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7月22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往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班机即将起飞。19岁的吉林女孩南希迈着稳健的步伐通过安检台,然后转过身,满脸阳光地向父母做了一个“V”字手势。父母也对她做了个同样的手势,他们都幸福地笑了。  相似文献   

2.
南希·里根从来不希望乔治·布什成为丈夫的副总统。她认为布什是软弱无力的,也是虚情假意的,她把他称作"好发牢骚的人"。 这位第一夫人从未克服自己对布什夫妇的敌意,而这种感情完全是相互的。"南希与芭芭拉彼此厌恶……这是白宫内一个公开的秘密,"里根总统的传记作者埃德蒙·莫里斯(Edmund Morris)说道。 在里根夫妇掌权的8年期间,南希一次也没有邀请布什夫妇参加在白宫总统生活区  相似文献   

3.
她被称为美国上流社会的祸害,富人和名人的丑事揭发者。她的比利剑更犀利的笔锋曾指向约翰·肯尼迪和南希·里根,现在又指向布什家族。她的新著《家族:布什王朝的真实故事》再次引起一场风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学阶段,彭慧创作不多,但起点高,出手不凡。她的小说通过几幅人物肖像、几个生活画面,描绘社会现实生活,揭示历史运行规律,反映时代精神。她善于观察,巧于捕捉,精于提炼,总是在人物描绘上下功夫。小说从生活本身出发,注重刻画人物性格,渲染气氛。细节运用恰到好处,对塑造人物起到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作品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口语化,生活化。善于描绘肖像,写人物神态,以及心理活动。她的作品篇篇耐读,读之有味,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创作技巧的革新方面充分体现了一个现代主义者的实验精神和革新意识。在诸多作品中她巧妙地运用镜像,使之成为她塑造人物和读者了解人物的一种独特手段。文章分析了镜像的使用在人物塑造方面所达到的作用和效果。首先,通过镜像小说中的人物获得了自我认知;其次,用镜像表现人物独特的性格特点;第三,从镜像反映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国际公关》2011,(2):78-78
〉问题 一个阴雨天的上午,46岁的南希·麦肯森在上班路上昏倒在电梯里。南希是个素食者,平时参加公司组织的瑜伽课,周末会去垒球赛场为儿予呐喊助威。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患心脏病,甚至认为这种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相似文献   

7.
“苍凉”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主体风格。张爱玲以她对音乐与色彩的独特理解和完美运用,使其成为一种意象,是表现人物心理、暗示情节以及揭示人物命运、感悟人生、反映社会的重要手段,从而更深刻地表达了她的“苍凉美学”。  相似文献   

8.
袭人形象是《红楼梦》塑造得最成功的文学人物之一。但其形象有被误解为耍奸、奴性和虚伪。其实袭人是敢作敢为的,也是大胆直露的,她的大多数言论具有犯上的性质。袭人没有得到好评的真正原因在于:在《红楼梦》的两大矛盾——父子矛盾、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矛盾中,她都站在了作者所崇扬价值的反面上。缺乏牢荣固宠之术使她失去宝玉,而类似于雪雁似的效忠主子又导致了薛宝钗对于她这个贰臣式人物的扫地出门。袭人的悲剧性正是一个个人“向上爬”的典型,换个角度说,她是大观园中个人奋斗者的典型,是不可能逾越社会阶层严格界限与鸿沟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9.
由山东科大报记者田静撰写的新闻作品集《足迹》日前正式出版。该书20多万字,分人物通讯、人物访谈、特写和消息四个部分,精选了作者七年多来从事高校新闻工作的重要成果,饱含着她对新闻事业不懈的追求和挥洒的文学才情,也是她新闻事业征程最夺目的真实写照。该书内容非常丰富,所收录的70余篇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一朵凄艳的“恶之花”安徽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王达敏在《白鹿原》众多人物里,命运最凄惨,所受迫害最残酷最深重的人,要算多情多义而又放荡不用的田小长了.她生时为人下人,死后又被焚尸鲜于塔底.因此,她是小说里最受人同情最令人惋惜的一个人物.她年轻漂亮,天然丽质...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中,书写往往被思考为语言的替代性工具。经由德里达等人的“书写革命”,书写被看作是意义不断生成、延异和播撒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南希赋予书写以意义、共在、外展、触感等更丰富的思考维度,将书写发展为“外铭写”。“外铭写”是意义超出意指或超出自身之后发出的声音和回响,是指向自身之外的无限出离和外展,它本质上是一种关系和姿势。作为可被还原为根本觉的感官机制,触感既是身体的外展,又是意义的逻辑起点和发生方式。“外铭写”始终发生于界限之上,在对身体的触及和感触之中构成意义。在德里达之后,南希对书写的意义问题的思考,以及“外铭写”概念所显示出的对意义的外展、书写的触感化思想的诉求,极大地丰富了对书写概念的理解,获得了更为根本的存在论意义。系统地阐发南希的书写思想,既是对德里达之后书写思想余脉的重新体察,也是对书写与意义、书写与身体、书写与传统的关系等问题进行再思考的思想回应。这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思想中书写概念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写伍淑清难。难就难在她是个公众知名的人物。无论是内地还是香港,很多界别的朋友们都熟悉她,都能讲出一串与她相关的故事,加之两地的传媒频频追踪她。公众对她也有较深的印象。对这样一个人物,除非你拿出一部全面记述她的传记来。否则,谁都会说你的文章挂一漏万。但是,我还是要写,尽管只是一篇短文。因为,在庆祝香港回归之际。人们不应滕志祀中国_.小外合资企业的第~个&k才先,_趴__可以篱,-“伍淑清一。是中国.._一现代史。中国政革开放的历史上无可替代约一个名字【与伍淑清长期交往的内地人,或许都有这样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秦可卿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最后一钗,是全书中最先逝去的一个女性,她在全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百年来,研究者对这一人物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对她与宝玉的关系,她是否是淫妇,她的死因、死法,以及她的出身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试图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这一人物所蕴涵的意义,并给予她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4.
试论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尤瑟纳尔以与众不同的历史小说而成为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她的历史小说分历史题材和家族文两类,前者描写杰出的历史人物和先进分子,后者以家族变迁表现社会变化。她或以第一人称去叙述,或以综合手法塑造人物,或写真人真事,艺术手法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李碧华作为当今炙手可热的畅销小说作家,她的小说无论在宣传推销方面还是在电影改编方面都非常成功,在通俗文学界占有一席之地。但各界对她的评价不一一,有人说她的作品低劣不堪,也有人说她的作品带有丰富的寄寓性,“是一般言情小说所不能比拟的”。她小说中的情境多是孤寂冷清的,人物多陷于孤独的人生困境,充满了生命存在的孤独感。李碧华...  相似文献   

16.
石楠是当代著名的传记文学作家,她的部分传记文学和小说体现了作者明显的女性意识。她的女性意识复杂与多面交织,现代与传统并存。在面对知识和事业时,她绝对追求独立平等、自立自强;在战胜苦难时,她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勇气;面对小说人物的家庭和情感时,体现了她受传统道德束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少有的一个"全始全终"的人物。她的一生扑朔迷离,令人难解。《红楼梦》旨在揭示大清王朝社会生活,其正文多侧面地揭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人物设置也往往体现着满族文化意蕴。"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分析秦可卿,分析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伊丽莎白·班纳特是小说《傲慢与偏见》的中心人物 ,其他人物的刻画都是通过她反映出来的 ,她的活泼可爱给整部作品增添了活力。本文主要从人物的性格分析和发展等方面探讨伊丽莎白的人物塑造。  相似文献   

19.
《阅读与作文》2014,(7):46-48
年轻有为的广告部经理弗兰克在“梦中情人”定制网站花费1000美元定制了一个仿真度高达90%的情人娃娃。谁知到货后不久,他居然在现实中遇到了一个长得和娃娃一模一样的迷人姑娘南希。随后离奇的事情发生了。在他追求南希的过程中,家中被冷落的“梦中情人”居然对他展开了一系列报复。令他的生活陷入失控的混乱中。为什么明明没有生命的“梦中情人”竟然会向弗兰克展开报复呢?  相似文献   

20.
《海达·高布乐》是易卜生探讨人物性格和命运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叙述框架下多个叙述人格的冲突,塑造了海达这一复杂从而引起不同解读的人物形象。海达是一位以自我为中心的悲剧人物,这不仅体现在她对周围人物带有主观认知的叙述中,也在周围人物对海达的多方面叙述中得到揭示。而剧中的其他人物也并非如海达这个叙述人格所描述的那样无趣和庸俗,相反,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更多是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