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建筑业用人制度的改革,薪酬制度越来越成为影响人才配置的一个重要因素。现行建筑行业薪酬制度的主要形式有岗位工资制和技能工资制,虽然各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不能体现出员工相对价值的大小。薪酬制度的市场机制还未形成、员工薪酬和市场价格不相符、分配方式单一等现实决定了重新设计建筑业薪酬制度的必要性,其内容包括设计原则、方法及步骤,从而可以促进建筑业薪酬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正在推行的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管理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有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和某些实际问题.这里针对岗位绩效工资制推行的现状,分析其优势和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校现行薪酬制度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已逐渐成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瓶颈,制约着高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亟待改革。改革高校现行薪酬制度,构建一种切实可行的、公平合理的新型薪酬制度,对进一步发挥薪酬职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新的薪酬体系主要分为基本薪酬、岗位薪酬、绩效薪酬、特殊人员薪酬四部分,充分体现了盘活现有薪酬资源,使高校薪酬制度真正具有外部竞争力、内部公平性的改革与创新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常用岗位等级工资制和岗位结构工资制两类评价和激励制度,给现代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带来的“柠檬市场”、“棘轮效应”等问题,提出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企业价值增值的业绩评价方法和薪酬激励制度。较好地解决原有评价方法和薪酬激励制度带来的“柠檬市场”、“棘轮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人力资源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许多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岗位权责不明确,缺乏合理的部门职责分工;激励制度不完善,缺乏管理员工的有效手段;薪酬制度与考核制度不合理,缺乏原则性;晋升机制不合理、缺乏公正的竞争环境;人才引进体系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等。因此,建议创建一套良性循环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也就是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部门职责分工,完善的激励制度,合理的薪资制度与考核制度,合理、公正的晋升机制和竞争环境,健全的人才引进体系和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6.
陈洪权 《中南论坛》2009,4(2):19-20
教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在绩效考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教师岗位为例,对独立学院教职工绩效考评方案进行探索和设计,并总结设计思路及其特点,从而为完善高校教职工绩效考评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提高教师效能,吸引和留用高质量教师的最佳途径之一是设立科学的绩效激励制度。美国教师激励基金项目通过教师绩效与学生学业表现直接挂钩、竞争性的项目申请要求、确定绩效改革实践标准、赋予基层学校改革灵活性、设立项目运行评估指标、向贫困学校及高需求学科领域倾斜等举措,较好达到了改革预期。基于案例考察,建议进一步提高政策精准性,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完善教师绩效评估体系,开辟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完善薪酬结构,加大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8.
薪酬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对于保证员工队伍稳定、有效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福建省高速公路系统现行薪酬制度中尚存在缺乏员工上升空间、调整方式单一、激励性不强等不足之处。从优化高速公路薪酬管理的角度看,应建立一套依托福建省高速公路企业文化核定价值观、符合现实情况的结合岗位价值,体现不同岗位间"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分别上下重叠的"重叠型岗位绩效工资"薪酬模式。  相似文献   

9.
种种迹象表明,高校陡峭型薪酬结构难以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建模和系统仿真揭示,高校科研导向下的绩效工资激励具有典型的“倒U”效应,最佳薪酬结构在于保持固定工资与弹性工资比例为7/3左右,才能有效平衡绩效工资的“激励效应”与“挤出效应”。结合高校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研究发现,由于当前收入水平无法体现其人力资本特性,我国高校薪酬模式正陷入一个制度困境:默认或缺乏对“体外”收入的有效监管造成工资结构倒挂。创建去功利化的高校薪酬制度必须提到国家战略议程,本文认为,与其诉诸巨额成本矫正绩效评价信息扭曲,不如通过强化基础绩效工资的功能和比重以改善薪酬结构,在逐步提高高校薪酬水平的基础上促使薪酬曲线从陡峭型向平缓型转变。  相似文献   

10.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孤立地进行,需要有相关的配套制度予以支撑。目前高校收入分配制度配套改革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岗位聘任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健全的考核指标体系,现有分配体制激励作用不明显,教师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滞后四个方面。由此,可采取进一步完善高校岗位聘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并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强化分配机制的激励作用,以促进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1.
针对贵州高校现行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贵州高校激励型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从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绩效工资、福利等方面阐述构建贵州高校激励性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设计原则、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教育学校率先实施绩效工资制度,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对解决当前教师待遇水平低、差距大、对教师激励作用不足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政府必须给予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和财政保障,学校则应进行相应的机制建设,遵从绩效分配原则,建立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规范绩效工资发放程序。在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的落实中,需总结实践,建立有效评估机制;保持对话交流,增进绩效激励作用;倡导协作精神,促进教师"和谐竞争"。  相似文献   

13.
建设良好学风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风建设中还存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目的过于功利性;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行为偏失;学习策略不得当,自主学习能力尤显不足等问题.应对冲击和挑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学风制度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严格教学管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优化校园文化环境等,多措并举,开拓学风建设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从2009年1月1日起,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分期分批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对于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确定总量过于刚性划一、缺乏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发放水平仍未到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职业倦怠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心理疾病,而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易发群体。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是情感枯萎、人格异化、处事消极、自我效能感低等。引发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相关理论和具体因素两方面进行查找。预防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可采取以下对策:教师应确立合理的职业期望和定位,社会和高校应注重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高校应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对教师的扶助力度、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等。  相似文献   

16.
学校在加强和谐校园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的地位与作用,重视加强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个人的素养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培养的质量及学校未来的发展,体现着学棱的品位和核心竞争力。在对教师文化素养现状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加强自身素养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倡导用科学管理代替经验管理,强调人是核心要素,提倡要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同时提出劳资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和协调合作的重要性,主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密切协作、共同发展。从泰勒的科学管理视角出发,革新高校师资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必将给高校人事制度带来一系列深层次、全方位的嬗变,从而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创新机制全面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高校普遍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以扩招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发展中推进教师管理方面的改革,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从教师聘任制度、考核制度、激励制度三个方面对中美高等院校教师管理制度的比较分析,指出国内高校应该结合我国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借鉴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成功经验,推进教师管理制度的人本化、规范化、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既是高校校园文化成果化、特色化建设和培育的产物,也是一种影响较大、深受师生喜爱并被广泛认同的标志性、示范性校园文化活动,因此,培育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具有重要意义。从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的培育实例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的培育必须坚持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育人宗旨,弘扬高校文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突出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注重人文关怀与文化育人、主流主导与多样丰富、传统传承与时代创新相结合。具体可通过明确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项目化运作的目标要求,结合院校条件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挖掘优势项目和特色项目,制定详尽的活动项目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并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师生双方角色认知的差异;师生生活和生存压力增大;忽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设等方面。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要从教师做起,准确把握师生关系的内涵,努力调整自己的认知和教育方式,提高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尊师重教的教育和引导,要关心爱护教师。进而通过学校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