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元和五大贬谪诗人生命沉沦初考尚永亮作为中唐元和时代的五大诗人,韩愈、柳宋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均数遭贬谪厄运,其生命无不在沉沦中经磨历劫。从踏上贬途到初至贬所再到长久谪居,可谓其生命沉沦的三大阶段。为篇幅所限,这里仅就其第一阶段,亦即在严诏催迫和吏...  相似文献   

2.
刘禹锡是中唐时期独树一帜的诗人。他以迥异于流俗的“骨干气魄”,在当时便赢得了“诗豪”和“国手”的称誉。审视刘禹锡的创作历程,不难发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贬居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的十年。这十年,是刘禹锡诗歌创作的转折时期、开拓时期、收获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一系列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的两首“低徊沉着启人遐想”的怀古诗赏析李剑秋要想深刻理解“片言可以明百意”的刘禹锡的怀古诗,首先就要了解他多次遭贬的生平事迹。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是中唐时期的优秀诗人,又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与柳宗元、白居易志同道合,诗才...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久贬南方巴楚地区,其殊异的风物民俗在诗中多有反映,尤其对于生产劳动、衣食住行、婚姻恋情、宗教节庆、自然景观、物产等方面探论深入,充分展示了刘禹锡诗歌的历史和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生挫折失意难免。屈原作为中国贬谪失意人生坐标。耸立在世代官场无数人的心头。看过屈原这么壮烈投水自沉的呐喊后r面对失意时,调适心情,选择乐活,这是汉代拟骚体龙蛇人生哲学的体现。与中唐韩愈、刘禹锡、柳宗元相比,自居易应该是运用龙蛇哲学最成功的一位。勤读儒家经典的中国读书人。应举入仕。期待经世济民。施展经国韬略的初衷应该是一致的;但遭受挫折后的转向则有所区分。韩愈贬潮州刺史嘱咐十二郎在瘴江边等着收骸骨。刘禹锡、柳宗元对屈原的接受是同声哀叹。经过早年《秦中吟》、讽谕诗。贬江州作的《江州司马厅记》,应该是自居易龙蛇人生哲学最明确的宣告。自此以后。自居易都以龙蛇哲学。追求知足保和。放达适意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唐五代三百馀年贬流夔、归二州官员可考者27人,其中夔州18人,归州9人。以时段多寡论,德宗朝6人,玄宗、宪宗朝各4人,穆宗、文宗、昭宗朝各2人,高宗、武周、睿、代、宣、僖、后蜀后主诸朝各1人。由此见其时空变化:初盛唐为夔州独盛期(7人中占6人),中唐为归州反超期(13人中占7人),晚唐五代为夔州复升期(7人中占5人)。以谪罚性质论,贬24人,流放、安置及官职不明者3人。以贬后任职论,刺史、长史及节度使14人,司马、司户、折冲7人,丞、尉3人。以诗文创作论,唐次、窦常、刘禹锡、袁循、朱朴、欧阳彬诸人均有诗文传世,就中尤以刘禹锡、窦常知名。  相似文献   

7.
白居易与刘禹锡是中唐同年出生的两位名诗人,都曾先后贬谪巴渝分任忠、夔二州刺史。本文从六个方面比较二人巴渝时期的创作异同,并适当扩展到贬巴渝前后的诗作比较,从中可以深入探索他们虽同处逆境,而在人生态度、性格心态和胸襟气量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略论赵鼎     
赵鼎(1085-1147),字元镇,谥号忠简,宋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进士.南渡后,历官右司谏、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绍兴四年,任参知政事,旋拜右相兼知枢密院事.五年,迁左相,与右相张浚论事不合,出知绍兴府.七年再相,一年后与秦桧在议和问题上有分歧,罢相为奉国军节度使.后一贬再贬,终绝食而死.关于赵鼎的评价,历来不一,在宋代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他是“中兴贤相”,有的则认为他没有什么作为,并有许多不是,如主张和议等[1].现在涉及赵鼎的专论极少,大略分析,史家的看法不外三种:一认为他是主和派,二认为…  相似文献   

9.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这是中唐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秋词》中的又一首咏秋诗。刘禹锡(772-842),字梦得,生于“安史之乱”的动荡年月。他21岁中进士,英才早慧,志存高远,早就抱有安邦济世、做一番大事业的夙愿,怎奈命运始终没有给他这种机会。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他积极参与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被委任为屯田员外郎。可是由于这一革新运动直接触犯了皇亲国戚和守旧派的利益,不久,顺帝李诵被迫退位,王叔文被贬官后处死,刘禹锡等8位积极参与革新运动的骨干分子,或贬做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刘本人被降谪朗州,整整过了九年“岁更周流,时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是个乐观豁达、倔强顽强的诗人,虽命运坎坷,一再遭贬,但绝不向命运低头.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荣.句中的“沉舟”、“病树”是诗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由自身的遭遇而感发,进一步联想到整个社会,并不一定确指其人或某些人,只是借此现象说明一种哲理而已.  相似文献   

11.
有如一道界碑,一座分水岭,贬滴以其内含的封建专制的无比严酷和生命史上的全部痛苦,将元和五大诗人的人生历程截然划为两段。此前,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镇、白居易无不积极参政、锐意革新、直言强谏、大呼猛进,其生命内蕴得到了充分展现;此后,他们则被抛上了万死投荒的远贬路途,其生命形态顷刻间便发生了巨大的逆转。这是生命的沉沦!所谓沉沦,大致包括两个层面:一指生命由高向低的跌落过程,一指生命在跌入低谷后所遭受的磨难。同时,这种沉沦在客观上存在三个阶段,即:在严诏催迫和吏役驱遣下,踏上生死未【、的贬途;到达…  相似文献   

12.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描绘瑶族生活的诗歌《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除这首诗外,刘禹锡还写了《莫徭歌》、《蛮子歌》等诗作,对瑶族先人的生活习惯、婚姻制度、生产情况、风土人情作了生动的描绘,给我们留下了独具一格的古代瑶族风情画。下面,仅就《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谈一些肤浅的看法。先看题目。连州,现广东连县县城。  相似文献   

13.
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尽人皆知,但他写此文的一段故事,恐怕还是知之不多的。 刘禹锡在唐贞元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 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 力的活动被贬为司马和刺史。当时,和州知府是 个权利之徒,他对刘禹锡故意刁难,一再缩减其 居室标准。按当时官员待遇,刘禹锡可以住三间 居室,应该在衙门内居住,而他却把刘禹锡安排 在城南面江的一个住处。刘禹锡并不埋怨,还撰 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联语云:“面对大江观白 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后来知府又让他搬到北 门,房间也由三间减少为一间半。此房位于德胜 河边,附近有一排排柳树。刘禹锡面对此景,又作  相似文献   

14.
苏轼贬琼期间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成就表现在四方面:尚意论的写作学阐释;淡远诗美理想的完善;峥嵘绚烂风格的再张扬;多元审美情趣的表现及其他。因此,贬琼时期是苏轼文学批评生涯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5.
作为风雨同舟、安危与共的人生知己,刘禹锡与柳宗元在贬居遐荒的岁月里,不间断地用书信赠答和诗歌唱和的方式传递嘤鸣之情。两人唱和的高峰期是在再度遭受贬谪前后。迭相赓和之际,所作略无用情浮泛、用笔粗疏、用词草率之弊,因为他们不仅诗艺娴熟,而且有沛然莫御的激情回旋鼓荡于其间。他们还就书法问题频频酬答,既在唐诗的花圃中植入了令人瞩目的奇花异卉,又为中国书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柳宗元卒后,刘禹锡的追怀篇什则不失为对亡友当年诗作的一种穿越时空的回应。刘禹锡晚年与白居易的唱和诗在数量上几倍于刘柳的唱和篇什,从中也能看到他们彼此对友谊的珍爱、守护与讴歌,捕捉到他们超然物外之后心弦的和谐共振,但却很难体会到刘柳唱和诗中独有的那种生死相依、安危与共的知己之感,也寻觅不到刘柳诗中那种基于同一政治理念和生命轨迹的刻骨铭心的人生感怆。  相似文献   

16.
中唐诗人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八十一字,在我国争奇斗胜的散文园地中,以短而精取胜。文章言简意赅,中心突出,是一篇优秀的短散文。下面就这篇文章的艺术特色,谈两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史书、文献对刘禹锡生平、事迹及相关记载 ,对中唐著名政治家刘禹锡在漫长的贬谪生涯中创作的政治讽刺诗进行总体新探和发掘 ,指出贬谪生活对其心灵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其诗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他在贬谪中心灵和写作才情受到巨大磨砺 ,在困境中爱国与忧民并存 ,嘲笑、自我排解和宽慰俱有 ,实现了人生困厄中的执著与超越 ,其诗在意象和意蕴上卓越不凡 ,在文化人格上有很高的美学境界 ,气势磅礴 ,豪迈奔放 ,境界阔大 ,无愧“诗豪”之誉 ,有很强的增殖性和生长性 ,是唐代南贬作家群的杰出代表。其政治讽刺诗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后世诗歌创作及诗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多有借鉴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庆历五年十月贬赴滁州,于庆历八年闰正月得治扬州,其贬滁岁月仅止两年。两年之间,撰写诗文达百余篇,且多有名章佳作传世。研讨欧阳修贬滁期间的内心感情世界,以及研味其所撰有争议之作,都不应忽略彼时的险恶政治局势对其心灵的伤害。研究欧阳修贬滁期间的心态,除了看到醉翁之乐,更应看到醉翁之忧;除了看到醉翁之醉,还应看到醉翁之醒;除了看到欧阳公在贬谪之中恪守不为戚戚之文的信条,还应看到其难免忧愤的内心。同时,还更应看到一贬夷陵再贬滁州对其一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禹锡一生仕途坎坷,先后被贬朗、连、夔、和四州达23年之久。这些中唐时的南方荒远之地,在刘禹锡的笔触下,展现出了新鲜、可爱的一面。这一时期刘禹锡的文学创作,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尤其是刘禹锡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刘禹锡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建国以来,在刘氏生平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六十年代初,卞孝查先生就出版了《刘禹锡年谱》,①第一次对刘氏仕宦交游及文学活动作了全面考述,八十年代以来,他又陆续发表了新著《刘禹锡丛考》②及《刘禹锡与令狐楚》③等一系列文章,进一步对其身世交游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考察,这些对推动刘禹锡和唐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无疑功不可没。然而或因为刘禹锡本身记载有误,或由于现存刘集版本歧异,或因对刘氏诗文未加详考,刘禹锡交游史上至今仍有不少疑误。本文拟就《刘禹锡年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