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歙砚作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享誉于世,久盛不衰,除了它优良的石质以外,还与它精湛的雕刻工艺有关,那巧妙的构图和精细的雕琢,极大地增强了歙砚的艺术效果,可以说是“石头上的中国书画”,历代砚雕大师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锺兴永 《云梦学刊》2011,32(6):120-120
著名历史学家何光岳除著述等身外,嗜书如蠹,兼爱砚石和笔筒。他经年累月,已收藏有各种砚台400余方,笔筒12.0多个。2011年8月,何光岳藏品丛书之二:《何光岳砚谱》与《何光岳笔筒谱》问世,该书收录了何光岳所藏明代紫砂砚、歙砚、瓷砚10方;清代端砚、歙砚、龙云砚、菊花砚、瓷砚88方,余为民国以来的名砚。该书收录的笔筒也多系明清以来的藏品。  相似文献   

3.
据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婺源县令唐积《婺源砚图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者。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目前歙砚出土没有早于唐代的,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文化部去年公布的《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中,三种以《手工技艺》类名义进入名录的砚品,歙砚排在了第一,由此说明,歙砚已成为文房四宝中砚的最佳代表,长达一千余年的歙端砚之争,从此划上句号。  相似文献   

5.
砚台,根据所用原料不同分为石砚、瓦砚、陶砚、砖砚、玉砚,橡皮砚等。石砚以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最为著名,然而古邺城历史悠久的铜雀瓦砚亦实属稀世之品。邺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之一,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在邺城建都。邺城铜雀瓦砚正是邺城朝代更迭,建筑物时修时毁,得以流芳后世的产物。王安石有诗称道:“吹尽西陵歌舞尘,当时屋瓦始称珍”。  相似文献   

6.
本来,鉴于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已经引发过一阵争论,笔者已不准备再多说什么。但是,2008年1月25日,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发起,《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博览群书》杂志等42家媒体联合推出的“2007年十大图书”评选结果在北京揭晓,李零教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赫然在列。这重新引发了笔者的关注抑或说忧虑。谨此,笔者忍不住想再多说几句,以待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在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安徽黄山市有徽州三雕、徽剧、目连戏、万安罗盘制作技艺、徽墨制作技艺和歙砚制作技艺等6项入选:几乎同时,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又专程到黄山调研。听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的意见建议。有关专家评价:“黄山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创新模式。使众多古徽州文化遗存得到有序传承。”  相似文献   

8.
2004年,随着作家曹征路的《那儿》发表后,随着“底层文学”的被命名,底层创作从边缘地带逐步进入到文学的中心。越来越多的作家以底层为书写对象:迟子建、刘庆邦、陈应松、孙慧芬等等,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关注底层。曹征路的《那儿》和迟子建的《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以“我”这个旁观者为故事的论述者,来展开对底层的论述。本文试从作者的这一论述角度来探讨作者创作的立场及其态度。  相似文献   

9.
1、现代砚雕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砚石的有效保护,合理、有序、健康的开采,以便解决砚雕持续发展中的“短材”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月22日,《新民晚报》关于日本人在安徽歙县为我民族败类王直修墓立碑的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举国声讨:说有损国家尊严、让国人蒙羞的有之,要求拆墓毁碑的有之,责问地方政府的有之。谓这是一种挑衅的有之……似乎此举真得成了“千古奇事”——日本“友人”和安徽地方当局太离谱了。结果,墓被两位大学教师给砸了。  相似文献   

11.
《家庭科技》2014,(9):F0004-F0004
赵秀云.字凌霄,号牡丹、芊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书画室委员,中国民族书画院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1947年出生于山东海阳市.自幼习画,长期专注于中国画的研究与探索在绘画技法上.既吸取了历代画家的传统精华.又擅于推陈出新写意花鸟画赢得诸多赞誉.尤以牡丹为最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画大展,并获金银奖作品作为国礼多次被赠送给国际性会议各国代表团,如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第二届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等部分作品被编入《当代书画精品集》《世界美术家传》《全国名家书画精品集》等书籍中。  相似文献   

12.
《失乐园》与《苔莉》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唯美主义风格是它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特征:《失乐园》囿于日本传统文化的“物哀”意识,又以自然主义的文艺观实现其悲剧意义的超越;《苔莉》继承中国传统的悲剧精神内核,又用自然主义的创作观对其做了大胆的颠覆。  相似文献   

13.
《兰陵笑笑生考》以史实证明徽州在五代的时候,萧祯占据江南,曾经使用过“兰陵”郡号,破除了金学界自古以来只有“北兰陵”和“南兰陵”的纷争,这是一个新的发现,为《金瓶梅》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金瓶梅》作者署的是真地名假字号,“笑笑生”就是为《水浒传》作序的託名天都外臣的汪道昆。从《水浒传》与《金瓶梅》的文化内涵及创作技巧的传承、政治态度在书里的反映来分析,《金瓶梅》作者是“嘉靖间大名士”,万历初就急流勇退闲居家乡的史称“南北两司马”的汪道昆。汪道昆有丰富的官场阅历,有强烈的政治敏感性、有创作《金瓶梅》的文学天赋,有创作动机,而且有创作时间——作者据此认为:“兰陵笑笑生”就是徽州的汪道昆。  相似文献   

14.
刘子石 《徽州社会科学》2000,(1):61-64,F003
中国砚台的颜色很多,产地也极复杂。通常分红、黑二类。红的人统称“端砚”。黑的人统称“歙砚”。实际不是红的都产于广东古端州,而黑的都产于安徽古歙州。由于产地或坑的不同,红的颜色上有紫红、深红、浅红、灰红等;黑的有纯黑、青黑、青绿、灰黑、灰色等。此外,还有绿、黄、白及一些杂色石砚,搜集齐了可谓五彩纷呈,令人眼花。  相似文献   

15.
歙砚简说     
杨震同志现任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在我市政界有“儒将”之称,早前曾担任歙砚厂厂长,对歙砚夙有研究。这篇《歙砚简说》,对歙砚的发展、艺术风格及石质石品等,均有界说,颇具学术权威性,特推荐给读者一读。  相似文献   

16.
我和杜维明先生先后有过两次访谈。第一次是1992年94在哈佛当“文化中国:理念与诠释”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之后.我们谈了大半个下午,嗣后写成《“文化中国”与儒家传统》一文,发表在我主编的《中国文化》杂志上。  相似文献   

17.
王恩来 《理论界》2008,(2):172-173
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以《说“和”》为题发表过一篇文章,后收入自己的杂文集《期待》。文中这样写到:中国人倡“和”,是很有传统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有若就提出了“和为贵”的主张,颇受后人崇尚。按照《说文》的解释,“和”有适当、恰到好处之意。用于说明人际关系,则主要指和谐。有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18.
张灵凤 《江汉论坛》2022,(12):83-88
从《雷雨》开始,曹禺在阐释其创作时都会提到一个特殊的角色:在场而不露面的人物。可以说,“不露面的主角”贯穿了曹禺的创作,它具有“原始的力”,是冲破一切的可能和理想,但它始终不能直接露面,而被各种力量压抑、隐藏甚至删改。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重新理解曹禺创作中“社会问题”和“心理情感”这两个学界常见阐释线索之间的关联,揭示其中隐藏的复杂斗争和“愤懑”的情感风格,以及其创作的症候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任俊华 《船山学刊》2000,(4):94-100
熊十力创立了自己的新儒家思想体系——新易学,成为现代新儒学大师。一、“归本《大易》”的现代新儒学大师熊十力对中国传统的儒、道、释三大家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归本《大易》”,完成了他独特的哲学本体论建构。他的哲学本体论建构,学术界一般认为1932年其《新唯识论》文言文本(原名《境论》)正式出版就已宣告完成,这是不妥的。他自己在1952年删定的《新唯识论》(壬辰删定本)的《删定记》中就明确指出:“《新论》文言本,犹融《易》以入佛。至语体本,则宗主在《易》。”即使1944年出版《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其哲学本体论建…  相似文献   

20.
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提出嵇康《家诚》与《绝交》二书“如出两手”之说。诚然,《家诫》与《绝交》二书在创作机缘、文体风貌与思想义涵等方面宛然有别,但其道德立场、人伦理念与玄学态度则并无二致,“如出两手”与“同出一手”并不矛盾。《绝交》二书中的清高简傲是嵇康本真性情的自然流露,《家诫》中的世故圆融则是其人伦理想的高调追求。清高简傲与世故圆融体现了嵇康性格的多面性,性情流露与人伦追求则展现了嵇康思想的复杂性。这些多面性和复杂性辩证统一地展示了嵇康的丰富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