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后,被“四人帮”判处“死刑”十余年的形象思维论获得了新生,广大文艺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形象思维,是关系到文艺创作根本规律的重大问题,对形象思维问题进行科学的、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无论是对于深入批判“四人帮”,还是对于开展文艺理论研究和繁荣文艺创作,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想简略地谈谈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认识,以冀对问题的讨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正> 钱学森教授指出,思维科学的突破口在形象思维,而这与“第五代计算机的制造”有关.因此,形象思维必须形式化,只有形式化才有可能应用于计算机.形象思维形式化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离不开理论思维.运用辩证法认识其间的若干关系,对于形象思维形式化的理论思维或许是有好处的. 一、形象思维的内在关系如果我们不是空洞和盲目地议论形象思维的话,那么形象思维一定具有特定的内容(感性形象)和特定的概念形式(表意符号).我们把前者称之为直观特征,把后者称之为抽象  相似文献   

3.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章,是政治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部分的开头一章.这一章的内容,是我们要认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所必须首先了解的.学习这一章,对于我们理解社会主义的经济问题也有重要的意义."教科书"第三章的内容很丰富,我们在学习这一章时,应着重了解下面一些基本问题.一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发生的起点在这里,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商品生产,简单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从而了解为什么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发生的起点.商品生产,就是以市场交换或出售为目的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也是一种商品生产,但它同小手工业者、农民等个体劳动者经营的简单商品生产,是有区别的.简单商  相似文献   

4.
形象思维这个问题,是美学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关系着美学究竟用什么观点.走什么道路;关系到美的认识能否是真正对于美的认识,也关系到美感能否有正当的美惑:最后还关系到美学能否成为真正的科学.由于形象思维这个术语.无论从哲学、美学或文艺理论的历史上看,都没有这样的习惯用语,直至苏联作家高尔基和法捷耶夫才正式用它,但至今作为学术用语似乎还大成问题.有些人明显地批判它,也有些人口头上承认它而实际上否定它.我们既然承认它是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认为它关系着美学的能否成为科学.这就要求我们对它进行比较充分的研究,比较切实的论述.才有可能使形象思维的意义得到令人满意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 形象思维是艺术创作所特有的思维形式,它决定着艺术之所以为艺术、而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特点。对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我国古代文论很早就有所认识和论述,并有着自己的传统和特色。概括来讲,我国古代文论主要是从诗论的角度加以探讨的,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概念和范畴,从而对形象思维规律有着独到的认识。我国古代文论中形象思维理论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两汉时期是它的发端期,魏晋南北朝是它的形成期,隋唐至清代,则是它的深入期。本文就按照这样三个时期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扩展与深入,我们对于经济领域中的一些客观规律的认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也在日益提高.最近一个时期,国内经济学界关于这方面的讨论就是这种反映.在讨论中关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是研究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对于这个规律的认识问题,二、对于速度、比例和平衡问题的理解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问题.三、这个规律和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确实,看清了这三方面的问题,也就基本上获得了对于这一规律的正确理解.这里只想谈谈对一、二两个问题的意见.一如何理解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这个方面有些问题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例如,大家都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建立以后,  相似文献   

7.
<正> 文学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是形象思维。在鲁迅的著作中,没有阐述艺术思维的专著,鲁迅也从未提到过形象思维这一术语。但是,他对艺术思维即形象思维的规律和特点,却有着许多精辟的见解。这些见解洞幽烛微,多有独到之处。可以说,鲁迅在文学创作上之所以取得那么高的成就,是同他对艺术思维的深刻认识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形象·主题·模式 1-1,本质是现象的。从沙粒到地球,从细胞到机体都是有形有体的。人们对这一形体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往往在运用抽象思维的同时,还使用形象思维来再现、模拟和表述这种思维成果,所以,形象思维同抽象思维一样都是人们认识大千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学术界当今流行的公理方法、形式化方法和模拟方法都是具有一般性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已在逻辑和数学中得到了共识和发展。在经济科学,以前对于这些方法,总有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9.
形象思维是多年来文艺理论上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毛主席一贯提倡在学术问题上开展不同意见的讨论,并鼓励对形象思维问题发表新观点、新看法。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疯狂地推行文化专制主义,这种有益的讨论跟所有学术讨论一样,遭到了扼杀。《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发表后,关于形象思维的讨论又重新活跃起来,这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历史认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讨论历史认识的问题,对于历史学科的发展,对于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使史学在改革的现实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都是很有意义的。这是因为,第一,历史认识有自己的特点,了解这种特点,就可以弄清历史研究的任务是什么,以及怎样去完成这样的任务。笫二,历史认识是多层次的,重视这种情形,并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  相似文献   

11.
一、两种写作心理机制的不同对我们的启发周忠昌同志编译的《创造心理学》,主要论述了科学创造与心理活动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应用写作与文学创作心理机制的异同颇有启发。思维育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大类型,科学创造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文学艺术主要运用的是形象思维。人的大脑的生理机能决定了两种类型的思维在心理机制上的不同功能。这是因为人脑有两个半球,左半球的功能是“进行受语言和逻辑支配的分析思维”,即所谓逻辑思维;右半  相似文献   

12.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信发表后,“四人帮”反形象思维的阴谋顿时成了众矢之的,全国各地对形象思维这一艺术规律的探讨,异常活跃起来。喜人形势催人心,我们也想说一点有关意见。一文艺创作领域,是最不能作机械的平均、划一和少数服从多数的,但在文艺创作中,仍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诗要用形象思维”,就是其中的一条。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和通晓社会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真正地掌握了这一规律,就可以说是从一个根本方面掌握了社会发展的辩证法。讨论生产力性质问题的一个主要意义和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深我们对于社会发展规律、首先是对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什么是生产力性质?生产力性质是由什么决定的?这类问题的讨论,对于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必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生产关系如何适合生产力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关于赣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钟起煌江西省赣文化研究会成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赣文化研究会,是我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一支重要队伍。它的成立,对于弘扬我们江西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科学地认识和研究江西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促进我省两个文明建设,将起到...  相似文献   

15.
从战略高度认识社会科学的作用本刊评论员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这段话,既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  相似文献   

16.
量子力学作为本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其哲学意义就在于揭示了微观领域的特殊认识规律。然而,对于量子力学所揭示的微观认识的本质的归结却有极大的歧义。一种思潮认为,量子力学的哲学认识论意义是主客体不可分,使微观认识的主体性得到了突出,宏观性认识成为一种理想企图。如波普认为,量子力学使我们不断地想到区分主体和客体的困难;玻恩认为,“随着量子纪元的到来,关于主体和客体两极性的问题出现了一种新态度”即“量子力学取消了主客体之间的划分”,使“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分界线已经模糊不清”;冯·  相似文献   

17.
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但是长期时期来,我们对这条规律的认识基本上还只停留在定性的阶段。仅仅以这样的认识来指导实践,难免不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对这条规律进行较为深入地探讨,不仅作定性的研究,而且作定量的研究,无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建设,抑或对于我国当前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正在重新开展的关于真理是否可能包含谬误问题的讨论,对于深入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有的同志认为,真理是不可能包含谬误因素的;谬误因素只能存在于科学原理,科学定律之内。我们则认为,真理是可能包含错误因素的。分歧首先在于对真理有不同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人们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则是人们不符合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人们的思想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歪曲)反映。  相似文献   

19.
<正> 理论界在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重大课题中,提出了“生产关系超前生产力”的观点。这对于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不无启发,但是从它们的本来意义和社会实践来看,这种观点在理论上存在着虚幻性,在实践中否定了变革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对于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探讨,将有利于我们走出“先进的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必然性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可以划分为认识型形象思维和艺术型形象思维,这两类形象思维的主要区别在于最终目标不同:前者求真,后者求美。所谓必然性形象思维,是指满足某种条件从而使得结论带有必然性的认识型形象思维。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思维恰与抽象思维中的演绎推理相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