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八大报告在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理政总体方略的同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勾画了中国生态法治建设的路线图。其目标是确立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生态环境法治系统,任务是将生态理性纳入法治运行轨道,路径是健全和完善生态法治的制度与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6,(11):38-41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紧紧围绕贯彻十八大精神,提出新时期党和国家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全面"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以"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指向,是实现两大目标的战略抓手。也是构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领会和贯彻好"四个全面",要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认识和理解它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的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 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价值力量的支撑, 都需要有凝聚社会意志和力量的核心价值观, 这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 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立足新时代、新阶段的历史方位, 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脉络, 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创新发展, 应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新挑战, 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伟  苏岸 《学习与探索》2023,(5):1-10+186
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保持政治稳定性、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机制。在中国共产党推动调查研究机制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过程中,“调研政治”运作模式应运而生。其生动反映了通过调查研究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政治共识,继而规范治理行为、提升治理能力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内在机理,二者有着循序渐进、互为条件的逻辑关系。基于“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这一前提而生成的“调查研究—认同聚合—科学决策—推动落实”的运行机制,彰显了“中国之治”的治理智慧。“调研政治”这一概念性图式高度概括了“中国之治”的独特逻辑和制度优势,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智慧的重要旗帜。  相似文献   

5.
魏崇辉  李钰鑫 《创新》2021,15(3):49-6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党的建设思想,对学术界党的建设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CiteSpace可视化的分析方式,以2014—2020年CSSCI数据库中引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党的建设文献为对象,从引用数据、引用趋势及论文发表年度分布、论文基金项目分布、发表论文机构分布、载文期刊分布等方面可以较为直观地展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党的建设研究的影响力以及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影响下党的建设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5,(7):35-40
公民身份理论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并有助于形成一种政治发展理论的中国话语。它不仅能够从其权利发展维度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予以历史性的分析,也能够从其参与行动维度对政治发展动力予以逻辑性的分析,实现历史与逻辑研究的有机结合。在公民身份视角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在逻辑体现为民主政治与民生政治的双向互动,选择的是市场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相互交叉选择性演进的发展次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动力机制体现为体制内外的双向作用:公民身份作为国家主导的制度安排形成政治发展的体制内动力;公民身份作为公民呈现的参与行动形成政治发展的体制外动力。  相似文献   

7.
《探求》2017,(1)
"四个全面"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其思想实质及其内在逻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直接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制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四个全面"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落实,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8.
刘勇 《社科纵横》2012,27(12):8-9
党的十八大首次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由原来的“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并且强调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之中,这表明我们党在长期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主动顺应世界文明发展趋势和时代发展潮流,又一次与时俱迸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7,(6):6-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就是当今时代蕴含着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逻辑方面,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产物,在理论逻辑方面,这是社会主义的具体形态。从历史、理论逻辑方面,我们可以将习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想看作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或创新,这属于一种具有历史性的承续,是当今世纪我国马克主义发展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经济运行机制问题。本文试图结合学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为《决定》)的体会,并通过分析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互相关系,探计如何选择有效发挥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作用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治国理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当代中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陶君平  张翼洲 《探求》2005,(Z1):36-37
执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治国理政,必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全的执政权力监督机制.这是共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5):13-17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体现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芒。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坚持和运用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使之成为这些年来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征,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8,(3):1-5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肥沃土壤之中。习近平从传统文化中、从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智慧中寻求有益的启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升华传统文化、传统治国智慧,构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治国安邦之道。  相似文献   

15.
李烨红 《探求》2012,(6):36-41
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历史观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探索,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历史与现实的把握。社会矛盾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本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视角,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矛盾有不同的特点,解决方式和途径也有独特之处,主体性因素地位和作用的发挥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世界上的政党政治主要有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两种形式。中国社会主义政党政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两种形式,即对中国共产党而言的执政党政治和对中国各民主党派而言的参政党政治。中国参政党的基本特性是政治目标的趋同性、治国理政的参与性、成员构成的精英性和基层组织的松散性;中国参政党的主要作用是合力作用、协商作用、监督作用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10):58-61
中国传统思维,是人类文明的巨大精神财富,蕴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知和实践能力,珍藏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它具有整体性、辩证性、模糊性、直觉性、人伦性的特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学会从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把握思维规律,从传统思维中汲取智慧,灵活巧妙运用,做好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前,我们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就是要充分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意义,并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及与民主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9):28-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的战略部署,明确地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他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提出了科学系统的法治思想,对我国法治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主要论述了邓小平法律思想的来源、内容及时代价值,以期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是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