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史戋札     
囊年读史,每心有所得,或觉词义艰涩,辄手记之,积稿亦累累.十年动乱中散失大半.今重检剩简,名之曰“戋札,盖一得之虑云尔.史记“史记”一词,原指史书所记,并非书名,《史记·六国表序》及《天官书》提到“史记”的地方都是此意,《汉书》亦同.颜师古注《汉书·五行志》所提“史记”说:“此志凡称史记者皆谓司马迁所撰”,是不对的.《汉书》称迁著书为《太史公百三十篇》.称《史记》是后来的事.  相似文献   

2.
一《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字子长,《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均无“字”,此始见扬雄《法言·寡见篇》及《君子篇》。今陕西韩城人,《自序》云:“迁生龙门。”《汉书·迁传·颜注》:“龙门山,其东则在今  相似文献   

3.
汉代的马政     
西汉马政,重要的记载,见于《史记·平准书》及《汉书·食货志》。《史记·平准书》云:“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又云:“天子为伐胡,盛养马,马之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牵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又云:  相似文献   

4.
我持省略说     
1 古代汉语中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结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名词作状语”的“名+动”结构。例如: ①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②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 ③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秦策一》) ④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汉书·高帝纪》)  相似文献   

5.
秦汉詈词分类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詈词分类考察刘福根就詈词而言,读《史记》和《汉书》时,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莫过于汉高祖刘邦的“箕踞而骂”了:《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汉七年,高祖从平城过赵,赵王朝夕袒蔽,自上食,礼甚卑,有子胥礼。高祖箕踞詈,甚慢易之。(《汉书·张耳陈馀传》作“高...  相似文献   

6.
“耰”是古汉语常用字,散见于古籍文献中,如《管子·小匡》:“深耕、均种、疾耰。”《论语·微子》:“耰而不辍。”《孟子·告子上》:“播种而耰之。”《汉书·吾丘寿王传》:“民以耰鉏箠梃相挞击。”这些“耰”字,不外乎两个含义:(一)摩田器也,用以击碎土块、平整土地的农具; (二)覆种也,用耰平土、掩盖种子。 然而,对于“耰”字还有第三种解释,就是说它是锄头把。《史记·秦始皇本纪》:“不用弓戟之兵、鉏耰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史记索隐引孟康注:“耰为鉏柄。”《汉书·陈胜项籍传》:叫巳耰棘矜,不敌于钩戟长铩。”服虔注:“耰,鉏柄也。”吴楚材等《古文观止·过秦论》注:“耰、鉏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常用词》注:“耰,鉏柄”(修订本  相似文献   

7.
(20)天下大氐无虑皆铸金钱矣。《汉书·食货志》《辞海》“无虑:大都,大约。”“大抵:大概,大都。”按:这两个词亦即(14)例中的“虑”、“率”之义。“无虑”中的“无”字无义,前人多谓之语首助词。二词的用例: (20—1)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0—2)今反虏无虑三万人。《汉书·冯奉世传》  相似文献   

8.
我国史传散文佳作代表《史记》与《汉书》在思想精神倾向存在着明显差异:《史记》儒道互补而《汉书》独尊儒术,《史记》通古今之变而《汉书》尊显汉室,《史记》感情移入而《汉书》不失客观,《史记》兼顾民间而《汉书》倾向上层。  相似文献   

9.
《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有这样一段资料:“秦令少府章邯免郦山徒人奴产子,悉发以击楚。”《汉书》卷三一《陈胜传》也有这一段资料,文字基本相同,只是“郦”作“骊”,“楚”字后多一个“军”字。在这一段文字中,“骊山徒人奴产子”的“人”字,究竟应该上读还是下读,是读作“骊山徒人、奴产子”,还是读作“骊山徒,人奴产子”,历来意见不一。《汉书·陈胜传》在“骊山徒人奴产子”下,注引服虔曰:“家人之产奴也。”师古曰:“奴产子犹今人云家生奴也。”《史记·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是目前人们研读《史记》的权威文本。近日,笔者取民国年间张元济校勘影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史记》(以下简称“百衲本”)与之对校,见二本或有异文;现取《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以下简称“《校补》”)、《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以资参证,就异文中可商之处草成数则,不当之处,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史记》和《汉书》,是历史巨著,也是散文巨著。一些评论者认为,《汉书》武帝以前的纪传,是“承袭”、“直抄”、“照搬”司马迁的《史记》,很少改易,如郑振铎先生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说:“《汉书》的文字,武帝以前事,大抵直抄《史记》文字,很少更动。”这当然有一定道理,因为《汉书》中有五十多篇文章的取材与《史记》相同,并且有很多地方确实用了《史记》的原文。但是,我们如果把《汉书》与《史记》的重叠部分仔细对照,就不难发现班固往往在关键之处,通过增补、删削、易位、改写等多种手段,在不太露痕迹的情况下,改易了《史记》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文章风格。  相似文献   

12.
近读《史记·殷本纪》、《汉书·艺文志》,疑两处句读有误,特商榷如下:一、《史记·殷本纪》:“祖己曰:‘唯天监下典厥义。’”(中华书局1959年9月第1版)《尚书·高宗肜曰》作:“祖已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故《史》例应读作“祖已曰:‘唯天监下,典厥义’”译成现代话是:“祖己说:‘上天考察下民,把义作  相似文献   

13.
《史记·陈涉世家》:“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汉书·陈胜传》文同。其中“守令”、“守丞”二语词,义蕴为何?自来说者纷纭。前曾获见陈直先生《汉书新证》,据宋刘贡父之说,以奏无陈郡,不当有“守”,且“守者非正官,权守者耳”、“皆不在”之“皆”字乃误衍,而云“本文之陈守令及陈守丞,皆试署之官”。在云梦秦简的讨论中,有些学者也持此说(如高敏《云梦秦简初探》)以  相似文献   

14.
关于匈奴法“拔刃尺者死”的确切含意问题──同林干教授商榷阿尔丁夫(Ardinhuu)《史记·匈奴列传》在介绍匈奴法律时,头一条即是“拔刃尺者死”。《汉书·匈奴传》同。可能是由干这句话浅显易懂,无须注释,故《史记》三家注”、《汉书》颜注均未置一词。唐杜...  相似文献   

15.
说“蚩尤”     
说“蚩尤”田晓岫一、蚩尤是农部落的名称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历代史家为之作注。首先想说清楚的问题是:蚩尤何许人也?裴马因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  相似文献   

16.
“魏晋六朝人重《汉书》而薄《史记》,故习《汉书》者亦多于《史记》,注释之多,殆由此矣。至唐颜师古乃集众家之训释而为一编,是为今本之《汉书注》。颜师古在注释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学术上擅长语言文字之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说《左传》     
《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伟大的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优秀的历史散文杰作。唐人刘知已《史通》对《左传》评论说:“著述罕闻,古今卓绝。”传说《左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的。但是,《左传》作者到底是谁?两千余年来,众说纷纭,到今天还是个悬案。《史记》作者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汉书》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恐弟子各安其意以失其真”而著,  相似文献   

18.
关于《左传》作者和所载史起讫年代,学术界众说不一,现举代表意见如次:关于《左传》作者,传统以为左丘明,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汉书·艺文志》和《汉书·刘歆传》均从此说,并断定左丘明和孔子同时代。两汉学者认为《左传》与《春秋经》无关,但仍肯定为丘明所作。汉以后开始怀疑起作者了,认为《左传》并非丘  相似文献   

19.
《汉书》旧训考辨略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去秋至今,余遵士复徐师嘱,课务之余,通读《汉书》,涉猎颜、王:《注》、《补》,发蒙振聩,获益良多。心有所会,随手笔录,或有所疑,亦辄记之,间下己意,作为“考辨”。其中大率一曲之见,唐突古人之处在所难免,千里之行,始于蹞步,稚口茧栗,敢冒虎威?今摘数条,就正于诸前辈。接刃。事刃。倳刃。剚刃。《汉书·蒯通传》“然则慈父孝予将争接刃于公之腹,以复其怨而成其名。此通之所以吊者也。”案:“接刃”,《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作“倳刃”,《汉书·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的《史记》最初没有固定的书名,或称《太史公记》,见《汉书·杨恽传》;或称《太史记》,见应劭《风俗通》卷二;或称《太史公书》,见班彪《略论》和王充《论衡》。司马迁马书时也常用“史记”一词,如《周本记》中有“太史伯阳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有“左丘明国孔子史记”,《六国年表》中有“史记独藏周室”。可见“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