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蒙古孛额教的尚黑习俗白翠英众所周知,蒙古人历来崇尚白、蓝颜色。而忌黑色,以黑色代表邪恶、恐怖等等。然而,蒙古人生活中以黑(哈日)称谓的词汇是很多的,往往把黑色作为力量的象征。如:哈日乌苏(黑水)、哈日旦(红茶)、哈日沙新(萨满教)等等举不胜举。同时还...  相似文献   

2.
蒙古民族同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拥有其独特的习俗和方法认识自然、规范自然和改造自然。本文将从蒙古族传统长度测量、传统时间计量和传统空间方位测量等三个方面介绍蒙古族传统计量。早期蒙古族对长度测量与时间的计量方法主要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得来,因此在早期其实用性很强,然而对空间与方位测量的表达主要蕴含象征与寓意色彩,因而其实用性较弱,但可促使人们更深刻的了解蒙古族传统文化与习俗。蒙古族传统计量呈现出的少数民族原生态特色,为研究少数民族传统计量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3.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尚白原因及表现方式李自然蒙古民族崇尚白色是众所周知的,他们把白色视为圣洁、吉祥、长寿和善良的象征,那么,蒙古民族何以尚自呢?多数学者认为这与蒙古族长期食奶有直接相关①,笔者则理解其尚自与崇拜天有关,故略陈己见,以期与诸同仁共同探讨。蒙古族尚白最...  相似文献   

5.
清朝将蒙古族划分为八旗蒙古政》藩蒙古、内属蒙古三种管辖体制,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司法制度以及不同的法规。因此,它们呈现不同的社会风貌和发展趋势。①在清朝,由于外藩蒙古活动的地域辽阔,几乎占半个中国之大,其人口占蒙古族总数的绝大多数;由于外藩蒙古保持了蒙古族固有的尚武精神、游牧业生产和传统风俗习惯,成为蒙古族的象征。因此往往引起误会,认为实行了外藩蒙古的盟旗制度、王公制度和扎萨克制度,是清朝统治蒙古的唯一的政治制度,从而忽略了八旗蒙古和内属蒙古两种体制,并由此产生许多误解。比如有的学者大谈清代的呼…  相似文献   

6.
在蒙古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有视酒为美好的象征的信念,所以每当喜庆之日必备酒,并摆设家庭的酒具以此作为吉祥、美好和祝福的象征。本文就蒙古人行酒礼之文化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素有"马背民族"之称,以马为载体和象征的蒙古族马文化渗透在蒙古人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是融入了蒙古人的精神世界。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变化,蒙古族马文化也不例外。本文将以蒙古族马文化为研究对象,探讨蒙古族生产生活变迁下的蒙古人与马的互动变化,试图指出以马文化为代表的蒙古族传统文化逐渐趋于减弱或消失的原因、影响以及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寿龄为人名是明清河湟地区各民族中流行着一种非常独特的习俗。这种习俗来源于西域民族和当地的蒙古族,其中尤以蒙古族的影响更为强烈。在河湟地区,这个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习俗却折射出丰富的历史,它不仅涉及到蒙古族、西域民族、女真族等众多民族的风俗,而且还展现了极为复杂的民族融合过程,它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河湟地区的社会及风土人情提供了鲜活的社会档案。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的狩猎习俗波·少布狩猎,是蒙古人经济生活的重要形式。蒙古人的狩猎,早在蒙古部统一前就有文字记载。居住在森林中的蒙古人,无疑是以。狩猎为主,“甚至有些部落的名称都与狩猎业有关。贝加尔湖附近的宝勒合真部,就是“捕貂者”之意;客勒木真部,即“捕青鼠者...  相似文献   

10.
公元十世纪前,蒙古族是处在原始社会,而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国家以后,即步入了早期的封建社会,这在蒙古史的研究者当中是没有异议的。但在其间的十至十二世纪,蒙古族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抑或曾形成了奴隶制,目前却还没有一致的结论。我个人初步认为,当时蒙古族是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氏族公社制度下,下面略述一点粗浅的看法,求正于蒙古史学界。当时,蒙古社会的生产力,无论在游牧的草原部落或狩猎的森林部落,都有所提高,但还是很低下的。作为蒙古社会生产力发展象征之一的畜牧业,还没有在经济部门中居绝对统  相似文献   

11.
清代嫩江流域的蒙古族王延华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子皇太极在统一北方各族时,极注重争取蒙古族。万历二十年(1593年)科尔沁蒙古等九部联军败于努尔哈赤之后,努尔哈赤推行“远交近攻”之策,优待、释放科尔沁战俘,使归本部,并进行政治联姻。从万历四十年(1612...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文学思维方式融汇在史诗文学、历史文学、训谕文学和佛教文学的作品中,表现为英雄崇拜思维、人神同在的萨满教思维、形象-象征思维、奇数思维、结构程序化思维、出世思维等不同的形式,支撑着蒙古族文学表达的思维框架,显示着蒙古族文学的民族特征,是研究蒙古族文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关于蒙汉杂居区蒙生的母语教学问题宝玉目前,在蒙古族青少年,尤其是城镇蒙古族中小学学生中,存在着丧失了母语或正在丧失母语的严重现象。从蒙古语教育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这个问题已成为蒙古族教育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并...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蒙古文字的产生、特点与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蒙古文字不但是蒙古语言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一种独辟蹊径的书法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结构、书写规则,体现了蒙古民族的民族性格,为蒙古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凝结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15.
张瑞东 《民族论坛》2012,(12):102-104
蒙古包是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传统居所,是其"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蒙古包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和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着蒙古人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婚姻家庭制度、社会伦理道德等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蒙古族的整体社会文化背景出发阐释和分析蒙古包的深层文化内涵,具体包括蒙古包外部圆形空间结构的象征意义分析、蒙古包内部空间规范秩序的社会文化功能等。蒙古包除了物质形式的功能外,它还承载着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社会秩序,继而以实在的形式重塑和再生产着蒙古族人与人、自然宇宙、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进程中,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是一种必然现象。这是其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带来的结果;是蒙古族聚居区人口大量流动的结果。具体表现传统服饰、传统饮食、传统生产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随之衍生出的一系列消极影响,比如,使用蒙古族语言文字的人数在大量减少;蒙古民族的民族特征开始弱化;蒙古民族的一些优良风俗在淡化等等要认真对待。为此,必须要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变迁怎样与现代化顺应的问题进行思考,在增强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其发扬光大的基础上,变革蒙古族传统文化使其顺应现代化要求。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的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民族性和民俗性融聚的代表,本文力图从蒙古族雕塑的艺术特征、雕塑的材质方面入手来分析其所体现的民族性,从蒙古族的生活用具、宗教信仰为切入点来阐释蒙古族雕塑艺术所体现的民俗性。蒙古族的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从这些物化的文化符号中我们可以洞察蒙古民族的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蒙古族雕塑艺术是蒙古族思维观念的物化表现,也是蒙古民族为世界雕塑艺术做出的可贵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杜尔伯特豪古书简述李成贵乌勒格尔(汉译为蒙古书)是杜尔伯特草原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株鲜花,它不仅是广大蒙古族人民文化娱乐的精神食粮,也是启发蒙古族人民大众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崇尚勇敢和力量,反对奸佞和邪恶的教育工具。现就杜尔伯特草原蒙古书的传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部蒙古族民间说唱艺术考略王迅中国蒙古族是民间说唱艺术有辉煌成就的民族。闻名世界的中国三大史诗有两部(10万诗行的《江格尔》与3万诗行的《格斯尔传》)①)一生、流传于蒙古草原。还有一个非常丰富的民间史诗、民间叙事诗群在蒙古族说唱艺术中闪烁光辉。从...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     
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多元融合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北疆。蒙古族的祖先可上溯到公元七世纪的始祖孛儿帖赤那。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落,建立了统一、强大,稳定的蒙古民族。其族称来源于某古族的自称“mongol”,意为“永恒之火”。蒙古族以游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