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台文化与祖国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在共同的文化精神基础上所共同创造的。而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区域文化,所以,在具有中华文化的共同精神基础上,又具有本地域的一些文化特征。本文着重探讨闽台文化历史进程及其历史作用。一、闽台文化的历史进程纵观闽台文化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同一渊源的闽台史前文化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闽台文化的渊源关系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万年前的台湾古人类“左镇人”,福建漳州莲花池山距今4~8万年前的旧石器遗址发现之后,考古界据之推论:“左镇人”是由闽南沿着已…  相似文献   

2.
郭志超 《东南学术》2005,(2):133-136
汪毅夫新著<闽台区域社会研究>从惯习和乡约分析闽台文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从地域历史人群透见闽台区域社会的一体性,从学术传布、语言推广论述中华文化由中心向闽台的漪动.本文对该著的这三个分论题的研究进行评论,勾勒出见微知著的研究方法,指出:该著突出地体现了闽台区域历史文化研究领域,从宏大论述向深入分析、从感悟思维向分析概括、从全方位扫描向专题纵深的重要转向.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整合无疑有利于促进民族和国家的整合,追寻探究闽台文化同根同源的历史亲缘关系,自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福建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就是一套由闽籍学者撰述,以闽台为中心,以文化为重点,多层面论析两岸关系的系列著作。该丛书被列为“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新世纪闽台文化关系研究领域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丛书涉及闽台文化关系的诸多方面:先民文化的历史渊源、方言的源流、教育的交融、客家文化与社会、民间习俗与信仰、文学亲缘、民间戏曲的传承、民居建筑形态、闽南语民歌等等。刘登…  相似文献   

4.
论福建思想文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文化是一体多元的文化系统,就区域范围而论,中华文化可以划分为十几个区域文化子系统,如齐鲁文化、河洛文化、关陕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等等…。福建与台湾构成闽台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福建文化的特色是什么?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总结福建思想文化的特点,也可由此途径探析福建思想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位置。一、泪汪思想文化区域特征形成的原因福建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唐家中原文化的延伸①,宋以后,中原的文化发生巨变,八闽仍保持原有风貌,于是,唐宋中原文化成为福建文化的一个特色,这是福…  相似文献   

5.
由河南省中原文化经济研究开发中心等单位主办的宋代哲学与中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4月12日至14日在北宋都城开封召开。来自国内各地和马来西亚、台湾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大陆学者以及香港、韩国、日本学者提交会议专著、论文50余部篇。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张岱年,著名伦理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罗国杰,以及台湾孔孟学会孔孟月刊、孔孟学报主篇董金裕等出席了会议。 与会代表就宋代哲学形态的多样性、宋代哲学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宋代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宋代哲学的现实意义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由福建省考古博物馆学会举办的闽台古代文化学术讨论会,于9月14日至18日在福州市召开。这是我省文博考古界的一次盛会,也是从古代文化方面探讨闽台关系的首次学术会议。来自北京、浙江、江西、广东、河南等地的专家学者与我省文博考古工作者共同研讨闽台古代文化关系,到会代表75人,提交论文70篇。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以来小说中的闽台文化认同叙事,在继承其前文本的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更多地把目光投射到闽台区域文化认同生成的历史过程,再现其曾经历的重层、分歧与犹疑。这批小说着力表现认同的混杂与差异、认同话语的日常性与细节化、认同矛盾的结构性转化等内容特征,这种认同困惑与犹疑至少存在着四个层面的原因:认同归附的虚妄、反殖民认同与殖民现代性语境的纠缠不清、认同怨恨的逻辑错位、认同选择的无法逃避。这批小说广泛采用的"多主角∕无主角"、"往返"等结构形式,强调了认同再认的当代意义,同时将认同主体的问题再次推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以“弘扬中华文化,光大巴蜀文明”为宗旨的巴蜀文化史研究会,于9月8日在蓉召开座谈会。50多位到会专家、学者就巴蜀文化史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讨论。会上。杨析综同志就巴蜀史研究的重要性作了讲话。他指出,研究巴蜀文化,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要站在史学研究的高度,考察巴蜀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流传、演变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情况,又要结合现实,研究四川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发扬巴蜀优良文化传统,根除历史沉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防止外来没落文化的侵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西安:举办"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交流会4月3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与民族伟大复兴"学术交流会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围绕"中华五千多年文明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分别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现代价值、中华文化的创新与民族复兴等角度展开研讨。西北大学名誉校长、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张  相似文献   

10.
闽台区域文化从总体上说与闽南民间文化有密切关系。闽台共同文化区的形成,既是移民与文化传播的结果,同时也是两岸密切交往关系的产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过程,强调指出,历史上大陆向台湾的移民以及闽南文化在台湾传播为闽台文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两岸的交流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结成的血缘文化纽带则是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重要条件和最终标志。  相似文献   

11.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2,(6):109-119
本文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层面 ,对闽台文化的总体性特征提出四点分析 ,指出闽台文化是从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 ;在闽台迟缓于中原发展的从蛮荒之地到理学之乡的建构中 ,充满了“远儒”的开放、叛逆与“崇儒”的规范、制约的文化辩证 ;自明代以降六百余年反映农业文明与商业文化冲突的“禁海”与“开海”的反复 ,强化了闽台社会的商品经济生产和商业文化意识 ;而近代以来屡受帝国主义掠夺、侵占的屈辱和抗争历史 ,正反两面地在闽台社会留下深刻印痕 ,激发了闽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斗争精神 ,这是维系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正>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淄博市社联、齐鲁石化公司、山东省考古研究所、临淄区政府联合发起召开的“《管子》与齐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4日至18日在齐国故都——临淄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就《管子》的断代成书、管仲与《管子》书的关系、齐鲁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管子》和齐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以及齐地的物质文化、齐国历史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细致的讨论。讨论中,学者们在对齐文化进行系统考察的同时,还往往以其与鲁文化作比较,许多学者提供了这方面的专题论文,还有不少学者是在小组讨论或大会发言中谈到了这方面的问题。下面专就会议上学者们对齐、鲁文化及其比较所作的讨论和在讨论中所取得的许多可喜的成果,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随着"福建省海峡文化研究会"和"海峡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海峡文化"概念逐渐浮出历史地表.但这一概念辅一出场就引起了学术界的一系列质疑:"海峡文化"的准确涵义是什么?学术界已经形成了"闽台文化"的这一区域研究概念,还需要另起炉灶吗?"海峡文化"与"闽台文化"究竟有什么区别?"海峡文化"概念的提出有没有可靠的学理基础?这一系列的疑问的确值得倡导"海峡文化"的学者们进一步的思考和回应.  相似文献   

14.
五缘文化力是建设海西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一种包括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在内的独特的闽台之间的联系力,是文化经济力、和谐发展力、强大的整合力,可以有力地推进闽台关系的发展和海西建设.尤其是五缘文化力作为维系、凝聚闽台人民的精神纽带,可以促使闽台之间成为经济文化紧密联系的、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有力地促进相互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经济流、信息流,有力地促进海西建设以及环海峡经济圈的形成.闽台五缘还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对于形成具有个性的爱拼敢赢的闽台商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海西建设中,大力发挥五缘文化力的作用,必将促使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促使环海峡经济圈经济与文化的双崛起.  相似文献   

15.
2007年4月21~25日,“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高峰论坛”在河南焦作举行。本届论坛由河南理工大学、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共同主办,来自新加坡、菲律宾、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50多位学者和嘉宾围绕着“中原文化与华文文学”的主题,就中原文化的价值和流播、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6.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3,(3):107-119
本文从闽台在历史上都曾是移民社会这一特定背景出发 ,指出在闽台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移民的“原乡”和“本土”认同、移民的拓殖性格、移民的社会组合方式 ,以及闽台的特殊历史遭遇和现代化发展等 ,是闽台特殊社会心理形成的历史、文化根源 ;这些主要由历史、文化积淀而来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心态 ,对当前现实仍然潜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通过对闽台社会心理的历史、文化分析 ,是进一步深入认识闽台社会 ,把握社会行为的一项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闽台方言的源流与嬗变》(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是马重奇先生研究方言的又一新作,该书观点新颖、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源流清晰、值得语言学界重视。一、观点新颖。研究福建、台湾的方言专著不少,加上各省县志中的方言志,不下百种。在如此众多的方言专著中,如何研究才有新意?作者独辟蹊径,从方言比较这个角度来进行闽台方言的深入研究,颇具新意。前此研究闽台方言的都是对某一方言的具体研究,如台湾学者竺家宁的《台北闽南语音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是专门研究台北闽南方言声韵调系统的,台湾学者洪惟仁《台湾十五音字母》(1995年复兴…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3~4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西北大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黄帝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和美国的与会学者围绕下列四个问题展开了讨论:(1)黄帝时代的定位问题.有学者把黄帝时代定在原始社会末期,从黄帝时代起开始了由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最深层次也是最关乎全局的问题。中国社会在历经一百多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后,如何通过重构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些年来,许多学者秉持"以天下为己任"的可贵精神,大胆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虽然其间的主张各有不同,但都给人以思考和启发。本刊一向关注学术理论前沿的探讨,本期刊发的这3篇论文,提出以"新子学"作为推进中华文化重构的着力点,这是近年来在这场争论中影响较大的一种主张。本刊将持续关注这场讨论,并将继续选登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以飨读者。欢迎学术界的朋友共同关注和参与这场讨论,为中华文化之重构贡献"积水成渊"之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是最深层次也是最关乎全局的问题。中国社会在历经一百多年天翻地覆的变化之后,如何通过重构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这些年来,许多学者秉持"以天下为己任"的可贵精神,大胆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虽然其间的主张各有不同,但都给人以思考和启发。本刊一向关注学术理论前沿的探讨,本期刊发的这3篇论文,提出以"新子学"作为推进中华文化重构的着力点,这是近年来在这场争论中影响较大的一种主张。本刊将持续关注这场讨论,并将继续选登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以飨读者。欢迎学术界的朋友共同关注和参与这场讨论,为中华文化之重构贡献"积水成渊"之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