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涛 《云梦学刊》2011,(3):103-103
《唐代的西域屯垦开发与社会生活研究》(张安福、郭宁等著))于2011年4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认为,屯垦开发是唐朝治理西域的重要策略,在屯垦开发的基础上,唐朝发展了西域经济,  相似文献   

2.
西域移民进入长安后生活环境随着时代变化而有所变化,由初唐的胡汉融合到盛唐的大国心态,逐渐变化为中唐“屈辱”的社会心理与晚唐的受排挤、被压制。作者从唐人对待藩将、胡商、胡艺、胡俗等的态度具体阐述了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出土文献史料以及典型文物图案等,探讨了粟特人在西域的社会活动、文化风尚、宗教信仰等问题,论证了粟特胡人这一特殊群体在西域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代西域的军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唐朝统一西域后,基本上就是依据这个原则,在西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政机构。为了使西域驻军的粮食和各种物资能全部自给,或大部分自给,解决由内地向边疆长途运输的困难,唐朝政府在同西突厥贵族进行武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汉简,论述了西汉时期汉人进入西域的不同方式,对屯戍士卒的 构成,吏卒更代制度,汉人留居情况,以及西域汉人的郡望,做了全面探察。  相似文献   

6.
唐代艺术空前繁荣,在开放的社会氛围和特定历史条件下,西域乐舞广泛传播,盛行朝野,并汇入到中华民族艺术中.唐代诗书画乐舞竞相争艳,相映成辉,西域乐舞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留下浓书重笔,并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季爱民 《西域研究》2007,14(4):63-73
本文根据吐鲁番出土书,分析唐代西州僧尼与坊里居民、与其本家以及僧尼与寺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间结社是社会史研究中的一个课题,中古以前的相关资料缺乏依然是目前这项研究的主要症结.本文通过吐鲁番和古代龟兹出土的汉文文书,对唐代西域地区的民间结社进行了新的探讨,使得这个研究领域的资料有所扩大,具体认识有所深化.  相似文献   

9.
10.
从《大唐西域记》看唐代西域民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唐西域记》是唐初高僧玄类西行印度取经旧国后,应唐太宗李世民之请所著的一部关于西域历史、地理及社会生活的历史名著。这部史书由于对古代印度的详细记载而备受专家学者重视,被誉为研究中世纪印度历史、哲学史、宗教史、文学史的瑰宝。玄类本人也已成为中印文化合作的象征、中印友好的化身。《大唐西城记》对研究印度历史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但除此之外,该书关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沿线的城郭诸国的农业、商业、风俗、货币、语言等的撰述,对认识和研究唐初该区域的民俗,无疑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玄类西行之前,由于丝绸之路的…  相似文献   

11.
唐代对西域的开拓和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唐代对西域的经营与安西大都护府的设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均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大局面。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内地,西域和中亚各国的商人、使臣往来不绝,东西文化交流更为频繁。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是唐政府在西域广大地区建立了巩固的统治,并行施有效管辖的结果。唐王朝建立时,西域地区主要是被西突厥民族势力所控制。西突厥是我国突厥族的一部  相似文献   

12.
汉玉门关与西域南北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玉门关应在今布隆吉乡的南面 ,亦即汉代的冥水岸边。同时 ,提出了汉代通往西域的南北道的起点问题。当今布隆吉古城即玉门关 ,过流沙 ,至新疆哈密、吐鲁番为西域北道 ;自布隆吉古城向南约 40公里 ,为汉阳关。阳关位于南北两条山脉的中间平川地带。由此西出 ,即为通往敦煌之道路。沿敦煌至罗布泊的古亭障 ,是通往西域南疆之路 ,即西域南道。  相似文献   

13.
余太山 《西域研究》2002,3(1):56-65
关于西域诸国的衣食住行,正史“西域传”只有极其简略的记载。兹辑录有关记载,并说说  这些记载涉及的一些问题。(一)衣冠服饰一、塞种和乌孙1. 《汉书·西域传》载,休循国“民俗衣服类乌孙,因畜随水草,本故塞种也”。又载,  捐毒国“衣服类乌孙,随水草,依葱岭,本塞种也”。这似乎说明乌孙之衣服有类塞种。盖  据同传:昔匈奴破大月氏,大月氏西君大夏,而塞王南君宾。塞种分散,往往为数国。自疏勒以西  北,休循、捐毒之属,皆故塞种也。又载,乌孙国“本塞地也,大月氏西破走塞王,塞王南越县度,大月…  相似文献   

14.
唐武德七年(624)颁布均田租庸调法。贞观十四年(640)侯君集平定高昌后,在积极推行均田法的基础上,以人丁为本的赋役制度──租庸调祛亦贯彻执行。据《唐律疏议》卷十三载:“依《赋役令》:‘每丁,租二石,调纸绢二文,绵三两,布输二文五尺,麻三斤,丁役二十日’。此是每年以法赋敛,皆行公文,依数输纳;着临时别差科者,目依临时处分。”①按照这一规定,每丁每年纳租粟二五;调则随乡土所产,每年交纳经(或绢、)二丈、绵三两,不产丝绵的地方,则纳布二丈五尺,麻三斤;丁役二十日,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折绢三尺。如果政府额…  相似文献   

15.
赵喜惠 《船山学刊》2015,(2):95-101
西域乐舞大量传入唐朝,乐舞作品主要有《胡旋舞》、《胡腾舞》等,乐器有羯鼓、筚篥、鸡娄鼓等。此外,大量西域乐人也纷纷东来,他们也把西域乐舞艺术带入了中原。这些进入中原的西域乐舞对唐代乐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唐初洛阳僧人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一书,反映了当时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和互相影响.其中关于新疆于阗政权的毗沙门天王和金银大鼠的记载,被隐居嵩山的书生李筌加以改造,写入<神机制敌太白阴经>一书中,使毗沙门天王在唐代演变成中国的战神,形成一种军礼制度和军事文化.关于"烈士"协助隐士求仙失败的故事,启发和促使了唐代类似题材小说的创作.这体现了该书所传达的西域文化对唐代中原文化的濡染和渗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出土汉简材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西域都护的始置年代及其职掌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18.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朝廷建立西域都护府,对天山南北以及附近广大地区进行军政管辖。从此,西域纳人汉朝版图,成为我们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在中国史上是一件大事,值得大书特书。今就西域都护府建立的背景、职权以及历史地位作一述论,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西域都护府的建立,虽始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其实在此之前,早有诸多因素,为其实现准备了条件。首先是西域早在先秦时,就与内地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正是这一联系的必然结果。根据考古发掘,早在新石…  相似文献   

19.
整个文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表明,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是和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阶级关系相联系,离开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政治环境的文学作品是不可想象的。就是那些以幻想形式出现的作品,也总是要伴随着现实生活的影子。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各个封建王朝在政治生活上有共同性,也有特殊性,只有说明政治生活  相似文献   

20.
元代西域人的商业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域商人早在蒙古初兴时就与其建立了一定的商务关系。蒙古西征后,更多的西域商人利用日益开放的陆海道东来中土,从事商业贸易。由于他们的兴衰与蒙古贵族的利益直接相关,故而受到统治者的保护,并使其多具官商性质。西域商人亦因此在元代课税扑买、斡脱经营、市舶贸易等商业活动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