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午战争史对于中国人来讲,几乎人所共知,在这方面的论著也多如春笋,但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而系统地向世人介绍其全貌的著作,在《甲午国耻丛书》正式问世之前是没有的。《甲午国耻丛书》是由知名教授关捷先生总主编,杨惠萍、李晓菲、高水学、郭铁柱、韩俊英等有成就的史学研究者共同策划,积极参与,历时四载数易其稿,撰写而成。今天能得以与读者见面,令人兴奋,值得品味。《丛书》约140万字共分六册,即:《觉醒——甲午风云与近代中国》是关捷教授研究成果的记录;《恨海——甲午大连之战》是黄海海战、旅大之战的纪实;《…  相似文献   

2.
陆九渊十分熟悉佛教之说,与禅僧交往比较密切,心学思想体现出明显的禅学特征。他反对佛教的祈福功能,主张为学应如禅学明心见性般简易直接、直契本心。在接引弟子时,陆九渊往往采取禅宗高僧式的直契学者本性,使其顿悟本心凡圣不异、人人不异。陆九渊借用了禅学的观念、禅僧的机锋和作风,用于发展自己的思想学说,提出与程朱理学不同的学术思想、学术理路,这是对儒学的发展。应该具体分析陆九渊思想中的各种知识因素,探讨禅学在其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才不会陷于一种简单和武断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季羡林先生在做人处世方面,一向讲究行有格,从不做逾轨、缺德之事,始终严于自警自律。季羡林先生的秘书李玉洁回忆说,好些年前,季先生写过《为胡适说几句话》的文章。当时胡适的问题还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她劝季先生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两个主要方面谈季羡林先生的治学态度 :一执着 ,二实事求是。每个方面都结合季羡林治学的事迹来谈 ,其中关于季羡林主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言论及有关情况 ,出于作者亲历。作者认为季羡林的治学态度是值得学习的。  相似文献   

5.
说来也怪,偏偏是一个喜欢考据不喜欢义理的学者,到80多岁时,却"老年忽发义理狂",突然喜欢起义理来,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十年多发表了多篇谈义理的文章,其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论.我这里说的是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1989年,他发表了<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的文章,引述了汤因比和池田大作的对话,针对国内一些人贬低中国文化的情绪,提出东西文化的关系从几千年的历史上来看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球已经快踢到东方文化的场地上来了.  相似文献   

6.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领域,安作璋先生不仅是一位成就卓然、著作等身的著名历史学家,而且还是一位诲人不倦、桃李满园的导师.最近,安先生主编的<治国方略>丛书(山东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是他向社会各界献上的又一份量厚重的精神食粮.他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向后学者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古为今用"的治史范例.综观全书,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和优长.  相似文献   

7.
蒋骁飞 《社区》2012,(8):4-4
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曾在北京大学讲授语言学。一天,一个学生来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籍。季羡林一下子犯了难,学生要借的这本书是极其珍贵的孤本古籍,如果在翻阅的时候稍有污损,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但面对学生渴求的目光.季羡林又不忍心拒绝,便对他说:“你过一个礼拜后再过来取。行吗?”学生欢欢喜喜地走了。  相似文献   

8.
读季羡林留德日记,愕然于“一塌糊涂”使用之频,例如“地上满是雪水,一塌糊涂”,“天气仍然热得一塌糊涂”,“他学了一学期,说,难得一塌糊涂”,“昨晚刚下过雨,凳子都湿得一塌糊涂”,“早晨天阴得很厉害,屋里黑得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9.
季羡林先生曾告诉笔者,建国以来的知识分子,他最佩服的,有两个:一个是马寅初,一个是梁漱溟。这两人都是古色古香的大丈夫:一样的刚正不阿,一样的敢作敢当。我这里用了“古色古香”一词,首先是指他俩的理想、情操、气节;其次是强调,他俩都出奇的长寿。众所周知,梁漱溟活了96岁,马寅初活到101岁。梁漱溟少时体弱多病,壮年又历经坎坷,据一则资料,他的长寿,完全得力于平和淡泊的精神和少吃多动的健身之道。关于饮食营养,本文撇开不谈,单说他精神上的那个“静”,和形体上的那个“动”。例儿之一:“文革”中,粱漱溟的藏书、手稿、字画被焚,人又被拉去游街,批斗。这不啻是剜心摘肝,侮宗辱祖。稍微想不开的,就会走上绝路。梁漱溟不。当造反派厌倦了他这只“死老虎”,把他关进一间小屋,停止纠缠,他么,既不呼天抢地,也不长吁短叹,而是优哉游哉、自得其乐地写起学术论文。先撰《儒佛异同论》,继撰《东方学术概观》,其超然物外的胸襟和目无凡夫的气度,令世人叹为观止。例儿之二:梁漱溟以太极拳健身,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即使在那些被批斗的日子里,一旦获得短暂的喘息,哪怕是当着数十人、数百人的怒目,他也会立即拉开架势,专心致志地调经运脉、摄气炼神。马寅初呢?...  相似文献   

10.
在“朱陆之争”的诸多论题中,二人关于“禅学”的辩论颇有特色。所谓的“禅学辩”就是朱熹、陆九渊二人围绕着己学与禅学的关系而展开的一场论辩,它既包括二人对佛禅之认识上的争论,更包括二人对对方指责自己的学说为禅学的激烈辩护。表面上来看这一论辩涉及的是儒佛的关系问题,而就其实质来说,则事关儒门的道统问题,是朱陆二人借此辩难来树立己说的儒学之正统地位。因此,一定意义上说,朱陆“禅学辩”实质上不过是二人的门户、道统之辩。  相似文献   

11.
在讨论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时,对于“先生产,后生活”这个口号的影响,必须作进一步的澄清.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曾把这个口号看成是指导国民经济计划的原则,认为它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的方针是一致的.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只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比较,并联系实际经济后果来衡量,就会发现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就某种意义上说,它们两者之间还是根本对立的.  相似文献   

12.
由我校经济系吴申元主编的“成人高等教育文科考试指导丛书”即将陆续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编委会由市高教局、人事局、第二工业大学、电视大学及我校部分同志组成。“丛书”包括文史、经济、法律等专业学科门  相似文献   

13.
(一)有计划按比例规律要求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按比例发展。综合平衡正是它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的实践正明,只有实现了综合平衡,才会有按比例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正面临着调整的迫切任务。调整,就是调整比例关系,就是要搞好综合平衡。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我国经济学界在重新学习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同时,正在重新讨论综合平衡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重评马寅初先生的综合平衡理论是必要的。综合平衡理论和人口理论一样,是马寅初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后所探讨的重要问题,在建国以来的经济史上,马寅切先生是最早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更为关注一个相对完整区域的经济增长质量,更为关注区域内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更为关注不同区域之间联合的效率和相对的公平,因此区域经济学比其他学科都更具有兼容性,它与经济学以及其他学科诸如生产布局学、经济地理学、生态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进行了充分的整合,成为指导区域发展的一支有力的臂膀,"①  相似文献   

15.
正季羡林与老舍不算是"铁哥们",可是一件小事却让季羡林怀念老舍一辈子。季羡林与老舍相识,可谓是萍水相逢。一次,同学请老舍吃饭,让季羡林做陪。老舍是长辈,不仅年长12年,那时还是大学教授,而季羡林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可是当季羡林看到老舍时,却发现他蔼然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就这样,他们算是认识了,老舍在季羡林心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此后,两人并没有往来,而且一别就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传统人性论多认为 ,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性在于“仁”。《孟子·滕文公上》曰 :“饱食暖衣 ,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近代以来 ,康有为等启蒙思想者又提出 ,应以“智”作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 ,惟人有“智”故人才独贵于万物 ,肯定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其实 ,人与动物的重要差别还在于人具有社会组织力 ,能够从事政治这种惟人才能从事的高级行为活动 ,换句话说 ,人作为高级动物就在于它是一种政治性动物。人的政治活动在人类各种活动中具有不言自明的重要地位 ,值得认真总结与反思。史学研究中有见物不见人的偏向 ,各种整体性通…  相似文献   

18.
由张岂之教授主编的《中国思想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以来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国家教委审定的高等学校统编教材。“中国思想史”系我国高等学校文科专业(如历史、中文、教育等)的重要课程,但是,40年来长期处于没有固定统编教材的状况,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有些学校因为没有教材而停开这门课程。有些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月,由广州师范学院儿童文学研究室编印的内部交流专刊《儿童文学信息》在头条位置以《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自觉时代的动态综述——理论与研究,是否将继创作而活跃》为主题,向有关人士传递了如下信息: 以中国的情况而言,开始具有理论色彩的儿童文学和儿童美学研究专著的陆续推出,已经成为一个90年代起始这一年的重要信息。90年2月,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首批出版的“儿童文学新论丛书”第一辑,有汤锐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以来,随着佛学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于禅学、禅诗的研究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禅学、禅诗研究的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也不断地丰富,成绩显著。在面对这令人欣慰的局面和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未免感到遗憾,因为在禅学、禅诗的研究领域,至今还有一些空白亟待填补,还有一些涉足尚浅的领域亟待开发。仅就禅诗的研究而言,现有的禅诗研究大多集中于对文人禅诗的研究,以及禅宗思想对古代诗歌的影响等方面,而对禅宗诗歌本身的研究,以及站在禅本义的立场上对禅诗的研究尚属少见;在对文人禅诗的研究中往往注重于禅诗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