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到“十七年文学”,至今还是有人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的知识型构之中,仍然以政治/艺术的两极对立的评价模式,简单地否定其所具有的文学史研究价值,因其强烈的政治色彩而将它与“文革文学”一起摒弃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之外,不承认它与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内在连续性。我认为,孤立地从所谓的“文学性”或“审美价值”的单一角度来处理“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显然是意义不大的。因为所谓的“文学性”或“审美价值”本身就是需要质疑的。什么样的“文学性”或“审美价值”?这样一种标准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历史地形成的?即…  相似文献   

2.
“文学人类学”是比较文学新兴的分支。它试图用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文学材料,而文学材料又可能反过来充实并革新那古老的人类学。人类学研究的是整个人类及其文化,那么“文学人类学”就必定是跨民族、跨语种、跨文化,因而注定是“比较的科学”。“文学人类学”在中国大陆的崛起是近几年的事(可以参看方克强和叶舒宪等的有关论著),但是它的“运用’句有七十年左右的历史。郑振择、闻一多、陈梦家以诗人研究中国的民俗、神话,取得骄人的成绩,实际上就是“文学人类学”。这里还不说茅盾、鲁迅、郭沫若等的零星工作。中国文学人类学…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在审美心理上属于那种开放本真、青春感念、情感中心、冲动炽烈、悲观抑郁的文学类型。“五四”文学审美在形式方面的特征和它在审美心理方面的特征是相互呼应的。因为“五四”文学以感性为本位,“意在表现我自己”,“五四”作家在文学形式上也是自我中心主义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守成型决定了文学的守成型,而“五四”则相反在审美形式上是颠覆型的,几乎中国旧文学的一切方面都受到了挑战,这一挑战一直深人到文学的总根基处——语言。颠覆中国传统中已有的一切经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学审美形式的“五四”新时代,是“五四”…  相似文献   

4.
重看海派文学的商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几何时,海派文学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称之为“商业文学”,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重农轻商的。人们认为它有商业运作的一面,散发着秽气,遭人们的鄙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商业”及‘满业运作”成为一些刊物及作品操作的重要话题。文学要完成它的认识。审美等作用,首先应被读者所接受,这就要走向市场。今天重新审视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文学,会发现多年来我们对海派文学一直存在看某种误解。它对中国都市文学发展的独特贡献很少有人谈及。商业干扰文学,又促进文学的发展,两者纠缠如鬼魂附身。本文…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晚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的领袖,又是晚清杰出的文学大家,他在文学上致力于文学革新,倡导文学革新运动,为中国文学逐渐摆脱封建文学的羁绊,促使中国文学近代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晚清文学革新运动,是在诗、文、小说(当时文人将戏曲归之于小说范畴)等领域全方位进行的。梁启超称之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在这场文学革新运动中,就成绩和影响而言,“小说界革命”最为突出,它改变了中国小说的走向,扭转了中国小说从乾隆以后走向低谷的不景气而走向繁荣,走向近代化,也为“五四”新小说的…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学”的学科性质,指文学作品学作为一门具体学科,它在人类建构的研究文学(一切文学现象)的学科系统中的位置,它研究对象的总的原则、方法。学科是学术的类别,是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研究一切文学现象的学科是一切文学现象研究的学术类别、科学领域或文学学的分支。研究文学作品的学科则是文学作品研究的学术类别、科学领域或文学作品学的分支。文学作品学的学科性质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文学作品学的学科位置,一是文学作品学的学科性质。关于“文学作品学”的学科位置,得从“文艺学”、“文学学”讲…  相似文献   

7.
N.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一书中认为,文学发展史也就是不同的“神话结构和原型象征模式”递次变换的历史,可概括为三种模式;原生神话模式、传奇模式、写实模式。后两种模式都是前者的“置换变形”.弗莱指出在三种模式进行“置换”后,文学又重新回到它的起点,现代派文学实际上就是“现代神话”。[1]弗莱的观点在现代派文学研究领域处于显著的地位,“现代神话”几乎已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说法。毫无疑问,现代派文学中存在着一种新的神话模式,但当我们对整个现代派文学进行俯瞰后,会发现弗莱所说的“传奇模式”、“写实模式”同样是…  相似文献   

8.
关于梅拉赫的“动力过程”及对我国“新状态”文学的思考朝黎明接受美学,又称接受理论、接受研究,是60─70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中的一种新方法,它对研究文学的接受及其影响问题,对文学史研究方法的变革起了重要作用。在此,笔者想就梅拉赫的“动力过程”理论及我国“...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史的进程中,许多原本可以大书一笔的章节却因人为的忽视被遗落在历史丛山的深处。自戊戌到“五四”(1897~1916)这个中国文学“从古典型走向近代型,再走向现代型”的时期,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为忽略的时期。它的被忽略与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有关。在古代文学史中,它被作为“尾声”草草收场,在现代文学史中,它被作为“先声”,而鲜为论及少被关注。苏州大学现代文学博士杨哲声以他独特的敏锐关注到这一充满着“躁动时的不安,分娩时的痛苦和婴啼中的欢乐”的时期。他的专著《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从国民性思想研究、翻译观、文学观…  相似文献   

10.
时代精神与平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文学诞生的时候,它的反封建性质和白话文形式通异于旧文学。然而发展到如今,新文学的概念和形象都有点模糊起来了。港台的和大陆的“新式”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不但占领了相当一部分书刊市场,而且颇得一些评论者的青睐,新与旧的界限消解了。这也许不是坏事,它至少冲击了关于中国新文学或以“革命”为标准或以“现代”为标准的单一化观念,促使人们正视Zo世纪多元并存的复杂多变的文学史本来面目。“严肃文学”(或曰“高雅文学”、“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相互对峙、竞争、借鉴、渗透状态,乃自有新文学以来就存在着。这个一直困…  相似文献   

11.
对于“晚清文学”,多数学者以1898年前后(戊戌变法、小说界革命)为开始,以民国为结束。而我以为,把晚清文学与传统的清代文学概念划分开来,是基于一种“变化”的考虑———这种根本性变化实际上在1898年以前就已经逐渐发生:从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文化以前所未有的剧烈方式冲击中国时起,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的漫长的现代性进程,也就缓慢地萌芽了。所以我所谓的“晚清文学”,其实包含了1840-1898这一时段的文学内容。对于“现代性”的内涵,尽管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我以为,“变化”是它的一个基本内…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文艺”既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逻辑范畴。作为一个历史范围,它主要是指70年代末以来的文艺创作。在文学创作方面,包括“朦胧诗”、“第三代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新写实文学”等等,还包括这一时期在美术、音乐、戏剧、电影领域里表现出的各种艺术现象。作为一个逻辑范畴,它主要扬弃或背离了建国后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古典和谐的审美理  相似文献   

13.
试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返祖特征和美感效应张学军岳阳大学中文系(一)“回归’与“返祖”是当代文学思潮的两大特征,它是整个人类文学创作中两种不可忽视的常见现象,但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的“回归”是一种归属意识的反映,它主要建筑在作家、艺术家对既...  相似文献   

14.
从上古至秦统一以前这一阶段的文学,习惯上称为“先秦文学”。这个时期的文学,处于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初时期。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我国的先秦文学,产生在我国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秦以前的封建社会初期阶段,它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上述几个社会时期的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作为发轫时期的文学,它自有独特的风貌和显著的特征,并以其辉煌的成就光耀后代。马克思称赞“希腊的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产生在原始社…  相似文献   

15.
现代派文学曾经风靡一时,如何对待现代派文学是文艺领域人们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学术界、文艺界正在广泛地进行治理整顿的今天,正确阐明和认识现代派文学,是很必要的。 (一) 现代派文学,又称现代主义文学,英美多用“现代派”、“现代主义”,法国则叫“先锋派”、“先锋文学”,意大利称它“颓废主义”。它是西方社会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文学史本体论反思,包含着文学史认识的特殊性、方法论及价值学问题。文学史观与一般史观有着明显的区分。相比于一般历史,历时性并不是文学史的最重要属性,文学的历史并不抽象地存在于共性(合目的性)之中,抽干历史具体性的历史共性的真实性应该受到质疑。文学的历史首先应该理解为“美的历史”,其次才是“真的历史”和“善的历史”。它不是描述的,而是反思的;不是为了确认历史的实用意义,而是为了使文学审美的历史意义得以确立或当代化。也正因此,它同时也是对文学史话语的多义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文学语境中的“世界文学”透视王吉梅1927年1月31日,歌德在与其秘书爱克曼谈话时曾说:“民族文学现在算不了很大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①而二十年后的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又在《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18.
1979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人们开始关心海外华文文学。经过十几年的交流,大陆与海外的华文文学研究者有了共识:世界华文文学是一个整体。这不仅因为它们都以汉语(华文)进行创作,都受到“五四”新文学的影响,而中国国力的强盛与国际地位的提高,又给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背景。于是,到九十年代,遂有“世界华文文学”的提法。目前,中国大陆正在筹备成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会”。这说明,世界华文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股巨大的洪流。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九十年代的世界华文文…  相似文献   

19.
“辨味”批评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种形式,它是古代诗味论运用于文学批评的结果。“辨味”实质上就是要分辨文学与生活,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分辨文学的表现形态和风格类型;分辨文学的品位、韵味、意境,其强调文学接受的重要性和接受主体的能动作用,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东北沦陷时期文学虽然比“五·四”新文学迟了十二年时间,但其所走过的道路却大体上是相同的,当然,其中也有不同之处。把它和“五·四”新文学做一些比较,会使我们从中看出一些新的问题。继承不是单纯的承接东北沦陷时期文学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光荣传统,从性质上看二者是相同的。那么,这之前的文学又是怎样的情形呢?在“五·四”新文学运动至“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文学中有一些现象是值得思考与研究的。一是,从1919年到1930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为什么东北新文学没有很快地发展起来?当时,受“五·四”新文学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