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隐喻研究从认知角度出发,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是对某一客观存在进行认知的思维方式。科学,作为一种抽象思维的产物,必然借助于隐喻这一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需要借助隐喻的形象阐释。科技隐喻翻译可采用直译、换译、意译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揭示了隐喻的本质: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给隐喻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隐喻的翻译也应以认知为取向。依据概念隐喻理论,在明确隐喻翻译实质的基础上,指出隐喻翻译中应把握两大关键问题即转换喻体意象和保留隐喻特征,并提出了有效的翻译策略,以使译文准确传递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的认知反应一致。  相似文献   

3.
隐喻的认知观与隐喻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隐喻翻译是以修辞为取向的.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隐喻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应以认知为取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从认知的角度分析隐喻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隐含的文化信息,并据此确定相应的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向目的语读者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也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认知语言学摒弃了耽于绝对真理的客观主义和只凭直觉不受任何约束随意想象的主观主义两种极端倾向,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认为体验主义认识论在隐喻与翻译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利用隐喻映射理论分析了隐喻和翻译思维过程的认知相似性,通过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隐喻、认知及翻译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和高度理解和阐释隐喻,将隐喻提升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和推理机制.隐喻本质上是将一事物的特征映射到另一事物中去,是基于相似性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由于汉英民族文化和思维的异同,作为思维表达工具的隐喻也折射出两个民族的认知共性和差异.隐喻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本质上是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隐喻翻译应以认知为取向,以语用等效为原则,根据源语的隐喻化过程采取异化和归化策略,以使源语中的隐喻形象得到准确完整的再现与传达.  相似文献   

6.
隐喻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及隐喻理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隐喻研究的发展、传统的修辞观到现代的隐喻认知观探讨隐喻的认知本质和思维方式以及对隐喻的理解。认为隐喻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可以体现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所以隐喻理解需要额外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认知手段。隐喻在英语广告中大量存在。本文在探讨了广告隐喻的理解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纽马克的隐喻翻译方法,着重分析了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8.
认知隐喻与翻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是一种文化载体,反映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特征。隐喻的理解过程是一个靠推理来认知的过程,根植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的认知和翻译,以及隐喻的3种翻译策略,即对等策略、转化策略、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隐喻是英语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格。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德·纽马克把隐喻分为五种类型,即:消亡隐喻、过时隐喻、常规隐喻、时兴隐喻和独创隐喻。隐喻的翻译有三种方法,即:直译法、替代法和意译法隐喻也是英美人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隐喻翻译中有时也存在陷阱  相似文献   

10.
隐喻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隐喻思维近年来影响着各个领域的研究。翻译其实是一个喻化的过程,译者可以运用隐喻思维在非隐喻语翻译过程中增添新的喻体,但同时须注意语境对创造性喻化翻译方式的约束和限制。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不仅是语言内部的修辞现象 ,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在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思维的隐喻性孕育语言中的隐喻 ,而语言中的隐喻是认知活动的工具与结果。情感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 ,是不同语义域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意象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是构成中国古典散文意境美不可或缺的要素。汉英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和民族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方面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的意象的隐喻翻译是古典散文之意境重构的难点。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的实质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用具体的、已知的、熟悉的事物来理解抽象的、未知的和不熟悉的事物。隐喻的翻译本质上是一种喻体“跨域映射”的过程。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译例分析,探讨中国古典散文中意象隐喻翻译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英语隐喻的理解与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研究历史悠久,隐喻历来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而现代隐喻理论认为它不仅是语言现象,而是一种认知方式。莱考夫和约翰逊根据始源域的不同,把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方位隐喻、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由于英汉两种文化的不同导致概念隐喻的差异,在隐喻翻译时应根据认知方式,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以取得“功效对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它是通过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使人类达到认知世界的目的.《围城》中情感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基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感概念隐喻系统有着重叠的部分,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然而对于那些无法忽略的“异”,英汉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优先概念化”对翻译策略的选择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技巧,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途径。文章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较流行书名英译本进行了分析,从直译、套译和意译法等翻译方式角度探讨了隐喻对四大名著及其书名英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翻译的文化适应性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认知的一种方式,其概念系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概念隐喻翻译的核心是恰当处理好原文和译文的文化意象转接问题。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重要概念,文章从隐喻的理解实质和隐喻模式对翻译思维的启发谈起,从文化与认知的层面对概念隐喻翻译的文化适应性问题提出了三个原则:(1)把隐喻翻译看作是一个双重认知过程,传达准确的文化意义;(2)在译语中找到概念和形式的统一,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程度,促进文化融合;(3)保持隐喻特征,达到适境的审美判断。  相似文献   

17.
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的同时,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思维的一种独特手段.人类思维的过程实质上是隐喻性的,认知及思维的过程都是通过类比实现的.文章从认知角度对隐喻展开研究,借用"图式理论"分析隐喻的认知模式,以人类思维的概念系统为依据对隐喻进行分类,从五个方面归纳隐喻的语义特征,结合实例分析隐喻认知过程中的语义转移所具有的特点,进而从相似性隐喻和创造相似性隐喻两个方面揭示出隐喻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认知手段。同一社会的文化、隐喻思维和语言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探讨隐喻、思维和文化三者的关系,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使用现象的异同及其根源,指出隐喻教学是文化教学的一部分以及在隐喻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语言学中,隐喻被看作是一种修辞方式,但认知语言学家则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还被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根据这一隐喻概念理论,分析一些空间介词所体现的隐喻概念及其存在的经验基础,可为英语介词隐喻义的教学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隐喻历来被视为一种语言的异体表达方式而被纳入修辞学研究的范畴。传统翻译理论对隐喻的翻译研究也多以修辞为取向,把隐喻的翻译视为修辞层面的语际转换。认知语言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隐喻做出了全新的解释———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对翻译而言,这无疑给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翻译的尝试及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