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事诉讼证据体系应随着社会变迁不断发展完善.明确测谎结论证据属性的必要性源于民事诉讼对发现真实目标追求的复归和当事人缺乏诚信、滥用诉权行为严重的现状.测谎结论的证据化与证明责任理论并无冲突,与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亦不矛盾.测谎结论属于间接证据,需要其他证据补强.  相似文献   

2.
有关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两项规定的出台,对我国刑事证据的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有关证据概念的定义以及证据属性的定位,仍然存在着诸多争议。学术界中有关证据概念存在着事实说、统一说、根据说之异议,而在证据属性上则包括了真实性、合法性、相关性的争论。但是,现实法律中,在证据的概念和属性上则分别恪守着事实说和真实性的定位。这种在证据概念与属性认知上的不同差异,不利于现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应用。依据学理上对证据概念和属性的分析,可以发现,证据就是事实,其唯一属性是真实性。而合法性与相关性则是法律上判断证据有效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刘莉  黎亚薇 《社科纵横》2014,(10):54-58
电子证据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而衍生起来的一种新型证据形式,在刑诉法修订前,学界一直对电子证据的定位和定性争论不休,2012年3月通过的新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将"电子数据"新增为一种证据种类,从而解决了电子证据的证据属性问题,标志着电子证据的法律地位在中国刑事诉讼法中的确立。但电子证据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仍缺乏相应的法律规制,尤其是刑事电子证据的可采性在立法上缺乏明确的规则,导致其在实践中的适用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构建中国刑事电子证据的可采性规则,是刑事诉讼制度和证据法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人们在读小说时,一方面清楚自己读到的一切不过是虚构的,不是真实的;另一方面,又必须把小说看得具有真实性。这样,就对小说的真实性提出了题问:它在哪种程度上,用哪种方法描写真实世界?世界在哪种意义上,以哪种方式出现,才成为小说真实的参照对象? 我们看不到小说的真实,但我们知道小说具有真实性,知道小说内的事物暗示着小说外的真实。就科学角度而言,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是没有共同可感的形状的,只存在着一种符号与真实的关系。小说虚构在我们周围建立起的并不是具体有形的真实整体,而是一种真实与虚构事物的关系。这种关系改变了我们对于现实事物真实看法。  相似文献   

5.
就法律规范层面而言,鉴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法律属性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证据的收集方式,一是权力的行使方式。鉴定的这两种法律属性的价值追求是不同的,作为证据收集方式的价值追求是“公正”,而作为权力行使方式的价值追求是“效率”。从涉及刑事诉讼鉴定不同阶段的法律规范分析来看,鉴定正逐步从权力行使属性为主导向证据收集属性为主导过渡,但要真正实现其证据收集这一本质属性的回归,其前提是《刑事诉讼法》的价值追求的变化,即从“效率”到“公正”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卢青峰 《社科纵横》2010,25(9):63-67
证人证言作为中国民事诉讼中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其真实性对于法院查明案件事实、完成诉讼目的、实现司法公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应通过确立证人宣誓制度,改革和完善质证模式,加强对证人伪证的制裁以确保证人证言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7.
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应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善长久以来电子证据真实性审查认定存在的问题。但技术并不能保证绝对真实,技术上的真实与诉讼所求的案件真实也非完全对应关系,由区块链存证技术引发讨论和吹捧的“技治主义”在理论根据与技术支撑方面都存在缺陷。电子数据区块链存证在证据法上的本质是电子数据的技术性鉴真方法,区块链存证技术应当回归到工具价值层面,确保存证平台和存证技术的规范性,同时需明确不同形式的区块链存证在真实性上有差异,对其所存在的安全问题、效率和成本问题也需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予以解决,未来区块链存证不仅可以用于实体纠纷,还可以用于程序性事项存证。  相似文献   

8.
历史剧真实性新探——从郭沫若的历史剧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不同意以历史事实去衡量历史剧真实与否的标准。认为历史剧既然属于艺术,它的真实性必须从艺术本体角度去探求。当历史材料作为历史剧的素材后,它首先受到作家主体精神的渗透,然后又受到戏剧体裁审美特征的规范,而后,在当代作家和历史素材之间会发生当代“视界”和历史“视界”的双向融合,形成历史剧的主体性、假定性和当代性真实内涵。历史剧的主体性真实、假定性真实和当代性真实的综合实现,并且通过观众的鉴赏、认同,产生出认同性真实。因此,历史剧真实性是一个丰富、复杂的流动过程。  相似文献   

9.
刘广三  薛明月 《创新》2018,(4):50-57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案件的程序和实体处理结果.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能够阻却警察违法的说法出自于美国的学说和判例,也就是通过排除非法证据的方式来确保警察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能够遵纪守法,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对公民权利造成侵害.实践中发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防止警察违法的作用,需要在立法上和司法上同时满足必定性、及时性与严厉性.我国从侦查到审判的诉讼过程虽然也注意发挥该规则防止警察违法的作用,但是该规则本身具有内在局限性和外在因素导致的缺陷,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理想,仍需要采取措施来完善.  相似文献   

10.
龚大春 《社科纵横》2008,23(10):79-80
目前,关于证据本质的探讨不够充分,相关论述并未在哲学层次上揭示证据本质,以至未能有效指导证据制度的建立.本文试图从哲学层次上探讨证据的本质,认为证据的本质是信息,且具有人类意识性、载体人工性、内容片面性和传递方式法定性等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11.
诉讼证明“真”的标准体系的科学重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吸收符合论、实效论、融贯论、语义论等真理学说的理论精华并对客观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等证明标准理论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真的标准体系: 真的保证性标准就是“命题与事实符合”,它是对真的规定,是真的识别标准;真的核证性标准由真的证实标准和真的证明标准两个部分组成,真的证实标准就是“命题与经验证据符合”,真的证明标准就是“命题与科学证据符合”,它们是对命题真性的提示和展现,是真的证成标准;真的有效性标准就是“命题与实体法律规范和程序法律规范符合”,它是真命题的“有用性”、“能用性”的评价标准;真的现实的合理的可接受标准就是“排除一切合理怀疑”。这个标准体系澄清了以往证明标准问题上的理论混乱,使真的各种标准在诉讼证明实践中各归其位,各司其职。作者认为,这种标准体系才是科学的完整的,因而也是司法实践应当遵循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2.
司法公开是我国当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现有司法公开理论研究大都指向法院应该做什么,却忽略了与司法公开利益相关的当事人有权做什么,弱化当事人的司法公开救济权是权力意识主导的司法公开改革所必然带来的结果。司法公开改革应还原其权利属性,将诉讼视角引入其中,确立司法信息公开行为具有可诉讼性,赋予当事人司法救济权,否则改革难取得进展。对于司法信息公开诉讼的类型,可将其纳入行政诉讼范畴。  相似文献   

13.
林轲亮 《社科纵横》2013,(5):102-106
民事证据声请中的当事人具体化义务要求当事人应当将证据声请事项具体化;该义务以辩论主义、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为理论基础;其正当性在于防免证据声请的抽象化、诉讼相对人防御的可能性及证人利益的自我保护性、法官进行证据调查的良好实现;应当将其界定为分层、有界以及完备的具体化义务;中国关于证据声请的立法以及司法存在诸多不足,应以具体化义务为基础,结合其他程序和制度进行相应完善。  相似文献   

14.
诉讼文化论——兼谈中国诉讼法制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文化是随着国家、法律的产生和司法救济手段的出现而产生的;建立在自由、平等、权利等基础之上的西方诉讼文化以保护个人权利和利益为宗旨,而在小农经济和宗法伦理关系下孕育的中国诉讼文化以追求和谐、反对争讼、维护特权为价值目标;从清末到民国所引进和移植的外域诉讼制度,由于受到中国传统诉讼文化的顽强抵抗而难于对其产生影响;当代中国诉讼文化结构内部亦存在着制度与观念的冲突,从而导致理想诉讼文化与真实诉讼文化的错位。因此,改造或重构国民诉讼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使其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是实现我国诉讼法制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张红艳  叶泉 《社科纵横》2010,25(8):67-70
证据是诉讼的基石,诉讼是证据的博弈,一切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而展开。然而,在实践中,由于证据的运用不适当,冤假错案频频见诸报端,因此构建中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势在必行。而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证据规则,必须分析本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其它国家的立法经验,才有可能制定出既合乎本土特征又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排除规则。  相似文献   

16.
关键日期是以争端中特定时间前的法律情势作为确定待查事实范围和评估争端可诉性的标准和尺度。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可从权利取得和权利转移两个层面来看待。中日的领土取得主张在日本声称实施先占时形成对立。在领土主权变更问题上,中日实际上没有对领土主权转移形成主张对立,无须为此再确定关键日期。钓鱼岛领土主权争端可以日本阁议决定先占的时间作为关键日期。由此,中国主张的证据可采性和证明力优于日本主张的证据,日本所谓"有效控制"行为不具有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7.
邓和军 《社科纵横》2008,23(3):81-84
当作为诉讼客体或虽不是诉讼客体但对诉讼客体有重大影响的行政行为出现在诉讼中时,法院必须审查其真实性,但不一定审查其合法性.法院惟有在行政诉讼中才能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法院在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时,除非法院依法另行裁定该行政行为无效,该行政行为仍然有效.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诉讼法学界关于讼诉证据的性质或特征的争论,主要表现为所谓“二性说”和“三性说”之争,而且争论主要在刑事证据的范围内进行。在这里,本文首先就这两种观点及其论证做些必要的分析。不管是“二性说”还是“三性说”的论者都认为“客观性”和“相关性”是我国诉讼证据(或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征,而且论证基本相同。从他们的论述中可以发现,无  相似文献   

19.
一 文艺的真实性,一向是美学领域经常关注而又意见纷纭的一个问题。它的实质是怎样看待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生活美和艺术美的关系问题。  究竟怎样看待文艺的真实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从文艺的特质出发来探讨文艺的真实性内容;而不能只一般地谈论文艺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 文艺是现实生活在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衡量文艺的真实性,首先要依据生活本身。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列宁:《哲学笔记》第49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并不是任何现实的真实都可以作为文艺作品的内容因素;而构成具体作品的内容因…  相似文献   

20.
相龙烽 《学术交流》2012,(7):153-156
在美学观念下,隐喻与象征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稳定性与多变性。隐喻多种意义的出现,使文本表达具有丰富性与可理解性,但同一意义的高频出现,就驱使其成为具有稳定意义的象征。二是形而下属性与形而上属性。象征是形而上的,形式与意义天然具有联系,而隐喻则是形而下的,形式与意义可以在具体事件中随机组合。三是情感性与逻辑性。隐喻对人类认识能力产生作用的首要条件就是其天然具备的情感性。但是,象征对情感的要求并不是按照人们的日常理解进行的,象征并不注重情感的具体理解,而只在乎情感表达的方式是否符合逻辑。这三个方面在《圣经》中都有着具体而充分的文本与意义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