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是新时期一位深受读者欢迎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家 ,其作品吸引读者之处乃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本文从文化学的角度 ,分别探讨了汪曾祺小说在语言运用(即文体 )上的四个独特之处 :“小说是回忆”、“小说是随笔”、“写小说就是写语言”以及“气氛即人物”。文章力图从这些方面对汪曾祺小说文体的创新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与阐发。  相似文献   

2.
一、年鉴的文体文体,即适应不同社会需要而形成的文章体式,也叫文章体裁。什么是年鉴的文体呢?年鉴是资料、知识和信息高度密集的大型工具书,具有资料性强、权威性强、时效性强和检索性强的特点,主要是给读者提供有关方面的知识、准确翔实的资料数据和新的信息。因此,它的这一性质和功能决定了其独特的文体,即以记述为主兼具说明的文体。所谓记述体,就是把人物的经历、事物的特  相似文献   

3.
文章,做为一种客观存在,信息的载体,注定要在社会中传播,传播的方式即阅读。没有阅读就没有接受,没有阅读就没有文章的效应。是阅读者创造与成全了文章,苏醒了凝固于文章中的信息,活跃了潜蕴于文章中的生命,实现了文章的价值与意义。阅读,作为一种行为方式,是文章信息传播的中介,阅读者的情况决定着信息接受的具体方式、角度深度乃至阅读效果。 那么,文章中的信息材料,通过接受主体——读者的反馈之后,能够得到怎样的效果,应该得到怎样的效果?这是文章应用阅读学中的一个落脚点的问题。日本著名学者桑原武夫先生在谈到文学作品的社会效果时曾经说:如果“无视社会状况而一味谈论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矢量,这作为本质论即便饶有趣味,但作为效果论则是毫无意义的”。鉴于此,本文提出影响文章阅读效果的四种因素——目的,素养,思维能力,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4.
“文章学”的探讨,随着中国写作研究会的成立,已经正式提到日程上来了,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新事、大事。象一些专家指出的:“要建立一门‘文章学’,科学地研究文章和写文章的规律,使它成为语文教学中读写教学的科学基础,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同研究语法的过程相反,……文章学的研究则应从现代文章学开始”(张寿康《文章学古今谈》,《语文战线》。1980·8)。“文章学可以分为一般常用文体文章学和文学体裁文章学(即“创作论”)两大分类”(刘家骥《‘文章学’的研究应当提到日程上来》、《写作》1981·1)由于“一般文章是  相似文献   

5.
在叶圣陶的文章学理论体系中,文章阅读论与文章写作论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犹如文章学的“两翼”。有些人研究文章学,只注重文章写作方面,而忽视文章阅读方面,或者只在探讨写作的途径和方法时去论阅读,甚至把“文章学”和“写作学”混为一谈,这是一种偏颇。早在一九四○年,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中就指出:“写作程度有迹象可寻,而阅读程度比较难捉摸,有迹象可寻的被注意了,比较难捉摸的被忽视了。……然而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  相似文献   

6.
章士钊晚年的古典文学研究巨著《柳文指要》用文言文写成,体现了章士钊在当代中国文化和文学语境中对中国古文传统的坚守、传承与创化。从中国的述学文体发展角度来看,《柳文指要》上部“体要之部”主要继承传统的“话体”批评体式,下部“通要之部”偏向于借鉴以逻辑见长的现代述学文体,其整体述学风格呈现出调和中西、融贯古今的文体杂糅倾向。具体而言,“体要之部”在宏观的编纂观念和体式上承袭了传统文话的“载道”观和“辨体”观,而在微观呈现层面上,传统的资料汇编类文话和随笔札记类文话以及古代文章学术语也提供了重要的文体借鉴。与“体要之部”按文类划分不同,“通要之部”按专题组织,其结构和表述都具备了现代述学文体所必需的系统的逻辑性。《柳文指要》上下两部以改良过的桐城古文笔法串联成一体,述学时兼顾“义理”“考据”和“词章”。它是章士钊一生述学精义的总结,为当代中国述学文体的创化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试论高校电子阅览室的改进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正经历着以传统载体为基础的信息服务方式向电子媒介过渡,电子阅览室正是这个时期的产物,它是进行馆藏文献信息的发布与宣传、提供电子读物的阅读与下载、网络信息的检索与查询、读者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场所。是网络资源和电子信息服务的一个窗口,是当今信息化服务不可缺少的“硬件”,是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华20世纪学者散文综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3年5月20日的《文星》杂志中,台湾学者散文家余光中将当时的中国散文分为四型,第一型就是“学者的散文(scholar’s prose)”。认为“这一型的散文限于较少数的学者。它包括抒情小品。幽默小品、游记、传记、序文、书评、论文等等,尤以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为主。它反映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往往令读者心旷神怡,既羡且敬。”①余氏从创作主体及其文化素养、文体类型、读者反应、尤其是文本三要素四个方面第一次对学者散文进行了探索。虽然文体过于宽泛,要素也不太充分,已算是60年代的空谷足…  相似文献   

9.
任竞泽 《兰州学刊》2011,(2):129-132
真德秀丰富而系统的文体学思想,主要从《文章正宗》的编纂中体现出来。真德秀的文体学思想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文章正宗纲目》所体现出来的,二是王应麟《辞学指南》和吴讷《文章辨体》中所引真德秀文体言论的文献中体现出来,三是《文章正宗》“四分法”的文体分类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晚清以来的弹词研究--兼论清代女作家弹词的文体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晚清文学理论把弹词看做“旧小说”之一体 ,强调弹词的社会作用以及它与妇女的关系。“五四”以来俗文学家在弹词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 ,但在文体定位上仍存在着突出的问题 ,至今未能解决。本文从书面文学、写作手法以及读者期待这三方面把清代女作家创作的弹词与弹词原始体 (或演唱体 )区分开来。女作家弹词是清代闺秀才女以韵文文体虚构想象故事的长篇叙事作品 ,可用“弹词小说”或“韵文体小说”指涉这一文类 ,应视为清代长篇小说创作的特殊体裁。又因为它是中国惟一以女性为主体(具备创作文本和阅读受众两个层面 )的独特叙事文体 ,所以这类文本具备了小说史与女性文学的双重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说:“阅读和写作一样重要;因此,读者有够资格和不够资格的称号也是必要的。”(见《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89页)虽然,阅读是人类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活动,但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不够资格的读者”却占大多数。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不会读写的“功能性文盲”,深入探讨阅读的技巧和方法,使之成为科学的系统,得到广泛的运用,尽快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是文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学,文化学获得长足发展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文体研究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的发展演变,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心理结构、思维方式与诗性文化,以及文体意识的自觉密不可分.文章还进而探讨了文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认为文体研究不能静止地停留于研究文献、体制和创作风格,而要在保持我国文体论精华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文体学的观念和方法,并从“内”与“外”,“常”与“变”,“体”与“用”的多重关系中把握文体的内涵、特征和演变,从而将文体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判词的文学化进程及其文学品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古代诸种文体中,判词应该算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它与碑铭、书信、奏章等兼具实用性和文学性的文体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它经历了一个从法律文书到文学样式的渐进改造和转化过程。遗憾的是,尽管早在宋代,郑樵就在其《通志》一书中将“案判”列为艺文的一类,在明代,吴讷、徐师曾在其《文章辨体》、《文体明辨》中将判词列为文章的体式之一,也尽管判词具有法学、史学、文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但直到今天,有关判词这种文体本身的发展演变、文学品格及其与古代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却远未得到研…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新闻的语言特点及阅读技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阅读英语新闻可以提高读者的英语应用能力,但读懂英语新闻并非易事.首先,如果碰到生词,一定要坚持读下去.其次,必须读懂它的标题和导语.新闻的文体结构从形式上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脉络,而熟悉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英语新闻词汇的特点和英语新闻的语法特点则有助于读者更顺畅地阅读和更精确地理解.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与"经典化"--"红色经典"论之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经典”既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指称,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种文学经典化的历史遗产。在确认这种经典化文学遗产价值存在的合理性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话语概念就是“大众化文体”。本文先将“大众化”作为一种“现代性”思想文化现象进行检视,继而从“大众化文体”与革命意识形态、“大众化文体”的“一体两面”的审美言说方式这两个论述层面,解析了“大众化文体”在“红色经典”中的审美构成功能和创作思维机制,并阐释了“红色经典”是如何通过“大众化文体”解读世界、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文体的角度 ,对 2 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散文进行了宏观的描述和微观的分析。在考察了文体的历史演变后 ,文章从“文类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文体”四个层面对文体进行了新的界说 ,并以此为理论基点探讨了 90年代散文文体的变革 :一是“时代文体”的形成及其“破体” ;二是因“主体文体”的解放而带来的散文观念和艺术思维的改变 ;三是自由随意、侧重于感觉化、潜沉的隐喻和反讽的语体取代了过去浅显僵硬的“诗化”语言。最后 ,文章还探讨了文体研究的意义 ,并对散文文体的“自由”和“不自由”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从1980年呼吁开展文章学研究,到1984年开辟“文章学探讨”专栏,再到1985年建立文章学研究室,其宗旨就是要为文章学的独立发展而斗争。文章学求独立,必须划清它与语言学、文学学、写作学的界限,摆脱其附庸地位。为此,在新的一年里,本栏将突出重点组发稿件,希望得到校内外文章学研究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体 ,作为一个话语系统 ,目前在不同的学科中其含义是不大一样的。即使在同一学科中 ,有时它所表示的意义也有所不同。我们这里给出的本体 ,主要用以指称报告文学的本体理论。这种本体理论关注的是报告文学何以为报告文学的文体“元理论”,它着重研究报告文学的文体特质、文体精神、文体功能及其相关的理论范畴。报告文学本体理论的研究贯串于整个报告文学理论批评史。报告文学是一种互文体的“边缘性”文体。这样一种文体 ,决定它独特性的因素是相当复杂的。并且 ,报告文学这种相对历史较短的文体 ,它自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因此 ,对…  相似文献   

19.
“民国文学”较之中国现代文学或者其他文学史概念,主要体现为新的学术视野的拓展,对什么是“文学”、什么是“现代文学”以及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问题的重新认识与思考.在民国文学视野中,文体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是重新认识这一时期文学特质的不可绕过的问题.而各种文体研究和文学批评活动和实践总结而形成的文体学,既是民国文体的理论提升,也是文学观念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民国文学视野中的文体与文体学打破了传统的“新文体”、“旧文学”坚壁,构建了一个包括新文体、传统的古典文体和通俗性的流行文体在内的完整的、体系性的文学文体谱系.古典文体的流芳余韵,新文体的实验性、现代性,都市流行文体的世俗性、时尚性,不同的作家群体和读者群体各得其所.当然,所谓民国文学中的古典文体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异,开始与新文学进行融合,新文学也积极吸收古典文学的艺术精神,以合适的文体表现时代的新思想,或者说为新思想寻找到了恰当的文体.正是这样,人们看到了内涵丰富的文学历史,看到了民国文学的审美向度.  相似文献   

20.
朱永新说:“阅读改变我们一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课堂阅读作为阅读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设计和组织的特定课堂情境中进行的一种群体性阅读活动,但它又是个体阅读基础上的群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