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王熙凤和斯佳丽这两位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人物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她们都是婚姻上的失败者,原因是她们都对父权制所建构的性别角色观念进行了反抗,并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揭示了导致她们婚姻失败的根源,即父权制社会构建的社会性别结构与普遍存在的男性权力中心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黑人女性文学中对文化身份的寻找、定义与建构打破了传统僵化的、白人主流的、父权制文化框定的族群文化身份,代之以流动的、差异的、主体的黑人女性生存体验,给主流文化带来了创新式变革。黑人女性作家采用黑人种族与文化的边缘性给予她们的特殊有利位置成功地改写了黑人女性文学与批评被边缘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以寻父和男性社会身份构建之间的必然联系为主题的《汤姆·琼斯》反映了在十八世纪英国这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中,女性仅仅作为他者的生存状态。她们的社会性别由以男性价值标准为唯一标准的父权制文化塑造成型,折射出一种失衡的社会权力关系。女性被动地接受着她们的社会性别,在妥协和反抗中挣扎。本文从母亲形象的缺省,对索非亚和莫莉等两极化女性形象的分析入手,深刻地剖析了当时这一典型的社会文化在文学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古希腊神话中,女性从女神被贬为女奴。而生活在男性权力夹缝中的女人,无论是扮演哪种角色,或是妻子、母亲、还是英雄;甚至是沦为玩物、祭品、妖魔,都是被压制着,并承担起她们的主宰者--男性给她们带来的一切罪名和痛苦。本文拟从古希腊神话的女性形象出发,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男权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家长制度下苔丝和珍妮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文化语境中,当代文学女性形象总置于"被看"的位置。由于社会、时代的变化,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学中的女性也渐次成为社会的中坚和主角,女性形象被女作家观察、思考、打造成"看者"强健的姿态。在放逐男性之后,她们成为体验者,体验生活,体验自己。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生命周期的农村留守女性都在默默地承受着巨大的社会代价与压力。国家的经济社会重构和传统父权制的双重压制,剥夺了她们与男性平等的流动机会,还使其在家庭中承担了远远超越于传统性别规范所要求的多重角色。家庭生命周期中接替出现的再生产刚性需要,使她们一生都难以逃离不断被留守的命运:从孤独成长的留守女童,到孤独持家的留守妇女,再到孤独养老的留守老人。在其漫长而又短暂的生命史中,她们所遭遇的是一个孤独的留守人生。  相似文献   

7.
盖斯凯尔夫人笔下的女性有别于维多利亚时代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她们通常都是被当时社会所故意忽视的大众女性。一方面,她们表现出自食其力的可贵品质,有别于家庭天使的童话;另一方面又局限于父权制社会的种种框架,无法真正地保护自我,实现自我。盖氏借助这些形象个体为我们展现出19世纪工业社会女性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8.
在英美女性主义者看来,独立的女性文学传统是一个确定不疑的理论支点。弗吉尼 亚 ·伍尔夫作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先驱,从史的角度证明此观点,为英美后世的女性主义者 们 树立了一种信心和规范。其后,肖瓦尔特、艾伦·莫尔斯、吉尔伯特和古芭等人沿着伍尔夫 的脚步继续深入探索,并分别提出独立的理论见解,虽有各自的缺陷和盲点,但她们敢于和 菲〖JP2〗 勒斯文学传统相抗衡的勇气势必给后世的女性主义者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资源。事实上,传统 总是为了适应特殊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当英美女性主义者刻意地树立传统时,不自觉地 将 自己置身于父权制同盟的地位,削弱了女性主义全方位的颠覆力量,在这一点上,法国女性 主义者们的解构立场未尝不是一种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脱去财经小说的外衣,梁凤仪的小说从一定意义上更像是女性成长小说。小说中的女性大都从被父权文化强行塑造的"懵懂幼稚期"走向女性的成熟,其中总是伴随着来自父权制内部的强有力的打击,以此唤醒女性觉醒。她们经受了成长中的困厄,从而对父权制意识形态形成自觉疏离甚至反叛,最终在富于勇气的挣扎和奋斗中重新建构了性别自我。从女性幼稚期的依附性存在,到经历困厄后借助商战成功来获得命运翻转,在小说中呈现为情节和结构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的性别关系模式,是社会性别制度长期作用的结果,也是由一种男女共同认同的思想文化作用的结果。在中国古代最具阐释力的思想文化资源中,女性非但不是被排斥和敌视的对象,反而是那些具先知力的文化圣哲们构建的宇宙、人间秩序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元。女性一方面也像男性一样被天命所笼罩,把自己低微的地位、卑贱身份和所遭受的不幸都归结为命运;另一方面,在阴阳之道强有力的解释中她们所享有的崇高地位又使她们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1.
《围城》是一部备受瞩目的小说,其作者钱钟书先生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学者"、"文化昆仑"。然而在这部广受赞誉的作品中,作家塑造女性人物形象时存在很大的偏见。《围城》创作中产生女性偏见的原因,一是目的性:作家独特的创作目的决定了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二是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对"中学为体"的钱钟书不可估量的影响,三是时代性:作家所处的时代无法逃遁的男权社会下作家的群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性别视角对<列女传>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伯姬进行解读,就不难挖掘出被压抑在文本背后的女性内心经验,有助于我们探索在传统父权文化体系中的"男权话语"主观"想象"女性形象所生成"虚假价值",和通过话语的操作内化为妇女的内心行为规范的真相.  相似文献   

13.
《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女主角莎拉长久以来被标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但为人们所忽视的是,莎拉抗争的原因、方式及最终得到的自由都是与男性紧密相连的。莎拉看似是走在时代之前的独立女性,但她并没有能够摆脱父权主义的影响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化自觉理论包括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等向度的内容。是主体性确立的条件下文化认知、文化认同和文化创造等共同组成的有机体系。女性文化自觉由于其主体的双重身份而存在着既需要以女性的身份批判男权文化话语,又需要以人的身份全面继承人类文化的实践难题。女性只有在文化认知的客观态度和文化认同的价值选择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行文化创造,才可能实现文化自觉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5.
《钟形罩》是美国当代女作家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小说以女主人公埃斯特独特的眼光和身体洞察,感受"父权制"文化的虚伪、丑陋和专制,是知识女性充分利用"看"的权力,对不公平的社会文化的反抗和消解,是女性主体性的充分体现;而埃斯特被精神分析、监控的身心体验揭示了女性个体在"父权制"政治权力下的"被看"和被客体化的社会地位。文章从女性文化视角解读《钟形罩》文本中"钟形罩"意象的涵义,揭示普拉斯悲剧的社会文化本质。"钟形罩"意象阐释为笼罩女性的"父权制"社会文化的一切产物;"看"与"被看"象征了女性个人主体与社会文化权力和地位之间的关系。埃斯特在"钟形罩"里"看"与"被看"的权力较量彰显了女性主体性表达的强烈愿望和女性身体被政治文化客体化的尖锐矛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批评视角,结合身体诗学、心理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明清长篇世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通过对女性形象生理、心理、文化层次的解剖,揭示在封建宗法父权家庭中,在各种宗法礼教和道德禁忌上,女性压抑、内囿的处境以及共同具备绝望、焦虑﹑病态的特质,构成了丑怪身体群像。  相似文献   

17.
父权制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被区分为屈从、反抗及疯狂等三类。但由于其心理及人格结构的差异,“女性”和“女人”的概念也不完全等同。?白鹿原?虽然涉及到了45位女性形象,却因陈忠实不能超越其文化背景、男性视角,最终造成作品在场的大都沦为屈从、依附于父权制而丧失由自然人属性决定的人格结构中的反叛和独立精神的“女性”形象,而缺席的恰是与以心理及人格结构独立而完整为标志的“女人”的这个概念相称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回家》作为哈罗德.品特倍受注目的作品,展示了两性间权力冲突这一中心主题。追寻权力的过程,同时也是个人身份确认的过程。父权制社会中的女性作为“他者”的形象出现,她们的身份、欲望依赖于男性存在。分析了《回家》中女性面对男性暴力的应策,以及颠覆男权、肯定自我的过程,同时也指出女性在与男权抗争的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玻璃动物园》中“第五个人物”,“隐性父亲”代表的是隐性的父权中心。通过分析剧中隐性父亲的普遍存在和阿曼达建构父权中心的徒劳努力,研究父权中心与女性自我意识的密切关系,揭示该剧的引申社会意义,即女性只能通过解放思想获得独立,依赖父权中心将最终走向悲剧。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文化研究视野中,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都属于反对文化霸权、维护弱势与边缘群体的少数话语。前者从单一的民族文化来反对霸权,后者从单一的性别视角来界定霸权,二者各有侧重,各有局限。赛珍珠、杜拉斯作为具有东西双重文化身份的西方女性作家,后殖民主义和女权主义在其作品中实现了有效的联合,她们的努力无疑也是反对双重话语霸权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