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文龙 《学术交流》2024,(3):156-169
对中国低生育率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趋势缺乏共识,导致中国人口政策转变滞后,生育支持政策缺乏系统性且力度不足,少子老龄化问题严重。只有深刻认识中国低生育率的复杂成因和发展趋势,才能制定出合理对策,有效化解低生育率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过低的生育率使中国人口再生产不可持续,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中国可能须与低生育率长期共存,因此,中国应当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进行结构性改革,将生育率提高到合理水平,实现人口的可持续再生产;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口素质,开发劳动替代技术,挖掘国内外人力资源潜力,加快新型现代化转型,实现与低生育率的长期良性共存。  相似文献   

2.
叶菊英 《浙江学刊》2015,(1):210-215
长期以来,政府、社会和学术界对生育率的关注多从控制生育的角度。随着我省生育转变的实现,自愿放弃生育人口日益增多,导致我省低生育率长期持续,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问题凸现。本文基于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视角,深入分析我省持续低生育率问题、成因,以及由此引起严重的人口失衡,着重关注过去被忽视的自愿放弃生育人群,并把它与我省持续低生育率相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完善生育政策促进我省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提倡晚婚晚育的今天,提出这一命题似乎是大逆不道的,事实确是如此。有关生育率的研究表明,早婚常常是伴随着早育的,生育年龄的提早,意味着延长了育龄妇女的生育期限,进而在她们的一生中可生育的孩子数也可能增加,即生育率将提高。因此,在当今世界人口爆炸,世界大多数国家正致力于控制人口的时代,推迟结婚年龄始终是作为一项控制高出生率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提倡晚婚也是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之一,作者真诚拥护。然而,晚婚晚育是否是个完美的模式呢?以人口  相似文献   

4.
“超生”的严重后果是低素质人口的成倍增长,而低素质人口所养育的人口不可能成为高素质人口,这种恶性循环所带来的后果是整个民族人口素质结构的严重恶化,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期间我国大陆的总和生育率为1.481,呈稳中有降态势,形成了“中、西部中度低水平,东部深度低水平,东北极度低水平”的空间格局。除少数极低生育率省区回升外,实际生育率及其与政策生育率的比值仍在下降。生育率下降的主要推动力是发展,突出表现为生育旺盛期育龄妇女比总人口和育龄妇女的城镇化、非农化水平高、人口外出流动比例大,以及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对农业人口的同化作用。发展促使生育率下降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现行生育政策难以使生育率稳定在合理的低水平。有可能引起政策性反弹的重点在计划生育基础较好的城镇和东部及东北地区;有可能引起非政策性反弹的势能,已基本释放;中、西部农村年轻一代妇女多胎生育平均只有4.12%。生育政策调整完善中的生育率反弹可通过渐进式策略实施有效调控,不会引起生育率大幅强烈反弹。我国生育政策全国统一调整时机已成熟。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将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在实现了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较发达地区已经显示出来。在那些生育率急剧下降,而人的预期寿命有所延长的地区,人口迅速老化。在生育率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的地区,老龄化过程比较缓慢。在较发达地区,随着人口增长速度的下降,决策者越来越关心老龄人口的经济和健康需求。他们把注意力转向老年人的退休安排(包括继续工作的可能性)、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对保健和长期护理计划的审查,以及建设为老年人服务的社区支持系统。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需要反对性别歧视。老龄化对男…  相似文献   

7.
名词解释     
人口过渡理论(The theory of the demographic trausition)一译“人口转变理论”或“人口转化理论”。人口过渡理论是近年来最为人们所接受的解释在时间上人口变化方面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总是从高的水平向低的水平下降的。死亡率的下降总是先于出生率的下降,结果必然造成过渡时期内人口的高度增长。一个国家的人口过渡要经历四个阶段。芬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第一阶段: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人口增长很  相似文献   

8.
一、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是否仍需要严格控制7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与实施,中国的生育率发生了迅速的转变。60年代一度平均高达596%的妇女总和生育率,在经过70年代的陡然骤降和80年代的波动下滑之后,进入90年代已降至20%左右的更替水平以下,降幅达664%。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中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是所有不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基本接近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比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还要低。毋庸置疑,现今的中国已跨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世界平均总和生育率为31;发达国家为18;发展中国家为38;不发达国家为58。生育率的下降以及…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3):65-67
中国城市化发展最迅猛的30多年,伴随的是中国的生育率从高到低变化。对低生育率的分析多种多样,本文则是通过城市化发展的视角,分析城市化下住房、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经济压力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城市化不是影响生育的直接原因,但是城市化的发展与低生育率有着极大的相关性,城市化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低生育率将是常态化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当前,针对中国未来人口的预测模型或多或少地忽略了历史事件对人口规模的影响,没有考虑到中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中国人口结构的特殊性源于多重历史事件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前的众多战争、建国后的饥荒、70年代生育高峰等历史事件对当代人口结构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使得总和生育率、男女性别比、预期寿命等重要人口学指标无法转化为"规则"的函数表达式,因而无法使用纵贯数据或已有数理模型来预测中国未来人口规模。所幸,当代中国的人口变化已经趋于平缓,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度已经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一种特殊的方法预测中国未来人口变化趋势——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构建出虚拟的中国历史人口数据,并基于此对中国未来人口规模进行预测。预测发现,2020年以后,在不同总和生育率水平之下,中国人口规模均呈快速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11.
世界低生育率国家生育率下降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世界人口的生育率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生育率的下降具有三种模式:一是靠发展推进的“自发型”模式;二是靠各种控制机制推进的“约束型”模式;三是发展和各种控制机制合力推进的“混合型”模式。较发达国家属于前一种模式,后两种模式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文章指出,/v四年龄结构老化是低生育率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具体情况不同:较发达国家生育率一直就很低,人口老化过程缓慢;而发展中国家如东亚地区生育率下降迅速,是在社会经济尚欠发达、缺乏物质准备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化的严峻形势的,适龄劳动力短缺以及老年社会保障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势头汹涌的生育大潮,跨过11亿人口的界标,向12亿人口的堤坝卷去。大潮中,超计划生育的端流,喧嚣诡谲,桀骜不驯。处在计划生育第一线的党员干部们,承受着“超生波”的巨大冲力。他们的后面,是党政组织坚决制止超生的严令;他们的前面,是育龄夫妇定要生个儿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伟 《日本学刊》2003,(4):127-139
日本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即进入了日本所说的人口“少子老龄化”阶段。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将影响到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人口的减少和出生率的下降 ,将进一步加速日本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对日本社会老年赡养负担及社会保障、对劳动力年龄结构及劳动力供应、对教育领域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等领域产生诸多影响。日本近些年来试图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采取改革和充实以老年人为对象的各种制度措施 ,并为提高生育率制定对策。  相似文献   

14.
社会因素对人口自然变动的影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对人口出生的影响和对人口死亡的影响。但由于篇幅有限,本讲只分析社会因素对人口出生的影响,介绍世界各国所采取的有利于调节生育率变动的社会政策措施。影响生育率变动的各种社会因素所谓人口出生率,一般是指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同平均总人数之比。然而这只是出生率的简化公式,如果把这个公式具体化,则可变为一定时期内的出生人数同平均育龄妇女数之比(即育龄妇女的一般生育率)乘以该时期内的平均育龄妇女数同平均总人数之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育率下降及其后果研究大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有关“生育率下降及其后果”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建立了生育率下降的理论构架,指出了东、西方生育率转变的不同特点,进而对中国生育率下降的机制和特点进行了研究。中国生育率下降机制是独特的,是强制力主导型的,目前中国正在不太稳定的态势下实现生育率的一次转变,生育率的反弹特性还很强。作者认为,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任务并未完成,要警惕随时可能出现的补偿性人口增长现象。在这个意义上,生育率下降机制的转换对于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显得尤为重要。最后,本文提出了中国生育率下降及其后果研究的初步思路和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16.
专家预言:中国老龄化与21世纪同步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将与21世纪同时到来。按联合国规定,老龄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国家即属老龄化社会。中国社科院老年科学研究会熊必俊在第23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上发言把我国人口老龄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1982年到2000年为老龄化前期阶段,在此期间,70年代生育率下  相似文献   

17.
根据近20年来西方国家人口增长速度不断下降的情况,可以了解到西方已开始进入人口数字相对稳定,或者说零增长时期.人口动态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以及关于居民随迁徙而增减的资料这三者之间的差额加以推断.在五十至六十年代,迁徙对于西欧国家人口状况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这种作用已逐渐消失.迁徙流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增长方面还有其现实意义.如果出生率是平均每个妇女在她的育龄期内生2.1个孩子,该国人口数字便可保持不变.八十年代初,只有5个西欧国家达到这样的出生率指标,其余国家却大大低于这一指标.最严重的是联邦德国,其育龄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只达到1.4个孩子.大多数资产阶级学者认为,出生率的下降过程具有长期性与不可逆性,尽管有时会出现短暂的增长期.根据预测,再  相似文献   

18.
海外传真     
儿童津贴能否有效刺激日本的生育率?国际上,一些国家正面临着生育率极低的问题,日本就是其中的一员。日本政府最应该重视生育率问题,因为日本社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老龄化。根据联合国2009年发布的数据,预测到2050年,日本人口的依赖率(14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之和与其余人口数量的比值)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主要有:高增长低通胀,高投资高增长,高增长高成本,高增长低就业,高增长高储蓄,高增长高顺差,高增长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人口增长速度得到控制,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当前农村形势的主流。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部分农民因超生导致贫困。据报载:四川省农调队对32个县1000户农民进行调查测算,该省农村近百万农民违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因超生降低了生活水平,乃至陷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