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5.
司马迁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1)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①。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②,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③。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④,而六国⑤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⑥,游者主事⑦。今秦王欲吞天 相似文献
6.
7.
佩里特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6,(6)
上个世纪初,美国著名演讲家拉尔夫·佩里特的足迹遍布美国城乡,先后有一百多万人听过他所作的题为《挫折大学》的演讲。在这些人中,既有学识渊博的高龄教授,也有目不识丁的青年农民,年龄和文化层次相差悬殊。但即使面对这样一群听众,拉尔夫仍然取得了演讲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9.
10.
12.
13.
张文质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12)
必须要说的是:你仍然无法面对。你所有的文字都貌似轻松,实则狡猾地与真相擦肩而过。你反反复复思忖的其实只是“安全”问题。死的阀门,一个简单的结论。惧怕的不是死亡,死亡是不可预知的,同时因为不可预知而变得遥不可及。你的文字没有建立起真实的自我问讯。有时,你为自己写不出一个字感到恐慌,竟然“一个字……”也不是,面对着白纸,就有点反胃,为什么要写下那些文字呢?却又想着已经很长时间了,拿不起笔,面对书籍也马上陷入烦躁,不知道惊慌的到底是什么?我用力地写下,刻画,夸大之词。我知道再也离不开这里了。生活已将我捕获,钉在墙上,随时都可以使唤、凌辱。我知道我时常处于一种隐蔽的癫狂之中,只有我知道,我的时间是断裂的,这种断裂由我一手造成:呼吸或者屏气,潜入水中或者浮出水面。直率地思考也是困难的,这种困难在于,我们每个人几乎都参与到罪恶之中去,不是罪恶托付给我,而是距离感消失了,不再有警惕,有时还乐于接纳。只有一个声音催促着我们去赢取生活,无论何时它都有足够大的力量。有时我知道无论那个你不必记住名字的人,怎么伪装都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作为小人物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他的自我认定的狂想虽然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小人物,我突然想到,... 相似文献
14.
15.
周小松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2,(7):58-61
弗里奥·阿达米指出艺术应该是一种能表达真理的真正修辞,谢赫在绘画六法论述中开宗明义地提出: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干载寂寥,披图可见。就是指出绘画的教化作用以及蕴涵其中的历史真理性;狄德罗作为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艺评家,强调艺术品的教化价值,重新确证了艺术以助教化和益人伦的功能。历史画对真理性的追求和道... 相似文献
16.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⑨,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④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⑤。 相似文献
17.
陈天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3,(8):87-94
(记录时间:1974年6月11日至1974年10月5日)6月24日(一)晴徐州早晨起来在清洁管理所,把炉子搞好,准备把昨天剩下的(玉雕的)人(物)件、兔子等上锅、上蜡,褚(某)、梁(某)来一起上蜡,弄上,装了箱;苗(某)回来用绳子捆好,王某某要去贾汪,也要跟着去徐州。到上车时还在制箱子,急忙到车站。下午快三点去徐州玉雕厂找了强兴,让把货交了。孔厂长、吕师傅也来看了,对我们形很满意,尤其对小汤做的人件很赞扬。孔厂长对我们工效也很佩服。(他)把杂件周 相似文献
18.
顾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离婚》是鲁迅继《祝福》之后的又一篇从被压迫妇女的角度揭示反封建主题的小说。它通过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爱姑终在强大的宗法势力胁迫下,不得已而屈服的悲剧,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残酷。小说的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其深刻性就在于,作品从整个社会制度着眼,深入开掘爱姑的悲剧因素,揭示了旧中国广大妇女受迫害的社会根源。从中可以看到作者那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 相似文献
19.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1)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②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赌,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第一章)【注释】①《中庸》:出自《礼记》,相传是老孔二的孙子子思所作。中庸是孔孟宣扬的一种“最高的美德”。它要人们采取不偏不倚的 相似文献
20.
贾谊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4,(1)
夫树国固②必③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④爽⑤其忧,甚非所以安上而全下也。今或亲弟谋为东帝,亲兄之子,西乡而击,今吴⑥又见告矣。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⑦有加焉,犹尚如是,況莫大诸侯,权力且十此者乎!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⑧,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⑨,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⑩,彼自丞尉以上,遍置私人(11)。如此,有异淮南济北(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