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7,(11):107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博士后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博士后站建设,实现博士后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博士后事业健康、持续发展,河南省人事厅日前在郑州大学召开了“全省博士后工作会议”。省人事厅党组成员、巡视员毛整岁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教育厅、科技厅人事处、人才开发处分管处长,各省辖市人事局分管局长、科长,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设站单位领导和博士后工作负责人等200多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
《人才瞭望》2014,(3):F0002-F0002
2014年2月26日,河南省博士后工作会议暨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授牌仪式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省外国专家局局长郭成全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邀请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河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有关处室负责人到会指导;各省辖市人社局分管局长、科长,省直管县(市)人社局分管局长,各博士后站设站单位负责人,博士后工作优秀单位和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自1991年开展博士后工作以来,全省各级人事部门、各博士后站设站地区和单位开拓进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使这项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4年,河南省的4所高校新设立了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举将流动站数量翻了一番,达到了16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更是呈加速发展的态势:2001年以来,全省共有29家企业被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总数达59家。截至目前,河南省博士后站进站人数共有183人,其中已出站71人,在站81人,仅2004年8月底前新进博士后就达31人。博士后流动站的设立,为高校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提供了条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设立,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树立了企业重才惜才的良好形象,显示了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在科研方面的实力:博士后研究项目的开展又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产品更新、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与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博士后制度是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的倡议下,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于1985年开始实施的。20多年来,博士后工作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博士后管理制度,培养了一批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博士后  相似文献   

5.
周俊 《人才瞭望》2013,(3):1-F0002
2013年2月26日,河南省博士后工作会议暨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授牌仪式在郑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2年河南省博士后工作开展情况,并就2013年及近期全省博士后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巡视员李西斌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刘珊  王真栋  占莎  刘娟 《人才瞭望》2017,(12):57-58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高校的高学历、高水平人才也越来越多,为了吸引高水平人才,很多高校科研机构等都设置了博士后流动站,经过多年的发展,博士后的吸引招收、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博士后的招收、工作考核、待遇等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博士后管理,笔者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才瞭望》2006,(10):108-108
金秋收获时节,河南省博士后工作再传喜讯。9月10日,国家人事部、省政府正式向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20个单位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至此,河南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数达到了65个,居全国第七位,实现了“十一五”博士后工作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8.
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博士后研究制度已有上百年历史,在战后得到了快速发展,而我国博士后制度建立较晚。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的积极倡议下,1985年我国开始试行博士后制度。20多年来我国博士后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4万多人,其中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1.6  相似文献   

9.
企业博士后工作是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逐渐成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站和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力开展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逐渐成为培养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与管理人才的重要措施.企业博士后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类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欢迎和支持.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李晓  陈红伟 《人才瞭望》2014,(10):85-86
河南油田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一个集石油勘探、油气开发、油品炼制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石油化工企业.2006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河南油田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坚持以实施人才战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现油田跨越发展为目标.以“主动作为、快速推进”为工作方针.始终把聚集和开发高层次人才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完善制度,加强管理,优化服务.建立健全了具有河南油田特色的博士后管理工作机制和体制。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2010年1月28日,河南省博士后工作交流座谈会在郑州召开。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西斌同志讲话。博管办主任张彩同志通报了2009年河南省博士后工作考核评估情况。会议表扬了先进博士后工作单位和优秀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站。郑州大学、中原油田等5个先进单位介绍了工作经验。博士后代表作了发言。李西斌同志充分肯定了河南省博士后工作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相关报道     
《人才开发》2006,(1):61-61
苏州:首个企业博士后顺利出站,竹溪:聘请人才信息员,烟台:成功举办“人才夜市”,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015年3月9日,河南省博士后工作会议暨新设博士后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授牌仪式在郑州举行。省人社厅副厅长、厅党组副书记、省公务员局局长、局党组书记刘京州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2014年博士后工作,部署了2015年工作任务。会上,为2014年新设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分站及博士后研发基地授牌,对全省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博士后站和博士后研发基地、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和博士后工作管理人员进行了表彰,颁发了奖牌和荣誉证书;先进单位代表交流了工  相似文献   

14.
《人才瞭望》2010,(3):57-57
日前.河南省新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授牌仪式在郑州隆重举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技司司长、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孙建立,专技司原司长侯福兴,博士后处处长、全国博管办副主任刘连军出席会议: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陈勇受常务副省长李克委托参加会议并讲话: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郭俊民、副厅长李西斌.  相似文献   

15.
新疆医科大学是国家在新疆首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目前,设有临床医学、公共卫生、药学三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年来.秉承“尊重个性,培养使用并重”的宗旨.为新疆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同时,也为我校培养了大批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对教学、科研、医疗事业的贡献不容忽视.现就博士后制度在我校高层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14,(9):F0004-F0004
2014年7月8日,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项目对接活动在河南省人才交流中心举办。来自令省16个省辖市、1个省直管县和省直单位的105个博士后研发基地和25个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到会交流洽谈。在活动仪式上,省博管办负责人介绍全省博士后研发基地和创新团队工作开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人才瞭望》2014,(9):60-61
近日.商丘市人社局为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切实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缺乏、高端技术的问题。积极为企事业单位牵线搭桥.组织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商丘中心医院、商丘市农林科学院、冰熊集团、冰熊冷藏车、河南亚鹰钢结构幕墙工程有限公司、河南中分仪器、柘城金刚石微粉等8家博士后研发基地单位20多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博士后制度创建于2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7月,美籍华人专家李政道先生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支持,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开始试行博士后制度,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博士后科学基金。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目前已设立1363个  相似文献   

19.
各地传真     
加大博士后工作力度构筑河南省人才高地为推动河南省博士后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迈进,促进博士后流动站和企业科研工作站的相互融合,4月4~5日,河南省人事厅在许昌组织召开了河南博士后工作研讨会,全省各级人事部门和博士后设站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省人事厅副厅长刘连超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参会人员在会上系统地学习了国家有关博士后文件和博士后工作的管理要求,一致认为,举办这次研讨会,是河南省博士后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迫切需要,对于推动河南省博士后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杨玮斌)河南省召开全省公…  相似文献   

20.
由于河南省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起步晚、起点低、发展较慢,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些成绩.全省高技能人才的数量、素质、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的“瓶颈”。针对河南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需要.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的理念.尊重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规律.完善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促进高技能人才全面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