中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程蝶衣童年时被母亲狠心地卖到戏班,受尽屈辱和苦难,被迫认同女娇娥的旦角身份,并对师兄段小楼产生依恋之情,弥补了失去母爱亲情的失落;成年依靠《霸王别姬》成为名角后更是人戏不分,对师兄的感情从戏内延伸到戏外,对小楼的妻子菊仙感情复杂。在不断的世事动荡中,三人的纠葛纠缠不清,文革中更是阴暗的心理爆发的时候。这是《霸王别姬》中程蝶衣基本的心理路线。本文试图分四个阶段细致地分析其心理轨迹,以便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说的深层次内涵和发掘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3.
黄鹂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3(2):45-48
电影<霸王别姬>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了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电影再现了历史变更时代京剧艺人的生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陈凯歌选择中国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京剧艺术,表现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这种对历史的挖掘,是大胆独到的. 相似文献
4.
程金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71-76
《霸王别姬》和《梅兰芳》两部影片有着重叠的时代背景,相似的京剧题材、相同的京剧大师、一样的爱恨纠葛情景,而相同的时代,相同的身份,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命运。在叙事表现上,《霸王别姬》是将时代融入人物命运里,《梅兰芳》则是将人物融入时代中;在叙事风格上,《霸王别姬》采用的是虚拟的叙事手法,而《梅兰芳》则采用的是写实风格;在角色设计和人物关系设置上,两部影片都具有一种趋同中变进的特点。同为京剧体裁影片,《梅兰芳》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回归,也让观众重温了国粹的魅力,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陈凯歌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龚维桓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3):26-28
《霸王别姬》反映的是中国从旧社会到新社会梨园里的血泪爱情,内中二男一女的情感纠葛,同性恋与异性恋的冲突,这些都在陈凯歌导演的电影作品中让人流连难忘,然而细读小说,李碧华细腻的描写似乎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陈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93-95,102
电影《霸王别姬》处处隐含着对中国传统观念的解构,具有将英雄还原成普通人的倾向,并形成了文本的多义性和开放性。对电影《霸王别姬》所含意义进行重新阐释,主要从电影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英雄/凡人观念、传统英雄/关人观念,以及对传统同性/异性恋观念三个方面的解构来评述。 相似文献
7.
岑凡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3):88-90
张爱玲“人生如戏”的意识贯穿于她的小说《色·戒》。小说的写法、情节安排上处处有意识地展示戏与人生的紧密关系。小说把人生的戏剧化归结为生活的庸常化,显示了张爱玲对人生原本庸常的认识;借助主人公王佳芝等一群年轻人的经历,展示了她对人生的独特发现:人总是在寻找戏剧化的欲望下推动人生,而这一过程又表现出本能的无意识。 相似文献
8.
杨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2):60-65
张爱玲的《霸王别姬》虽是其早期作品,却在中国女性主义叙事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张爱玲在小说的故事层面采用"对抗式"方式发出女性独特的"声音",在话语层面则采用作者型叙述声音模式、全知叙述者叙述视角、女性人物主要视角、男性人物视角和女性人物视角对比,以及女性认知叙事视角等叙事策略,在话语层面为叙述声音建立了权威性,从而委婉含蓄但却清晰地发出了女性的声音。作者以女性视角对中国经典故事《霸王别姬》进行的新的塑造和建构,使得女主人公虞姬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并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9.
《打猪草》是黄梅戏的传统剧目之一,它随着黄梅戏的发展而发展。大体上在二十世纪它主要经历了两次较大的改革:一是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改革,二是20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从这两次改革中可以看到黄梅戏在二十世纪的发展状况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120-124
在刘亮程的小说《凿空》中,日常意义上对时间线性与刻度化的体验方式被个体式的主观体验所代替。小说通过农民语言和文学世界的艺术交融、多视点折返式的叙事视角和对描写的不断堆叠,展现出阿不旦村弯折的时空、非线性的时间体验以及凝滞的瞬间等时空特征。书中的叙事时间因此显得凝滞迟缓,故事的呈现方式在回忆与当下中交叠,其指涉不仅是刘亮程对南疆现代化进程的忧思,也是人类心灵对时间和空间的主观体验。因此,小说的中心意象阿不旦村可被看作是人类心灵的对应物,《凿空》的时空特征也因此拥有了象征层面上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邱月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3)
莫言旧作《四十一炮》是莫言对人、人生、人性最朴素也最真实的解读.《四十一炮》中的乡民们,对肉神与五通神顶礼膜拜,而这种宗教式的崇拜实质上是食物崇拜与生殖崇拜,这是关乎人类生存繁衍的两个重要方面,属于人的自然本性.人在社会交往中生成的社会性,多角度折射出人性的正邪、美丑、善恶,这些人性的丰富性也在《四十一炮》的故事叙述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杜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125-128,134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奥斯卡·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篇长篇小说,也是一部集中体现了其人生观的作品。通过对这部小说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窥探到王尔德主张戴上各种面具伪装自己、在艺术和生活中追求唯美以及认同同性恋的复杂人生观。王尔德的人生观折射到其作品中就成为王尔德式的艺术观,也因此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杨丽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525-528
伦理学与文学的关系在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文学家和评论家一直随试图透过文学作品表达和揭示对人类伦理道德的探询与关怀。本文从伦理学的定义以及伦理与文学的关系出发,探讨品特作品对社会、伦理方面问题的再现,反映作家对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状况的担忧,着重分析作品中以入侵威胁为表现形式的伦理道德危机的表象、原因和结果,揭示作者对人性本身的思考和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岳立松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4-29
《金瓶梅》在食馔品类、饮食方式、欢饮情节等丰富多彩的饮食描写中,饱含情色意味并具有深刻文学寓意.《金瓶梅》体现出由食传情的文字蕴意,将角色对食物的享用引向身体欲望层面.食、色是西门庆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以此建构小说的线索指引与价值导向,形成食色相融的叙事线索,推动情节展开,预示人物命运.饮食中蕴含着对情欲的贪恋、显现出欲望的膨胀.饮食也是妻妾争宠的工具,是一种权力媒介与情色媒介,带有鲜明的男权社会特色.西门庆在食色狂欢中陷入迷失,走向自我欲望的膨胀,这是一种感官的迷失,也是人生的迷失. 相似文献
15.
《浅滩》是澳大利亚作家蒂姆·温顿的迈尔斯·富兰克林奖获奖小说。目前,对该小说的研究多局限于其生态主题思想,而对其揭示出的人性阴暗面的主题鲜有涉及。本文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善良、积极向上”的理论, 以文本解读的方式剖析小说中暴露出的人性的自私、贪婪、冷漠、盲从和无知等五种“搁浅”现象,而要解决这五种人性“搁浅”的问题,唯一有效的途径是解决生存问题,以真诚和信任为基础建立一种和谐的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有利于人性的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6.
孙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40-143
《人生礼赞》是美国诗人朗费罗的经典之作,也是第一首被译介到中国的英语诗歌。从清朝至今已有数十个中文译本陆续出现,期间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流变。文章以朗费罗此篇经典诗作的不同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美学等多方面的因素探讨经典译介流变之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晓筝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4)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小说<活着>虽然故事简单,但主题内涵却深刻而丰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解读.从"对人生的思索"、"对命运的追问"和"对人性的展示"三个方面对<活着>进行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主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直指人的内心,叩击人的灵魂,显示出作者的深厚功力,体现出作品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8.
萧红"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呼兰河传》,以儿童的视角叙写了呼兰城的风土人情,用饱含深情的叙述表现了她对乡土的眷恋。其中的景物描写、语言风格、叙事结构均展现了"道法自然"的美学特征,集中体现了萧红的人生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王含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9(4):153-165
清帝国依托庞大的邮驿体系,建构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的帝国权力网络。集权国家需要克服距离越远对地方控制越难的问题,因而在长期保持对里程信息收集整理、补充校正与记录存储的传统,驿程的记录与实际运行与之互为表里。《大清会典》及《则例》中的驿程信息主要有三类:节点(包括原点)、路线和数据,其记载有着复杂而又一以贯之的结构与模式,用“链条状”和“树状”两种方式呈现了驿路的分布结构,其向心性和层级性表达了古代王朝国家中央顶层设计“中心—边缘”的地理格局、空间秩序与特定的政治思维。道路里程信息既是日常邮驿工作开展的实用资料,也是国家持续掌握交通权力的知识来源。由于交通“用时间置换空间”的特殊属性,交通史的研究也应重视时间—空间的关系。驿置里程不仅仅是空间距离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际的运行和操作中,“到京日期”就是时间信息与地理信息对应的产物,是“距离时间化”的表达方式,能直观反映交通对空间和时间的控制。驿程空间可以作为邮驿时间的参考标准,反过来,时间也是空间的一种表达方式,是计量距离可重复的实际经验的总结,在实际邮驿事务运行中,里程距离是固定的,但运行时间是变动的,这种变动带来不确定性体现了邮驿网络的动... 相似文献
20.
刘军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5):89-92
《西游记》通过孙悟空这一形象的人生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和生命的意义。童年的孙悟空生活在世俗之外的净土之上,他活泼开朗、顽皮可爱;青春期身体和人格开始发育和成熟,原始的野性和赤裸的欲望像潮水一般涌现而出,面对这种足以毁灭一切的生命力量,吴承恩让我们看到了生命最恣意的绽放和随之而来的沉重;成年是理性、明智的代名词,在观音菩萨不失时机的引导下,孙悟空开始按照“社会原则”来行事,在严谨的社会秩序下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最大空间,并最终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