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杨适近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的历史变动,造成了如今大陆、台湾、香港在社会制度上的重大差别。华人散布于全球,受到了西方和世界各地的社会和文化影响,更使中国人在文化上显出多样性。但这些差异,并不能否定中国人在文化上和伦理道...  相似文献   

2.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儒学价值观对古代小说的影响王平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在思想、感情、信念、观念上的取向准则,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不同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在观念形态上的凝聚,在社会文化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儒学自汉至清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传统的继承者──《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读后石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其中积淀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管华。在当代中国历史上,正是毛泽东把传统的思想文化运用于现实社会,并对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博大精通、继承和发扬,是对传统文化一...  相似文献   

4.
批判为了创造重构为了复兴──读《文化批判与文化重构》马小虎中国社会步入现代化历史进程后,一个重要主题是传统文化的出路问题。这个主题激荡着无数关心传统文化出路的仁人志士的心。从传统看,客观上越是最不神圣的阶段,在意识上越有被神圣化的历史,也越有被否定化...  相似文献   

5.
朱明忠 《南亚研究》2009,(1):106-118
印度独立后,虽然发生过各种矛盾和冲突,但在总体上还是保持了社会的安定和统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政治经济的原因之外,还有文化上的原因。本文从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印度传统文化中许多有益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与观念,如印度教的包容精神、达摩观念,佛教的大慈大悲、普度众生思想,耆那教的非暴力思想等,论述了这些思想对印度社会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并指出文化上的影响,从长远的角度看,甚至比政治经济的影响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广泛的社会现象,并总是和社会文明携手共进。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但文化是经济的投影和表征,甚至对经济会起关键作用。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评判标准、市场反差、国民差异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势入手,全面探索了传统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过曲直。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代价省思李钢任何一种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从其所追求的价值意义上看,可以说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过程。随着近代以来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民众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的观念世界和精神领域发生了深刻的革命,这就是文化的转型。如果我们把社会...  相似文献   

8.
对文化研究的概念、方法、评价尺度和研究对象的整体界定,应有比较统一的标准。文化研究应从价值体系的角度对文化作出全面的综合判断,否则便不能把握文化的精神实质,而只能就现象论现象,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研究传统文化也应解决好一个方法和标准问题。木文认为,对待传统文化,首先应用当代人的标准审视其所代表的价值体系,其次应摆正它所包含的内容与时代需要的关系。否则只能是按古人的标准评价传统文化和规划时代发展。这样不但不利于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还会对社会进步起极大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内产生了传统知识分子──士,士不是自由职业者,而是具有官僚等级身份,成为官僚后备队,发挥着为社会制造合法性及政治监督等功能。在第一次文化转型中,产生了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新知识分子,他们担当了新文化的启蒙者和传统文化的批判者的角色。在五四后的社会革命中,新知识分子转化为具有民粹倾向的革命战士,同化于工农大众,其特殊社会角色消失。在建国后,知识分子变成不具有独立身份的“国家干部”,并受“左”的思潮打击,丧失了知识分子的积极社会角色。第二次文化转型即改革开放中,现代新知识分子诞生,他们开始摆脱行政等级身份,向自由职业者过渡,并且重新担当起新文化的启蒙者和传统文化的批判者的角色。从而成为改革和现代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庞芳兰文化和经济是社会有机体的两个子系统。传统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这里所说的文化是狭义的,仅指观念形态。社会有机体中除了文化和经济,还有政治等其他因素。在人类发展进入“世界历史”阶段后,一个国家的经济强烈地受到世界经济——主...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超前论──一种虚妄的文化回应模式王南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它极其深刻地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文化方面。无论现代化进程在什么地方发生,都不可避免地要与该地区的传统文化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之中,迫使生活于这种紧张关系之中的人们对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晚清上海城市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政治、文化风气的亟变,这一地区的书画会由兴及盛,逐步取代了江浙等地的传统文化优势而在国内独占鳌头。书画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继承传统到比较符合近代城市社会特点的过程,适应了城市文化的需要,提高了市民文化素质,增强了艺术家的团体参与意识,从而不仅促进了上海城市文化的建设,也有利于传统艺术的保存、发扬。然而,由于书画会的基本性质仍囿于传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与近代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这些事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城市社会文化生活的风貌,体现了社会演变在传统艺术领域中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7,(12):123-126
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我们一直强调要弘扬传统文化,是靠什么延续了上千年而历久弥新?具体载体是什么?传统文化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又直接影响到民众的就是家风。而家风落实在文字上就是家训。家训具有向善性、共通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家风家训在封建社会得以大行其道有着深厚的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而恰是这些方面的变化,导致现代社会家风传承的弱化。  相似文献   

14.
鲁迅和茅盾同受吴越文化的哺育,都是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的典范,但在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上却存在明显的差别,各自对传统文化的吐纳有不同的侧重,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化性格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政治新秩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政治新秩序俞正梁在冷战后的国际社会里,各大文明正在经历着沧桑之变,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东亚经济腾飞、社会治理、道德整合所起的作用,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其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贡献,决不限于东亚地区或经济领域。如果对...  相似文献   

16.
施秋夙 《生存》2020,(8):0081-0081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各个科目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社会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要求是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接触并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研究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的价值,另一方面要探索一些有效的传统文化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而能够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素养提高。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传统文化渗透的路径,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世情 《生存》2020,(9):0154-015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与社会观点的结晶,将传统文化应用于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课堂上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加深刻地感受语言文化的魅力、更 为深入的理解语文教学地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高中语文学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卷首语中国古代民族文化的李富深邃,是世界上罕见的,并且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和欧洲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化相比决不逊色,学习和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的许多珍贵品,以推进我们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王义事业,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期“文史研究”栏目...  相似文献   

19.
闻彤 《社科纵横》2009,24(10):170-17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约定俗成的,能够反映出不同国家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学习一种语言,不但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还要了解该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等,即他们的社会文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语言与了解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0.
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产物,但它对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特别是在时代交替和社会发展节奏加快的时候,就更为明显。因此,自觉地改造不适应社会进步的传统文化,和建立先进的文化结构,就显得极为重要。从日本传统文化结构向现代文化结构转变的过程中,我们或许能获得一些启迪。 (一)日本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及其渊源从宏观上讲,日本现代文化结构是部分传统文化因素同西方传入文化的有机融合的产物,因此,它的历史的和逻辑的起点必然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