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剧《浮士德》的主人公之一靡非斯特是一个给读者很深印象却很难言说的形象。专门研究过德国文学,并会见过歌德的法国女作家史达尔夫人认为,塑造这个“文明化了的魔鬼”,难度很大,这种性格“要求对社会,对人、自然,对种种奇特的事物有相当广泛的了解。”卢卡契更说,这是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而不仅仅是体现‘恶’的原则,任何人要是给靡非斯特这个形象下定义,那都是浪费时光,而  相似文献   

2.
上帝、靡非斯特、浮士德所指向的中心是人和人的精神,所谓浮士德精神不是别的,就是全人类的精神,浮士德只是人的化身,上帝和靡非斯特也不是外在的东西,它们从根本上看乃是内在于人的,是人生命中的神性和魔性。上帝、靡非斯特之展开的打赌,本质上就是人自身的生命冲突和搏斗。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观点认为,歌德《浮士德》中的恶魔靡非斯特,是一个否定人生、蔑视理性、仇恨人类精神的反面形象(参阅朱维之,赵澧主编《外国文学简编》第172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年版)。这是一种值得商榷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德国伟大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讲述的是一个面临创作困境 ,以生命为代价 ,与魔鬼签约换取创作灵感的天才音乐家莱维屈恩的创作生涯。恶魔性指的就是艺术家通过与魔鬼签约来获得的一种天才的创造能力 ,与魔鬼签约也就是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的深度遭遇。但是 ,魔鬼又不仅仅是音乐家自身的生命现象 ,即恶魔性的象征 ,它同时还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与法西斯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德国现代思潮。托马斯·曼通过对恶魔性的描述 ,影射了德国现代思潮的蜕变 ,因此构成了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和歌德的《浮士德》的不同。  相似文献   

5.
德国人素以善思辩而著称于世,这不仅见之于康德、黑格尔等几位天才哲学家的著作中,而且也表现在以富有深奥哲理思想而闻名世界的歌德的《浮士德》诗剧里。这部作品以它斑驳神奇韵内容和博大精深的哲理而被列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诗剧《浮士德》主要为我们塑造了两个鲜明的艺术典型:浮士德博士和魔鬼靡菲斯特,前者主要代表了人类自强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特质,后者则代表了对这一特质的否定力量。而且,从思辩角度来看,靡菲斯特这个艺术形象更富辩证因素,更难于准确地把握其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浮士德》是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代表作品,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名篇之一。诗剧具有广博、深厚的思想内容,成功地塑造了一些典型形象,这是一百多年来人们所一致肯定的,但对其中一些人物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我则觉得仍然是可以商榷的。今年八月二十六日是歌德诞生二百三十周年纪念日。本文想就浮士德、靡非斯特、瓦格纳、学士等形象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借以作为对诗人生辰的纪念。  相似文献   

8.
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的恶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伟大作家托马斯@曼的长篇小说<浮士德博士>讲述的是一个面临创作困境,以生命为代价,与魔鬼签约换取创作灵感的天才音乐家莱维屈恩的创作生涯.恶魔性指的就是艺术家通过与魔鬼签约来获得的一种天才的创造能力,与魔鬼签约也就是与他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的深度遭遇.但是,魔鬼又不仅仅是音乐家自身的生命现象,即恶魔性的象征,它同时还影射了现实世界中与法西斯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德国现代思潮.托马斯@曼通过对恶魔性的描述,影射了德国现代思潮的蜕变,因此构成了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和歌德的<浮士德>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歌德在《浮士德》的创作中运用了矛盾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浮士德和魔鬼梅菲斯特的赌约贯穿作品始终,两者的形象对立统一,不可分割,其矛盾关系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和递进,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魔鬼是西方文学作品中深受文人青睐的角色.从圣经中反抗上帝与神为敌的撒旦开始,这个邪恶狡诈诱人作恶的形象,不断被文人们借鉴引用.魔鬼在文学作品中作为反面形象出现.从中世纪时期但丁《神曲》中身处地狱底层的魔王撒旦,到现代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大师与玛格丽特》中以恶制恶的撒旦化身的沃兰德.魔鬼的形象在一千多年中不断的发展变化,既有延续也有所超越甚至是颠覆.  相似文献   

11.
<正> 歌德在他的世界名著《浮士德》中,着力描绘了一场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这场爱情悲剧,构成了《浮士德》第一部的中心事件。诗剧《浮士德》描写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浮士德的精神性格的发展过程,和他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中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历程。一部《浮士德》,概括了几乎自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几百年间资产阶级的发展历史。用郭沫若的话来说,它“是一部灵魂的发展史,一部时代精神的发展史”。歌德自己也称它是“一种生活的发现艺术”。然而,《浮士德》的意义,还不仅在于它揭示了西欧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中的先进人物反对封建现实,不断探求理想人生和理想社会的过程。浮士德为达到“智慧  相似文献   

12.
《浮士德》是歌德的最伟大的代表作。《浮士德》悲剧的写作几乎贯穿了歌德的一生。具体说从1774年至1831年间,总共花费了近六十年。歌德曾说他的作品是“一部巨大的自白的许多片断”。那么《浮士德》当是其中最伟大的段落。而且是他关于自然(含社会),关于人生,关于哲学的自白,一直响彻在德国与世界上空。《浮士德》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  相似文献   

13.
《浮士德》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伟大的作家、思想家歌德的代表作。《浮士德》整部作品围绕浮士德对自我生命意义和人类理想的紧张探索与追求,以找寻新的精神信仰和信念支撑。浮士德正是作者所寄托的这种求索精神的典型体现。歌德将自己几乎一生的生命追求体验和思...  相似文献   

14.
歌德有一个长达60年的“浮士德情结”,他的悲剧《浮士德》用一个诡异的人物和故事传达了近代欧洲新精神价值建构的消息,开创了浮士德题材史上的新加工方向。这一切是在德意志民族的文化心理激流冲击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浮士德》主题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关于《浮士德》这部极具歧义性的作品的研究,学界迄今仍显单一。浮士德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人物这一公认的观点,虽是由作品现实内容与时代精神自然概括出来的,但具有抽象化与单一化的严重缺陷。浮士德形象的一个更重要的方面还在于反映了人类的普通精神。《浮士德》中具有一个“人性”的主题,它是作品的内在结构,将看似无序的材料贯穿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隐在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希斯克厉夫是《呼啸山庄》中的主人公,许多人都把他看成一个魔鬼,十恶不赦,而使他变成魔鬼的根本原因是凯瑟琳对爱情的背叛。笔者认为,希斯克厉夫虽是一个变态的魔鬼,但他的性格形成有其阶级压迫和金钱门第影响的原因,仍然是一个值得同情的人物,而凯瑟琳只是点燃他仇恨之火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7.
马洛继承和拓展传统.通过再现和变形策略,把普罗米修斯神话嵌入《浮士德》剧本中,构建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神话这个古典范式赋予了浮士德源自希腊神话里的求知精神和欲望,他的求知行动被放大投射到西方文化传统大语境的背景上,浮士德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物化身。把该剧与普罗米修斯神话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了解马洛构建求知神话的渊源和过程,充分认识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更好地阐释和欣赏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8.
马洛继承和拓展传统,通过再现和变形策略,把普罗米修斯神话嵌入《浮士德》剧本中,构建了一个浮士德求知的神话。普罗米修斯神话这个古典范式赋予了浮士德源自希腊神话里的求知精神和欲望,他的求知行动被放大投射到西方文化传统大语境的背景上,浮士德因此被塑造成了一个不惜一切代价追求真理和知识的人物化身。把该剧与普罗米修斯神话联系起来考察,有助于了解马洛构建求知神话的渊源和过程,充分认识浮士德这个人物形象,更好地阐释和欣赏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德国喜剧作家格拉贝剧作《灰姑娘》的源头有三,一是他早期喜剧《玩笑、讽刺、讥讽及深层意义》,二是查尔斯.佩劳特的《鹅妈妈的童谣》中的《水晶鞋》,三是格林兄弟的《灰姑娘》故事。但剧作中又增加了高利贷者艾塞克和鼠变马车夫。前者源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后者是其早期中的魔鬼形象的转变,可以游走于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变幻莫测的魔法王国中。  相似文献   

20.
德国喜剧作家格拉贝剧作《灰姑娘》的源头有三,一是他早期喜剧《玩笑、讽刺、讥讽及深层意义》,二是查尔斯.佩劳特的《鹅妈妈的童谣》中的《水晶鞋》,三是格林兄弟的《灰姑娘》故事。但剧作中又增加了高利贷者艾塞克和鼠变马车夫。前者源于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后者是其早期中的魔鬼形象的转变,可以游走于生活在现实世界和变幻莫测的魔法王国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