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力图勾勒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鲁迅是乡土文学的开山,他以峻切的现代理性和对农民的俯视精神,开掘出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和国民的生存状态。二十年代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的四川作家群、东北作家群、“京派”等都以不同的审美风范开掘出民族文化心理的现代表现。“左翼”乡土文学体现着五四乡土作家的文化批判意识向阶级意识的转换过渡特征。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学实现了文化批判主题向阶级意识的转换,作家对农民的心态由俯视变为仰视。  相似文献   

2.
乡土文学是一种最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英国作家哈代素以乡土小说而闻名,乡土情结贯穿了其作品的始终。哈代小说中的深厚乡土根源和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哈代的乡土精神和小说中所呈现的乡土风貌,展示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和美学特质。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一朵不朽奇葩,他在乡土文学创作方面也成绩斐然。基于两位作家所处时代的不同、成长经历的差异、文化背景的差别,对其作品和创作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意义非凡,尤其是在倡导生态文明、践行绿色意识的今天,既可为当下的绿色写作提供借鉴,也可为增强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态意识做点贡献。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生命形态,也孕育了不同的乡土意识和状貌各异的地域文学。通过对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和源流的梳理可以确立作家创作的特定文化渊源,通过不同的乡土理念的分析可以确认不同作家的创作选择和创作风格,通过作家笔下不同类型的乡村人物和社会群体的研究可以透视不同的生命形态和生命基调。在"地域文化—乡土小说—生命主题"理论框架中,现代乡土小说创作的四个作家群体——浙东作家群、湘楚作家群、巴蜀作家群、关东作家群及其创作文本,均对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乡土小说的生命主题进行了历史性观照,发掘出了乡土文学的地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学是最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学类别。对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乡土文学进行比较是探寻乡土文学与本土文化、社会背景内在关系的必要途径。为此,选择了中国乡土文学的开创者鲁迅先生与西方三大杰出乡土作家之一托马斯.哈代进行分析比较。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和英国的乡土小说为视角,透过鲁迅与哈代乡土小说中的依恋自然情结、悲剧性主题及人道主义等相似点的表面现象来分析其作品的本质差异,即鲁迅乡土小说的社会性(强调人物与社会的冲突)与哈代乡土小说的哲学性(强调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冲突)。这两种差异构成了东、西方乡土作家作品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5.
《边城》创作于旧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是乡土文学中独具特色的作品.乡土文学不是沈从文的首创,但以乡土抒情为主题,以浓郁的故乡情结为表现内容的创作手法,却使沈从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特别是当今社会发展急速,时代变化日新月异的情境下,乡土抒情的共时性意义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但他那以湘西乡土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却在中国乡土文学发展的历史上划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不仅因为在这些作品中作者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乡土特征的人物形象,对湘西文化风俗和自然美的世界,作了系统地、整体性的描绘,而且在整个的创作中体现着一种全新的不同于其他乡土文学的美学倾向。在鲁迅影响下的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着力于对丑的暴露,而沈从文的湘西乡土文学却侧重于对美的挖掘。  相似文献   

7.
大陆作家沈从文的《边城》和台湾作家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同为乡土文学作品,都以各自的乡土世界为背景,以民俗风情和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运用各自独特的表现艺术手法,勾勒出了两幅同样纯美的乡土画面,成为海峡两岸乡土文学中的奇葩。两篇小说虽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萧丽红和沈从文的创作在乡土文学田园牧歌这一脉上,其承继关系还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就文学的眼光看,在鲁迅和沈从文的创作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同时也为他们自己所看重的,仍是描写各自家乡一隅风俗人情的乡土作品系列。自从走入文坛后,沈从文就始终将笔力凝往于故土湘西,创作了大量的反映故乡人民哀怨悲欢的作品,为此,他赢得了“乡土作家”的称誉。而鲁迅,作为乡土文学的首倡者和“引路人”,已被公认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山祖。因此,从乡土文学的视角将鲁迅与沈从文作一番比较,应该是有价值的。深挚的乡情和悲悯的乡愁:鲁迅沈从文乡土文学的一个共同基调尽管鲁迅和沈从文在思想、文化、创作风格以及学识人…  相似文献   

9.
乡土文学是中国"五四"文学革命后形成的最早的文学流派.对有关乡土文学,特别是20年代乡土文学中的民俗研究问题,如20世纪20年代乡土小说民俗的分类、民俗的地方性等问题进行评述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马华新文学作为世界华文文学的重镇,近年来受到批评界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以中文书写、创作主体与接受群体又绝大多数是华人的文学系统,马华新文学的确很难摆脱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对新世纪马华新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中国性的多种面貌进行探讨,从马华新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中华情结和汉字的文化示意作用三者中挖掘马华新文学与中华文化的血缘关系,借以促进中国新文学与马华新文学的共同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意义的乡土文学理论和创作萌芽于18世纪中期法国启蒙运动,诞生于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世界乡土文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乡土”、“乡巴佬”(文学形象)、“乡土变迁”、“乡土理性”、“乡土叙事”、“乡下人”(创作主体)六要素。六要素中,每一要素包括两个基本类型,分别是:自然和社会、乡下“小人物”和乡下“大人物”、 经济和观念、认知理性和范式理性、方言土语的运用和文体的创新、个人的因素和时代因素。这六要素十二类型涉及乡土文学创作的地域特征、人物形象特征、时代特征、思想特征、艺术特征、创作主体特征。乡土文学六要素是判断乡土文学基本范围的标尺。六要素的质量高下及其与民族文化品格和精神追求相结合的状况,也是判定其乡土文学成就高下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2.
论乡土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仅仅从地域文化的角度研究乡土文学的话,可以说乡土文学的价值被遮蔽了,有必要超越地域文化的域限拓展到人类学的视野,只有在人类学的框架内研究乡土性文学才能彰显其价值意义。人类学的兴起催生了乡土文化意识,为乡土性的文化探求奠定了学理基础;在乡土的文学表现中,自觉地体现了超越地域文化的人类学意识;乡土文学与人类学有内在的关联,结合点是审美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反复出现的寻找民族文化之根的创作现象,是作家陷入个人遭遇和社会前途双重困境下而出现的极为重要的精神现象,也是作家长期思考的一个创作母题。1930年代的“京派”文学和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是20世纪“寻根”思潮在不同时代产生的两大重要的文学流派,二者在乡土体验和文化重构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然而又因创作主体的文化心态与审美价值取向的差异,体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4.
新疆新时期汉语小说创作呈现出鲜明的乡土化特点。主要表现在对新疆不同文化背景下“乡土社区“生活及联系着乡土的传统文化或批判讽喻或礼赞讴歌的揭示,或表现出传统文化遭遇到现代文明的独特思考。这种整体性的文学创作景观因于新疆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也由于新疆作家对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的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的乡土文学属于现代世界乡土文学潮流中的重要支脉,而中国乡土文学理论及实践中明显存在部分日本乡土文艺资源。川端康成与周作人是中日乡土文学中的主要代表,对乡土文艺有着精辟、系统的论述,两者从"时代、种族、环境"角度考察本国的乡土文艺,均使用了"地方"、"个性"、"乡土"等词汇,这些关键词在各自的理论、观念中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二者都是针对本国文艺的个性即将丧失的现状而提倡乡土文艺的,为本国文艺的前途寻找道路是他们在共同的历史语境下所产生的相似的焦虑及行动。  相似文献   

16.
"五四"到建国前这一时期是乡土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主要作家及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综述,展示从20年代到4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不断更新视角,"乡土"成为具有更多重要意义的承载体,在主题上由文化批判到社会政治批判和到社会革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乡土生活.中国社会的一切思想和价值判断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体现,乡土成为作家展示现实中国本相与内核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以文学不断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五四”到建国前这一时期是乡土小说创作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主要作家及代表性的乡土小说创作进行综述.展示从20年代到40年代,乡土文学作家不断更新视角.“乡土”成为具有更多重要意义的承载体,在主题上由文化批判到社会政治批判和到社会革命,全方位、多层次地再现了乡土生活。中国社会的一切思想和价值判断在乡土小说中得到体现,乡土成为作家展示现实中国本相与内核的必经之路.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关注现实生活并以文学不断探索人生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沈从文乡土小说是典型的一类,其创作因意识形态几度沉浮,却在西方得到高度认可与传播,继而引发国内重读。中国乡土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树立民族自信,持宽容与理性心态,挖掘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意义。乡土文学海外传播虽有先天局限性,但中国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仍需重视与保留,这既是客观审美需求,也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民族差异性正可以彰显乡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学现象。它曾追随思想启蒙而对乡土文化展开过猛烈的批判,也曾因创作主体在现代都市中的生存困境,而表现出“思乡”与“想家”的怀旧情绪。由“批判”到“怀乡”再到精神“返乡”,它反映的是新文学作家对于“西化”现代性的重新认识,对于几千年来乡土中国文化传统的重新理解。故“怀乡病”并不是一种“怀旧情绪”,而是一种自觉去守望精神家园的使命意识。它以文化遗传因素为连接纽带,集中体现着新文学作家的文化自信心。  相似文献   

20.
鲁迅开启和造就了20世纪中国乡土文学。鲁迅乡土小说透射出来的人格力量、文化器识、批判理性以及文本风格对整个20世纪乡土文学产生了极其重要的艺术影响,而他关于乡土文学本质的独特认识与理论建构也对现代乡土文学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规约、指导意义。鲁迅的乡土文学观与乡土小说实践是现代乡土文学艺术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