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家助学贷款属高风险贷款,且受社会因素及贷款学生个体因素影响,拖欠、逃避等违约行为凸显信用危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存在着违约预防制度不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存在缺陷,以及社会环境和个人不利因素的缺陷。应科学构建政府、银行、高校三方权责分明的风险防范制度体系,以期对国家助学贷款机制的改革与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贷款性质、学生就业难、收入低、贷后管理难度大、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决定了其高风险性,需要完善风险控制制度来化解。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违约预防制度不健全、风险补偿制度有缺陷。应从以下两大方面予以完善:健全违约预防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环节、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资信查询系统、个人资信征询系统、失信惩戒制度;科学构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国家担保制度、私人担保制度、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建美 《云梦学刊》2008,29(4):57-59
国家助学贷款推行近十年以来,帮助了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但从金融机构反馈的数据来看,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是风险问题.建议设立组合基金为商业银行减负.根本解决银行"惜贷"问题;从分析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入手,建议完善个人征信系统.设置灵活的还款机制.尽可能降低违约风险,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财政贴息、商业银行出资并负责发放和回收,财政和高校风险分担的信用贷款。在个人信用系统日益完善、征信系统已经启动之时,贷款违约问题仍然制约着国家助学贷款的深入持续开展,本文就违约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政策、新机制下降低违约率,减少贷款风险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来源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论述了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现状,及助学贷款风险主要来源程序式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非自愿违约风险以及制度性风险,并针对风险来源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金融支持手段,对保障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对银行的定位不恰当,导致银行惜贷、拒贷;对高校的定位不恰当,导致高校参与国家助学贷款的积极性不高;借款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违约成本较低,导致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正是这种利益冲突与博弈,造成了国家助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难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国家实施助学贷款己数年 ,意义重大 ,成效显著。然而随着还款高峰期的临近 ,贷款的违约率、逾期率升高 ,增大了风险 ,使助学贷款工作步履维艰。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此国家必须加快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同时 ,商业银行、学校和个人也都要进一步提高认识 ,积极配合 ,使助学贷款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  相似文献   

8.
美国实行了45年的"联邦担保助学贷款"制度被美国国会中止执行,其原因主要在于联邦担保助学贷款对高校学费高速增长的推动、贷款成本及违约率居高不下、金融机构双向盈利而纳税人承担风险以及并没能真正解决低收入家庭学生入学藩篱等方面。美国国家担保助学贷款制度实施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事业制度建设有值得参考之处。  相似文献   

9.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困难学生求学的一项重大措施,主要由各大银行具体实施。但由于此贷款是一项无担保的信用贷款,银行面临着极大的潜在贷款违约风险。因此,要推动助学贷款顺利实施,构建大学生个人诚信机制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
沈日晶  孙月 《理论界》2007,84(8):241-243
本文以信息经济学基本模型为研究框架,针对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制度,依照信息经济学中委托-代理模型解释助学贷款违约率过高的原因,以及在学生信用体制存在与否的不同情况下,银行与学生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即银行是否选择借贷,究竟借贷多少,学生是否还贷等问题。结论表明,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提高银行对于助学贷款的自主程度以及信用体系的尽快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11.
自从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政以来,助学贷款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解决了银行惜贷问题,贷款金额有了较大增长,越来越多的贫困学生在这一政策中受益,然而贷款违约率却一直居高不下,本文探讨了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现状及违约原因,提出了提高国家助学贷款偿还率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关于助学贷款风险控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风险较大,导致商业银行普遍不愿发放助学贷款。人们普遍认为银行助学贷款的制约瓶颈是大学生信用差,而事实上是由于目前助学贷款制度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利用社保基金信用体系,向贫困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能够从制度上遏制助学贷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国家助学贷款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近几年的发展很不顺畅,主要是由于信用缺失、就业压力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助学贷款的风险较大,影响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症结所在,提出有效防范并化解风险的措施,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已成为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但近几年的发展很不顺畅,主要是由于信用缺失、就业压力以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助学贷款的风险较大,影响了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因此,分析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症结所在,提出有效防范并化解风险的措施,使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已成为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用档案与助学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在校的全日制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学生、第二学位学生、研究生发放的一种无须任何抵押和担保的信用贷款.该项政策实施几年来,使数以万计的贫困学生通过"绿色通道"步入国家的高等学府.但是,由于部分高校助学贷款的还贷违约率超过20%,相关商业银行对违约高校亮出了借贷红牌.  相似文献   

16.
制度分析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助学贷款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认识的偏差,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与理论形成了强大的反差,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加强制度建设无疑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开发家庭及生源地贷款制度、完善学生减免还款制度、强化银行责任制度及建立国家担保制度,可以促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生源地助学贷款逐渐步入还贷高峰,违约贷款的防范势在必行。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分析,还贷行为和违约行为产生的机理是借款人还贷心理的外显,是还贷心理、环境因素及行为发生发展的控制因素与动作结果构成的还贷行为的选择。从行为发生机制上找到学生违约现象的根源和起因,将有利防范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18.
国家助学的贷款和还贷过程是商业银行和学生之间的博弈。在贷款时,双方是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规范贷款政策、提高商业银行甄别能力、增加绩差学生的粉饰成本,有利于提高贫困学生贷款的机率;在还贷时,双方是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降低银行的追款成本、加大对违约学生惩罚力度以及建立学生的信用档案、增加对学生的自我约束机制,有利于提高助学贷款的还贷率。  相似文献   

19.
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内涵及构成,解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并检查它的结果,旨在对这一制度做更深层次的探讨,分析它存在的缺陷,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应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存在不少问题,阻碍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成功经验,提出增加贷款种型、考虑供给方利益、合理设计产品等措施,以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