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答中国模式是否存在的问题,往往与中国模式有无普遍性的问题连在一起。但我想把这两个问题分开,先来看看发展模式的普遍性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2.
虽然国内仍然有不少人对"中国模式"持批评态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改革的伟大成就已经成为无法否认的事实。如何解释这种成功,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自去年以来,《社会观察》刊发了一系列来自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文章。清华大学教授汪晖先生是国际知名学者,过去几年来,在多个国内外场合,对中国模式都有过精彩的阐发,引起各方面关注。本刊对汪晖教授进行了采访,就中国模式的由来、中印模式对比、中国模式的改革等话题做了系统讨论。由于全文较长,因此本期只刊出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将在下期刊出,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着手在当时最尖端最神秘的航天领域进行探索,60年代秘密上马了第一个载人飞船计划“曙光一号”。到了70年代末期,“曙光一号”被迫下马。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的秘密计划最终没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带来了希望。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社会各种新思潮竞相喷发,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思想,在和其它思想进行论战中,最终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之一,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政治的认识和判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张越 《金色年华》2010,(9):24-25
记忆中的第一次同情和怜惜我记事晚,能完整地记住事情,恐怕要到五岁以后了。我的家境普通,父母都是一般职员。家里有我和姐姐两个孩子,还有姥姥,算是不穷也不富的人家。那时20世纪70年代初,我大概五六岁。那年过春节,我穿着一身新衣服,被妈妈领着出去串门。走着走着,妈妈小声说:“你看那个小妹妹多可怜!”  相似文献   

6.
“中国模式”这个话语主要是由外部提出来的,别人的意见要重视,来自外部世界的善意的批评和建议,我们也是欢迎的,但最重要还是要落脚到如何使自己发展得更好,如何减少制度和理念、现实和理想之间的差距。所以,看待中国模式,我们要保持清醒,有自己的眼光。  相似文献   

7.
王自立 《老年人》2006,(2):10-11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郑重提出的主张,反映了外交与内政的高度统一。2005年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坚持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并庄严地承诺我国将一如既往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对西方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和鼓吹“中国威胁论”是一个有力的回击。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顺应民心的发展之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早在1993年,世界银行以购买力评价标准估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有过…  相似文献   

8.
陈秉安 《中外书摘》2010,(11):34-39
20世纪60年代广东宝安县实际上已经存在了一块实行与内地不同的经济政策的“特殊地区”。宝安县“三个五”政策的实行,可视为后来办经济特区的“史前戏”。  相似文献   

9.
《中外书摘》2014,(3):17-20
一母亲(韶华)在20世纪70年代初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任政治部宣传处干事。从1985年12月起,先后担任总参谋部管理局第一服务处副师职驻地干事、营房处副师职助理员、计划组织部对外学术联络处正师职研究员、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等职务,兼任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在军事科研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屈指可数的女将军。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路的独特性与普遍性(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自主能力在西方、尤其是欧洲,印度距离他们比较近,而中国更为遥远。这不只是地理空间上的远近,而是文化、语言和历史上的远近。  相似文献   

11.
张广新 《职业》2012,(16):144-145
德国双元制是一种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这在全世界职业教育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之初开始学习、借鉴德国职教经验,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先进地区先后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国化教育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12.
专业社会工作起源于欧美国家,上世纪20年代开始被引入中国。浦爱德(Ida Pruitt,1888~1985)和步济时(John S.Burgess,1883~1949)能够称得上中国早期社会工作的引进者。  相似文献   

13.
CPI与税收收入的关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在强调该命题的国情特殊性前提下,进行概念厘清、理论辨别、国情特殊性假设分析,进而系统地探讨税收与CPI的双向互动关系。研究认为CPI对税收只具有间接影响并且要分情况而论,税收对CPI的影响与CPI的编制以及国家税制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公募基金会与NGO资源难对接 中国的公募基金会发轫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原因,既是给民间资源开放空间、实现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也是为了动员民间资源来弥补政府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的供应不足。可见,中国的公募基金会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上而下产生的,在筹款,  相似文献   

15.
李哲 《老年人》2013,(4):42-4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越两国两党关系一直十分亲密友好。在越南的抗法战争和抗美救国斗争中,以及在全面经济恢复和建设过程中,中国都给予了越南极大而无私的援助。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越南取得抗美救国斗争全面胜利和全国统一之后,以黎笋为首的一伙反华分子推行侵柬排华政策,导致中越关系走向破裂,以致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16.
许妙发 《社会学》2004,(4):47-54
从十九世纪末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起,社会学这门学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史。回眸这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学艰难坎坷、荣辱沉浮的发展演变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上世纪二十年代是中国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化:“学习”话语与意识形态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史学家对1839到1900年间中国历史的解释,大多基于“西方j中击一中国回应”的分析模式,传统中国在冲击之下改变自身社会结构以回应西方世界。“中国国内的这些进程,是由一个更加强大的外来社会的入侵推动的。它的庞大的传统结构被砸得粉碎……经过三代人的更替,旧秩序已经改变模样。”柯文认为,这一分析模式的毛病不在于它是对与错,而在于它实在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在我们看来,不能说明全部问题不是这一分析模式的毛病,而毋宁说它本来就没打算这样去做。  相似文献   

18.
从审美角度切入,有助于更深入认识20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与这一时期的生产大跃进相适应,当时还出现文艺大跃进。文艺大跃进之所以能迅速地轰轰烈烈地开展,与当时从主流意识形态到大多数作家到普通读者对文艺作用的认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西方的审美主义者大都信奉“文学无用论”。或许正因为文学的无用,才能更自由自在地全身心沉浸在文学世界当中,  相似文献   

19.
自20世纪20年代始,陈达便力倡“生育节制”。抗战时期。他在云南主持了以现代统计方法进行的较大规模的人口普查。陈达等社会学者认为。人口问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本介绍沈从文生平、生活和思想,评价他作品的传记。作者是一位美国学者,现为美国纽约圣诺望大学历史系教授。作者从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他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搜集资料,多次到中国湘西,多次访问了沈从文先生,坚持不懈写下了这部长达几十万字的传记。他第一个给沈从文以文学上的崇高地位,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本文节选自其中的片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