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共时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边缘生存策略。鲁迅一方面重视中国民间边缘本对正经宏大叙事的消除,并有所借鉴,另一方面却拒绝认同其供水表的后现代主义生存策略。这决定了《故事新编》的本“类似点”无缘成为后现代主义“特征”。本从历史体验和重估“叛逆性”传统两个方面,探讨了鲁迅与后现代主义在生存策略中的分歧,共时,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2.
<故事新编>中,古今杂糅,古代英雄圣人们都被拉到平凡琐碎的现实生活中.鲁迅的幽默、调侃和戏仿(鲁迅自称为"油滑"),让现代读者感到"大话"和"无厘头"的味道,导致了认为<故事新编)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或"类"后现代主义特征的观点.从表现和实质两个层次客观辨析<故事新鳊>与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本的关系,同时详细分析比较鲁迅与后现代主义者在文本中解构历史上体现的思想差异.  相似文献   

3.
《故事新编》是鲁迅晚年贡献给中国乃至世界的又一伟大文学作品。《故事新编》所营造的极度错裂与充满冲突的空间形态,是作为启蒙者的鲁迅对其个体生命在社会存在状况体认的结果。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使得《故事新编》在审美精神上具有荒诞与冷硬、沉郁的特点,而它的人物塑造也显示与一般历史小说完全不同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故事新编》共收故事8则,即:《补天》、《奔月》、《理水》、《采蔽》、《铸剑》、《出关》、《非攻》、《起死》。[1]如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中所说,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从动手写作(1922年)到结集成书(1935年),先后经历了13年。从创作方法上来看,作者在《故事新编·序言》中说:第一篇作品《补天》是“从认真陷入了油滑的开端”,此后7篇“仍不免时有油滑之处”。“油滑”是《故事新编电作上前后贯穿一致的地方,也正是该作品引人注目之处。什么是“油滑”?油滑,即圆滑、世故、不诚恳,用在创作中是指将…  相似文献   

5.
《故事新编》是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的《铸剑》突显了复仇精神。对《故事新编》复仇形象的分析,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能够探照出复仇对于鲁迅独特的精神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故事新编》人物的喜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新编》作为鲁迅后期创作心理的反映,承袭着《呐喊》、《彷徨》时期以来一贯的忧愤深广和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本文探讨《故事新编》中三种类型的人物在鲁迅特有的否定式否定思维方式下,其喜剧性风格带上的复杂而深潜的悲剧色彩,阐述鲁迅在塑造人物上的主观个性化把握。  相似文献   

7.
《故事新编》的历史主题选择,在相当程度上诠释了鲁迅作为启蒙主义者悲剧性的内心世界.在严峻的现实环境中,鲁迅承受着巨大的困扰,从而导致精神与理想、爱与恨、拯救与撕裂等多种情结全方位的撞击,并逐渐实现个性化的心灵返归.《故事新编》以其文本上的悲剧层流,真切而伤情地圈结了鲁迅寻求精神家园的终极梦想,以及这种梦想破灭后最沉重的人生晚境,神和英雄相继倒下,人格面临重新定位.小说包容着一种深邃的历史穿透力和一段复杂的生命体验过程,而这正是《故事新编》的灵魂,也是本文探讨的重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崇高美的角度,考察了鲁迅先生《故事新编》中的英雄悲剧的类型,揭示了英雄悲剧的深层意蕴和美学格调,得出“《故事新编》表现了贯穿鲁迅一生的英雄情结与悲剧意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故事新编·起死》篇从创作来源上看,实际上是鲁迅先生对古代"庄子与骷髅"母题的重构,又揉合了现代风格改编而成的。《故事新编》中"庄子叹骷髅"情节框架则主要来源于清代小说《续金瓶梅》,骷髅复活、恩将仇报情节是两部作品的相同之处。鲁迅《故事新编·起死》不仅有着多重隐喻的故事内涵,而且增加了荒诞的情节与人物,成为"庄子叹骷髅"故事母题的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人所共识;但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文化浸润的知识分子,鲁迅的文化心态是极其复杂的。他的《故事新编》全部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是对英雄传说、先哲故事稍加点染而成的“新编”。八篇小说广泛涉及了对现代知识分子影响深远的各类古代先人,其创作历时13年,可以说,《故事新编》中融入了鲁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知识分子现实姿态的认识。本文通过对《故事新编》的解读,阐释鲁迅复杂的文化心态,展示其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