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针对我国分业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演进过程入手,采取动态分析方法,得出统一金融监管体制是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发展趋势的结论,提出成立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实行闭环监管、板块监管和动态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经营者行为模式、金融监管体制和国际金融监管的比较,指出有效防范危机与激励公平竞争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实现金融发展与金融监管的"匹配"。并在透视中国现实的基础上,论证了中国当前"分业监管"的必要性,明确提出通过确立中国金融监管目标安全与效率并重的定位,奠定基础逐步实现中国一体化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对金融监管信息的共享平台,在金融全球化中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来保证中国金融监管调整的前瞻性,监管功能有效性和向统一监管过渡的方向性。  相似文献   

3.
金融监管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监管体制适用不同的金融经营格局,具有不同的效力,2 0 0 6年以后中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金融业将进入新的时代。加快中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构建更加高效的金融监管体制应是当务之急。本文在比较传统监管模式的基础上,主张将现有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通过改革组成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以适应金融混业经营的要求,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4.
金融业经历了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的数度变迁。九十年代以来推行混业经营已成为一种趋势 ,金融监管制度也不断创新。英、日、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建立单一监管机制。加入 WTO之后 ,我国有着实行混业经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与之相适应 ,当务之急是确立一个合适的金融监管体制 ,选择并构建适当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5.
后危机时期金融监管之反思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在经历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后纷纷强化金融监管,通过变革寻求出路。美国大力进行金融改革,通过整合与优化监管体制、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实施全面监管等措施力图摆脱危机。这些措施体现了美国当局金融监管理念的变化,也显示了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的基本发展趋势。中国应以人为鉴未雨绸缪,及时反思和检讨传统监管理念并对其进行更新和重塑,在金融监管体制上强化协调与配合,在金融监管方法上侧重金融活动和金融监管的实际效果,在监管范围上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和全参与者的覆盖,以实现金融安全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体制进行了改革,实行跨省的大区分行承担对区域内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区域性金融监管应树立全面金融风险监管意识、坚持主动金融监管、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充实金融监管的内容、转变金融监管的方法、完备金融监管的体系、完善金融监管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日益融合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现行的机构性金融监管体制的弊端,阐述了建立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可实现科学监管、提高监管效率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业整体安全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我国功能性金融监管体制的具体步骤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监管趋势与WTO下我国的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和方式正在发生一系列变化 ,监管机构置于中央银行之外的混业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监管的一种趋势。WTO下的金融自由化不会削弱金融监管 ,GATS中的审慎措施和灵活性原则将增强发展中国家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也为我国在加入WTO后的金融监管提供了理论和立法基础。WTO下的我国金融业 ,随着经营模式的变革和金融转型的完成 ,监管体制将由分业监管逐步向混业监管演进 ,着力于提高效率的内控式监管和自律式监管方式也将加强 ,资本与金融账户的管制将随条件的成熟而逐步放开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是一种基于机构的功能监管而不是纯粹的功能监管,是一种双层多头分业监管而不是统一监管。在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下,美国当前金融监管体制暴露出了许多缺陷。针对这些缺陷,2008年3月,美国财政部推出了《金融监管框架现代化蓝图》。从该蓝图提出的短、中、长期改革建议来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存在以下趋势:一是基于机构的功能监管框架向基于目标的监管框架转变;二是强化宏观审慎监管;三是强化美联储监管权力;四是强化监管协调。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表明了混业经营下长期坚持分业监管体制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日益明显,因此我国金融分业监管体制向统一监管体制转变是必然选择。对比各种统一监管模式,我们认为,美国财政部提出的基于目标的监管框架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给金融监管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应当朝功能性金融监管方向发展,建立主监管制度以实施对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监管,并就监管当局的具体监管措施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的基本要求入手,阐述金融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及原则,提出了金融企业在制定金融战略时的几点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美国金融监管的法律变革与特点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监管体系的调整往往具有“危机指向”的历史特征。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尤其是美国,对自身的金融监管体系重新审视,提出一系列调整方案。美国政府公布的《金融监管体系现代化改革蓝图》、《金融改革框架》和《金融监管改革——新的基础:重建金融监管》等方案,以及此后美国国会众参两院通过的《华尔街改革及消费者保护法案》,均成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风向标。了解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基本动态和监管理念对我国“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以比较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以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历史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美与中日各国金融创新情况比较入手,对2007年金融危机后各国在金融监管职能、金融监管目标、金融监管原则以及金融监管体制方面的改革进行横向比较,从中总结出金融监管改革的经验教训:坚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辩证哲学的前提下,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注重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重点监控系统性风险、保证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结构相匹配,这是各国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应坚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继推出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力图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框架中来,以降低和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文章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变化的比较分析,总结各国针对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新发展,以及监管改革方案的特点、缺陷和不足,探索有效监管银子银行的途径,为我国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金融改革的浪潮下,2009年制定的韩国资本市场法顺应时代的潮流采取功能型立法模式允许兼业经营的同时,兼顾了投资者利益的保护。首先,将投资者区分为一般投资者与专业投资者,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其次,构建利益冲突防御体系、规制投资劝诱行为以及规制投资广告,强化金融投资公司在买卖金融投资商品中的说明义务、适合性原则等具体措施强化对一般投资者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监管优化作为监管改革发展的新阶段日益在国际监管领域获得共识,逐步成为新的治理工具选择。为确保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英国在能源领域开展了监管优化项目,通过精简行政规章、加强监管影响评估等手段,逐步形成了监管优化文化。积极借鉴英国能源监管优化经验,有助于我国进一步完善能源监管体系,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电信业的市场结构出发,分析了全业务运营商获取优势市场势力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在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共同作用下,中国电信业出现市场势力失衡的潜在的横向和纵向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管制措施建议。目标在于,通过对市场势力采取防微杜渐的管制方式,防止电信市场再次采用剧烈的拆分重组方式,避免资源浪费和失衡——重组——失衡的恶性循环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反垄断立法中企业合并条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企业合并现象也日益增多,但我国的反垄断法尚未出台,对企业合并的规制方面还属空白。本文从两大方面对反垄断法的企业合并条款进行了论述,先是从现实、经济、法律三个角度对规制企业合并提供了论证,尔后从实体法角度对我国反垄断立法的企业合并条款进行了设计,其中还兼及企业合并条款的域外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实现金融业的国际接轨。在经营体制方面,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结合国情,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是适合中国实施混业经营的最佳模式。中国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推进混业经营,在维持金融业经营总体格局的情况下边规范边放松管制,最终过渡到混业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不足表现为:对银行业务有效监管的法律规定不全面;银行业的监管系统不合理;法律对银行业监管的要求偏高;法律关于银行监管的制度规定缺乏整体性和体系化。因此,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参考国外的一些具体做法;加快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建立与国际金融法规接轨的金融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