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人类发展观的演进经历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四个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发展和创新,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工业革命以来传统的经济增长发展观或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观理论缺陷及实践负效应的否定,是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人类“自由”发展观等合理内核的吸收和创新,也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对邓小平发展观全面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体现出人们对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发展观阶段;社会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人类发展观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到关注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到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2003 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我国国情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重大飞跃。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创新与拓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发人力和人才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和吸取国际与国内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全新的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次重大创新,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6.
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对实现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在加强制度创新和观念文化创新的基础上,不断开拓依靠技术创新推动西部大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必须采用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模式。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邓小平的创新发展观对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发展、创新和升华。"适应需要提出目标"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创新升华"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升华;"实践价值战略意义"强调的是我党提出新发展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关于发展观念的清晰认识经历了传统经济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观三次大的觉醒。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发展观再到人的可持续发展观的历史演变是发展伦理学依次递进的三个发展阶段。人的可持续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克服了生态伦理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发展伦理学和新型伦理发展观,是发展伦理学的当代形态。  相似文献   

10.
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是发展观的两种历史形态 ,传统发展观以经济增长为惟一目的 ,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一个经济过程 ,从而混淆了发展与增长的关系 ,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状况 ,使人成了单向度的人 ,造成了发展中内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矛盾。而可持续发展观则是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一种综合发展观。传统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既表现出在发展的内涵及其方式、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尺度、衡量指标、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区别 ,也呈现出在共时态上的依托性、在历时态上的相继性和重视经济发展的共同性等方面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每一个组织为了生存都必须进行变革.新技术的发明和管理的创新将很快地取代组织原有的管理方式.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组织必须快速跟进周围环境的变化.本文对西方组织发展理论研究进行了介绍,重点讨论了20世纪90年代组织发展研究的新情况,讨论了组织发展的概念、组织发展的内容、组织发展的技能和技巧,以及组织的更新等方面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是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发明、技术的首次商业化使用或技术扩散,带动创新链中相关主体从事该链条中同一环节或不同环节的活动,并依此增强各主体之间的链接,使整条创新链不断扩展、延伸,并带动以创新技术为支撑的农业产业链顺畅运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过程。它的创新机理是:同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链中每一环节的反应循环,推动同一或不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链中同一或同类环节之间的催化循环,再由催化循环推动同一或不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链中各环节之间的超循环。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超循环,实现教育、科技、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路线图与创新型经济各个阶段的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经济包含了发明、创新和创新的扩散全过程。完整的科技创新不只是技术创新,还包括知识创新,特别是知识创新成果向技术创新转化,在创新型经济中大学知识创新和企业在高新技术孵化阶段相互交汇。企业成为孵化高科技的投资主体。大学等知识创新主体与企业的关系,需要政府的组织和引导。政府要对从大学到企业的创新过程进行集成和组织,就一个地区来说,创新型经济首先是创新源的建设,不只获得一次性提供的创新项目,而是源源不断地得到实验结果、创新成果和科学突破。政府推动创新的手段不只是资金引导,更为重要、并且具有长效功能的是制度创新引导。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不仅仅是引导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合作创新要有明确的国家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产效率提高和经济发展,美国职务发明专利权经历了由个人的自然人身权利转为基于契约关系的法人财产权的演进。这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说明职务发明制度只有与经济发展和创新形式相适应,才可能对创新形成正向的激励作用。因此,我国职务发明相关法规应当紧密地与本国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制度保持协调,积极保护我国目前创新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明确发明者作为创意产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高的有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绿色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绿色创新企业短期内却承担着投资者盈余预期偏低的压力,亟须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将创新质量及其盈利性及时、可靠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以2010—2017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绿色创新对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声誉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绿色创新的高成本和外部性降低了分析师对主营业务收入和每股盈利的预期,导致资本市场短期内的消极反应,从而降低了盈余信息含量;相比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绿色发明专利的企业盈余信息含量更低;良好的声誉能够弱化这种消极反应;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声誉的调节作用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有效;绿色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结论表明,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绿色创新的态度较为消极,利用企业声誉评价机制缓解资本市场对绿色创新成本的负面情绪有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绿色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上述经验证据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激励企业绿色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创新的产业扩散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不同,一种新发明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方能成为“创新”。信息技术创新的价值体现在技术创新的产业内扩散、产业外扩散,体现在从局域到全国,再到国外的扩散过程中。从信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我国可以采取三步走的发展模式,最终建立自己的信息产业创新模式。培育信息技术创新领先企业;促进产业组织变革,激发信息技术企业间扩散;注重管理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内扩散;进行制度创新,促使信息技术向产业外扩散,是我国信息技术创新产业扩散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是国家或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通过自主创新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发明专利这一国际通行的反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核心指标,来探讨我国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和特点,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专利制度以发明的市场利润为手段激励技术创新。然而,当市场提供给创新者的预期回报较低或不能补偿创新投资时,市场利润的激励手段并不能实现激励创新的目标,它构成了专利制度的“阿喀琉斯之踵”。为克服专利制度的局限性,国家为激励创新所采取的政策工具和法律手段具有多元性,它包括研发资助和税收优惠等。不同激励机制具有不同型态的成本、收益,在社会或创新者之间的成本、收益也并不一致,不同的激励机制具有发挥各自作用的场域。因此,既要坚持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中的基础地位,也要重视发挥其他激励机制的作用。这不仅是专利制度改革应秉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完善其他激励机制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后期 ,人类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网络是一种具有革命性的全新的工具。网络技术的普遍采用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网络经济的最大特点是虚拟性 ,但网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物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宏观经济管理的重心从偏重需求侧转向更加注重供给侧,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提出,使创新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行动,不能适时进行战略创新,企业便很难在市场上生存。企业应利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和平台,将有效供给的发展观念纳入企业战略创新过程,以战略创新的流程和重点领域为切入点,真正将创新贯穿于增加有效供给、引导高端需求方面,推动企业实现战略思维、战略愿景、战略行动、竞争策略等方面的创新性构建,为过剩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