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茂民 《东岳论丛》2011,32(10):76-80
文学理论的学科性危机在于传统的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都呈现出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研究和文学理论的批评化无助于解决文学理论的这种危机,文化诗学的提出就成为一种必然。它作为一种文本阐释实践,是对于传统文学理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上的根本变革。它的提出,使文学理论研究回归文学本身,并且将能够给现代学术研究带来研究范式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走向阐释的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学科性反思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这里,文学理论并不是从来就被规定为阐释的.将文学理论规定为阐释的,就意味着它具有学科性或专业性、客观性或科学性、可操作性或技术性,这就要求一种求真的心态或科学主义的态度,同时也体现着为文学理论的言说寻找合法性的苦心.不过,事实上,在文学理论的功能问题上,仍充满了二律背反.  相似文献   

3.
去年《新建设》第10期上发表了陶德麟同志的《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几个问題》一文。陶德麟同志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一种认识是不是具有不依賴于人或人类的客观內容,是不是同一定的客观对象相符合,也就是说它是不是真理,这种事情,实践是能够确切地证明的。……这正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绝对性的表现。当然,问題还有另一面。科学理论中确实还有不能为实践所确切地证明的东西,那就是关于真理的适用范围问题。……真理界限问題归根到底还是可以依靠实践得到解决的,但  相似文献   

4.
文学·文化文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问题(五篇)主持人:董学文(1·3)文学理论研究怎样才能科学董学文(1·4)文学理论的客观基础和本质特征冯宪光(1·6)文学理论科学性:人文性、知识系统性与方法可靠性马龙潜(1·9)文学理论批评化:趋势与问题赖大仁(1·11)能在能知能言———文学理论科学性的价值论叙述盖生(1·13)论莫言的民间心理建构及其创作镜像周红莉(1·16)物质·性别·城市·精神———当代文学中关于“屋”与“人”的四重文学话语邓玉环(1·20)文学语言的色彩美雒海宁(1·24)现代文学:学科历史与未来走向———吴福辉先生访谈录吴福辉邵…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已然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文化语境和文化样态,它对文学理论研究的影响非常深刻,它使得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研究目的都发生了转型,走向了大文学理论。大文学理论是一个借以概括20世纪90年代文学理论转型之后的文学理论知识型。大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不局限于文学,研究方式是跨学科的、阐释性的,研究目的是为了理解外部的社会历史文化世界和养成实践型的心性人格。大文学理论转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论证,依然是一个需要文学理论界予以关注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史学与文学的共同对象与主题.文学重在表现历史真实,史学则既要再现历史事实,也要表现历史真实.事实与真实、再现与表现是厘清史学与文学关系的核心概念.史学内在地包含文学,但史学并不因此失去客观性与科学性,历史真实的概念归根结底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7.
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形势不容乐观.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科学精神的缺乏.我国的文学理论有着系统地被重置为在许多西方文学理论中都可以看到的类似形态的危险.文学理论倘若没有自己的学说和独特观点,没有秉持本土需求和有特色的理论,那"对话"也是虚假的.文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能够给出相对有效或科学的方法和认识,它的尊严和信誉就产生在这里.因此,态度问题也至关重要.文学理论像自然科学一样,自主研发能力和原创能力的大小,是最终决定其命运的.  相似文献   

8.
从七十年代开始,我国有人对通过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基本特征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并把文学的基本特征归之于表现情感.随着文学主体性理论的传播,文学“情感特征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笔者认为,文学“形象特征说”虽属传统文学观念,但不应否定.文学的基本特征究竟是什么?这是文学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无论是从文学理论科学体系的建构,还是从指导文学实践来说,都需弄清楚.1文学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文学创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人们提供审美对象.文学要真正成为审美对象,它就必须适应美感认识的需要,具备美感认识发生的条件.美感同其他认识一样,是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人要认识某个特定对象的美,首先是以感知的方式去感知对象.任何美的对象都有一定的感性形象,人们正是因感知对象的感  相似文献   

9.
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理论格局.知何确认某种理论是否具有科学性,如何在多种理论的比较中判定一种理论比另一种理论更具有合理性,“元理论”的研究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视角.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元理论”特别强调理论研究的科学性、超越性、整体性特征,从而把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方法的可靠性看作科学的基本属性.我国的一些学者借鉴“元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开始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概念进行清理,并注重对文学理论体系建构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研究,其目的仍然在于更客观、更合理地揭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科学性是文学理论追求的一个价值目标,就是要确定文学理论的基本研究对象,起码的学科边界和性质.而文学理论的价值论研究,就是把价值论的诉求明确为实现文学理论科学性的一个梯度,主要通过研究文学理论何以能在,何以能知,何以能言的问题来完成.从而规范文学理论的学术惯习,促成有效积累,使文学理论的科学性又增加一道学理保障.  相似文献   

11.
在对近三十年中国文学理论的追溯中,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的线索时隐时现.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既是文学理论反思自身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学理论发展自身的必要条件.这一层面的研究要致力达到的目标就是充分解释文学理论.这种解释的充分性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中国文学理论界日益关注的一些更为深入的问题,并非都是文学理论本身所能够回应的.文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是对文学理论的历史化和知识化,能够在一些问题的解答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方法问题对于探讨相关文学理论形态与现象的形成显然是重要的.就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形成而言,学界以往的研究存在揭示其"内在理路"和着眼于社会历史分析这两种基本路向.其实,从特定角度来看,主体性文论现象的形成还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由此,有必要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之进行考察.在具体文学对象的研究中,不同方法的运用,也就自然会因之得出一些差异性的理解.显然,这对于有效地拓展、丰富和深化文学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学理论对于文学的解释模式除了包蕴价值模式外,还包蕴着逻辑模式,对文学理论解释中逻辑模式的揭示与研究是使文学理论走向自觉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从文学基本理论的视阈来看,文学理论解释具有三种基本逻辑模式:因果模式、时间模式和功能模式。它们各具特点,共同存在于文学理论解释的话语形态中,成为文学理论科学性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是其固有的内在品格,同时,其科学性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文学理论科学性的相对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具有弹性,二是具有历史性。我们应该以科学性为基础把人文性统一起来,即强调科学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文学理论的人文性、个体性和主观性是可以而且应该被统摄在科学性之中的。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比较关注且存在较大争议的话题。后文化研究时代,有关文学理论的讨论涉及文本转向、文学性、文学理论服务的对象以及文学理论的实践性等问题。相比文学实践,后文化研究时代的文学理论知识生产凸显出特有的"独立性",即文学理论知识并不完全源于文学实践,而是具有不同于文学实践的"先验性"。而且,文学理论的"独立性"又是伴随着从"文学理论"到"理论"这一话语逻辑的流变过程呈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的主题问题,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有的文学理论教科书认为主题是"作者通过题材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或者说"主题是指通过作品中描绘的社会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直至现在,我们一些文艺理论著作和论文还在重复着这种观念,认为主题是作品的客观属性,它们生成以后就永世不变;主题的发生只能是作者的创造,和读者无关.这是否符合文学创作和文学欣赏的实践,究竟有多少科学性?随着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的传播,随着文学观念的不断变革和更新,人们理所当然地要对它提出怀疑了.  相似文献   

17.
过分弱化或遮蔽文学及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这是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一个重大偏失.文学及文学理论虽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领域,在一定的程度上拥有自己内在的逻辑,但它又植根于社会政治场域,并与社会政治场域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凝望、相互介入的关系.所以,政治维度理应成为文学理论建设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却对这一维度进行了弱化、遮蔽,致使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出现了新的重大曲折.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推动了文学创作私人化倾向的发展以及文学与现实之间的隔膜化,削弱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使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出现了理论盲区;造成了文学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隔膜化.  相似文献   

18.
科学以及科学性,是一个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把科学理解为一种知识的生产,则文学理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科学。文学理论的知识,固然有理解和体验的成分,但是这知识的呈现却遵循人类思维与表达的一般逻辑,是科学的,而不是主观随意的。科学性要求文学理论:具有相对明确的知识探求领域;具有叙述的逻辑性和规范性;以理论的方式达到对感性经验和常识的超越。科学性,不仅是文学理论对自身言说限度警觉的根据,也是提升其解释功能的保证。而问题意识的澄明,实证与思辨的统一,事实与价值的统一,以及揭示本质、规避规律等,是开拓文学理论科学性新境界有赖彰显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主体性思想的局限性极为明显,但其理论指向也非常鲜明.对于人本身,即作为社会个体的人的主体性的呼唤、确证和伸张是这一思想形态的根本性蕴涵;同时,它也内在地指向对文学自主性的诉求.从学理上说,正是这种双重理论指向的存在,才使得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的提出以及围绕着它而展开的广泛论争成为了一种瞩目的文艺现象和思想文化现象.在当前所谓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学科危机的语境中,深入研究文学活动中的主体性问题和强调文学的自主性显然还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金永兵 《云梦学刊》2011,32(4):76-80
科学性是文学理论学科现代性的主要表征,而科学性的表现与获取路径都与科学、合理的文学理论范畴体系建构密切相关。加强范畴研究,既可以对已有理论成果归纳总结,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效积累,同时,它也能在这种综合中实现对理论难题的掘进与拓展,而且,它还可以从根本上改观我国文学理论研究的某种混乱局面,强化文学理论学科的科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