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蒲松龄是我国清代的文学巨匠。他的《聊斋志异》闻名中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珍品。 对于蒲松龄的族别,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认为,蒲松龄应是回族人的后裔。考略如下: 一、蒲松龄在《族谱序》(路大荒整理《蒲松龄集》三卷)中云: 吾族为般阳土著,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  相似文献   

2.
谈《聊斋志异》黄炎熙抄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世硕教授是海内外著名的聊斋学专家 ,出版的《蒲松龄著述新考》、《蒲松龄评传》 (合著 )等专著和论文 ,在学术界反响强烈。这篇文章所谈《聊斋志异》早期抄本的作者 ,及其借以转抄的另一抄本 (已逸 )的作者 ,都是福建人。本刊特约请袁先生撰写此文 ,并希望借以搜集已逸原抄本的查找线索  相似文献   

3.
淄川区黄家铺乡店子村《续修高氏支谱序》云:吾高氏者考自老谱,始祖讳佑之,原籍河南省归德府考城县,元顺帝间以军厅筮仕济南.未几而无废矣.始祖遂占籍于淄之城乡蒲家庄居焉,即今之店子庄也.相传其时与蒲姓契结同心,订金兰之好,彼遂以庄赠焉,此我高氏所由来也.店子村以高姓居多,又称高家店子.其位置在淄川城西北,距淄川城约五华里.以上序文中提到的“蒲姓”应即蒲松龄的远祖.并且,据以上记载,在元代蒲姓不是居住于现今蒲松龄故居所在的淄川城东的蒲家庄,而是居住于城西北的蒲家庄,即现今的店子村.蒲松龄故居所在的蒲家庄,原名满井庄.只是因为蒲姓日繁,到明末才更名为蒲家庄.蒲松龄《族谱序》云其蒲氏“祖墓在邑西招村之北,内有谕葬二:一讳鲁浑,一讳居仁,并为元总管”.路大荒《蒲松龄》一文说蒲鲁浑的林墓“在淄川县城的西北五里,华表、翁仲、墓碣、茔坊都巍然尚存.”(载1957年1月号《前哨》月刊,转见《蒲松龄年谱》附文)招村在店子之西,二村相邻,相距不过一华里.现今蒲氏祖墓已荡然不存.笔者访问了数名古稀老  相似文献   

4.
回族神话问题,已成为民间文学学者们争论、关注的一个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围绕回族有无神话而展开的,目前所提出的观点大致有下述几种: 〈一〉认为回族有神话。其依据是当今在回族群众中流传着诸如《阿丹与好哇》、《阿丹寻火种》等神话。他们认为流传在回族群众中的这些神话已被人们承认和接受,变成了他们文化的一部分,所以说回族有神话。 〈二〉回族神话外来说。他们认为,回族是元代以后形成的民族,离神  相似文献   

5.
一蒲松龄对于美的论述很少,而且多限于具体的对象,比如女性之美,文章之美和风景之美等等。他认为美纯粹是“心之所好”,是主观意识的产物。他在《聊斋志异·吕无病》中说:“毛嫱、西施焉知非自爱之者美之乎。”他在《毛狐》中又借狐女之口说:“子思国色即是国色”。从“幻由人生”出发,他甚至认为“一曲歌来,文武衣冠皆入梦。三通鼓罢,穷通妍丑尽成空。”(《聊斋文集》卷十)干脆把美和丑都看做是虚幻的空无。蒲松龄这些关于美的看法,自然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美学体系的,同他在哲学上的主观唯心主义一致。因为他一则说:“天地在大化中,不啻旦暮之在天地;大化在方寸之  相似文献   

6.
对婴宁名字来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种观点:来源于《韩非子》、来源于《庄子》、来源于李贽"童心说".在三种观点中,影响最大、解读最准确的是《庄子》说.蒲松龄根据人物性格将其命名为婴宁,现在的研究者却大多认为蒲松龄以此名字表现哲理,有过度解读之嫌.  相似文献   

7.
11 .回族思想文化史研究。思想史主要表现在对回族伊斯兰学者“以儒诠经”之汉文著述活动的研究。伍贻业《从王岱舆到刘智的启示和反思——— 1 7世纪中国伊斯兰教思潮》(《中国回族研究》第 1辑 ,1 991年 ) ,余振贵《从 <清真大学 >试论王岱舆宗教哲学思想的特点》(《中国伊斯兰教研究》 ,青海人民出版社 1 987年 ) ,冯今源《(来复铭 )析》(同上 ) ,金宜久《论刘智的“复归”思想》(《世界宗教研究》1 990年 1期 ) ,罗万寿《试析中国伊斯兰哲学的“真一”说》(《西北民族研究》1 996年 1期 )等文较有代表性。讨论回族伊斯兰教苏非思想的文…  相似文献   

8.
日本寺田隆信教授寄赠其近著《明代泉州回族杂考》,文内主要根据厦门大学傅衣凌教授赠送、泉州市泉州历史研究会和晋江县陈埭公社回族委员会合编的《泉州回族谱牒资料选编》《一九八○年八月印)一书所包括的陈江丁氏、荣山李氏、清源金氏、燕支苏氏四种族谱资料,着重讨论了从《陈江丁氏族谱》中关于丁姓回族的来源、历史和信仰诸问题。因为寺田隆信教授只根据这本族谱资料,论述难免受到限制。泉州地区是福建回族的聚居地,据一九八三年统计,在全省回族38,258人中,泉州地区占有绝大部分,约26,730人,其中泉州市只1,105人,以晋江县13,299人(主要集中在陈埭镇)、惠安县11,916人(主要集中在白奇一带)为最多。此外,南安县有284人,德化县有49人,安溪县有45人,永春县有32人,人数较少。因此,讨论泉州回族的来源和历史,除晋江陈埭外,惠安白奇也应是一个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从“聊斋”到“磊轩”“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蒲松龄长孙立德在《聊斋志异》的跋语中说:“先大父讳松龄,字留仙,号柳泉。聊斋,其斋名也。”后来又转而成为蒲松龄的别号。但何时起以及何以命名为聊斋,在蒲氏的诗文中却未见著录。从康熙已未(1679)撰《聊斋自志》的年代推算,那么至少在蒲松龄四十岁以前,就已把他的书斋命名为聊斋。后来也曾有人释斋  相似文献   

10.
蒲松龄的自然观评析史龙身历史名著《聊斋志异》历来被认为是一部短篇小说集。笔者认为,《聊斋志异》同时也是蒲松龄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部札记。在该书中,直接记录自然现象和科学事实的有一百二十余篇,间接记录自然科学现象的近二百篇,它们集中反映了作者的自然...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的《促织》是一篇优秀的古典短篇小说,历来入选为中学语文教材,讨论它的文章已有不少。本文试图就小说的主题思想、艺术成就以及它的局限性,补充几点零碎的意见。 一 蒲松龄的《促织》深化了反苛政的主题 《促织》是一篇抨击封建苛政的檄文。揭露苛政扰民之害,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主题之一。在中学教材里,诸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都属于这类作品。而蒲氏的《促织》,在这一传统主题的发掘上,有着独到的地方。小说通  相似文献   

12.
白寿彝创议     
为了推动回族史研究工作,抢救文献资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回族)最近倡议,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或其直属研究单位带头,在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内设立回族史研究室,用三年时间编写一部约一百万字的《回族人物志》,并创办《回族史资料》丛刊。 《回族人物志》的资料,主要是《元史》、《明史》、《清史稿》、《清史列传》、《碑传集》、《续碑传集》和明清一统志、省志、州府县志等书。  相似文献   

13.
田泽长先生的《蒲松龄和陈淑卿》一文对蒲松龄所撰《陈淑卿小象题辞》作了一番诠释和考证之后,得出结论:陈淑卿乃是蒲松龄于刘氏之外的另一位在患难中结褵的夫人,《题辞》“表达了他和陈淑卿生死离别的情感”。 可是,我们细读《题辞》,並参考已知的蒲氏生平材料,怎么也无法得出“田文”那样的结论。我们认为:蒲松龄决没有经历过这么一段不寻常的遭遇,《题辞》并不是他为悼念亡妻而作,而是应别人请托代写的。  相似文献   

14.
畲族,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安徽和江西等省,全国约36.8万多人,广东仅有3千多人,约占全国畲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但是,居住在福建等省的畲族同胞则流传着:“当初出朝在广东”,“广东路上有祖坟,进出蓝雷盘子孙”等历史故事和歌谣。因此,其它省的畲族同胞对广东畲族居住的地方,特别是粤东凤凰山怀有向往的心理,认为广东是他们远祖的发祥地。全国各地的畲族不分地域、不分姓氏,共同崇拜同一远祖,“盘瓠”(盘护或高  相似文献   

15.
临水夫人陈靖姑是福建民间信仰崇拜的女性神,她和天妃妈祖都是神怪小说关注的题材。据徐晓望先生《福建民间信仰源流》一书介绍:“清代福建民间广泛流传临水夫人的故事,福州的说书人爱说《临水平妖传》,书坊出版了《陈进姑传》,以上二书现已散佚,唯有长篇巨著《闽都别记》中约有20万字的陈靖姑传奇。”(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335页)林国平、彭文宇先生在其所著的《福建民间信仰》中也说:“在清初就出现了《陈靖姑传》和《临水平妖记》两种专题白话通俗小说,其故事在说书人的不断渲染之下,广为流传。两部白话通俗小说的作者都未署名,《陈靖姑传》已佚失,不见存本,幸赖清末施鸿保《闽杂记》略有提及,使后人得知其一二。……《临水平妖记》也是从民间艺人评话故事中整理出来的传奇小说,大陆曾一度失传。近年闽台交流日益频繁,台湾临水夫人的信仰者回古田临水宫祭祀祖庙,带回台湾版的《临水平妖》一书,少了‘记’字。”(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73页)  相似文献   

16.
《子不语》(又名《新齐谐》)24卷,《续子不语》(又名《连续新齐谐)10卷,是清代前期著名学者袁枚编撰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它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沈起凤的《谐铎》、和邦额的《夜潭随录》、尹庆兰的《萤窗异草》等一样,都属于在蒲松龄《聊斋志异》影响之下涌现出来的笔记体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17.
《山西老年》2009,(2):28-28
蒲松龄即席吟诗骂贪官谁都知道,《聊斋志异》的作者是清代的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据说,毕际有非常钦佩蒲松龄,五次三番聘请他到家中任私塾老师。一天,毕际有设宴宴请退职回乡的尚书王涣祥,并请蒲松龄即席作陪。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编有剧本和俚曲若干种,《聊斋志异》多方面涉及戏剧艺术。本文探讨古代戏剧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一个侧面稽考蒲松龄的文学艺术渊源。作者认为:蒲松龄关注优人生活,深入了解戏剧作品和表演艺术,为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素材。《聊斋志异》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关系的安排、故事情节的构思都得益于古代戏剧,后人热心于把聊斋故事改编为剧作并大获成功,与此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省淄川县(现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聊斋志异》是一幅封建社会的风情画卷,蒲松龄在《青梅》的故事中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古代版的灰姑娘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如所周知,中国古代作家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方法之一,是摹拟前人的优秀作品。蒲松龄也曾采用这个方法来体认和吸收唐代传奇的艺术经验。他的《续黄粱》、《莲花公主》、《织成》、《葛巾》、《武孝廉》在唐传奇中有其蓝本。鲁迅先生说蒲松龄“抚古”、拟唐人小说,强调了蒲松龄学习唐代传奇的事实,揭示了《聊斋志异》的主要艺术渊源。蒲松龄自己在《聊斋自志》中也把《聊斋志异》比作干宝的《搜神记》,在《感愤》诗中把它比作洪迈的《夷坚志》,当他郑重地为该书命名时,用的也是唐人语汇:“志异”二字出于沈既济的传奇杰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