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是我国下个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朱 基 总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主要集 中在西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就是要加 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这就说明,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解决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关系密切;做好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工作事关 重大。因此,自从党中央做出实施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重大决策后,“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工 作”一直是我们民族工作部门和民族工作者思 考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形 势和任务 当…  相似文献   

2.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原则 ,提出了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几个方面。作者认为 ,必须重视和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法制建设 ,特别要加强少数民族政治权利、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宗教 ,以及民族地区生态、民族地区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制建设。惟其如此 ,才能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才能帮助少数民族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西 部大开发是强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具有多重的目的和意义。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如何加快西部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课题之一。为此 ,新疆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于 2 0 0 1年 10月 8日至 9日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召开了 2 1世纪中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海内外专家学者四十余人。会议围绕西部大开发与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问题 ,西部大开发中国家对中西部的政策问题 ,西部大开发与中西部地区法制建设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与中西部地区民族…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 ,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 ,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对解决新时期民族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西部大开发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如何立足实际 ,把握住历史契机 ,客观而全面地分析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的差距 ,进一步解放思想 ,明确思路 ,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发展滞后的问题 ,是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朱基总理在去年底听取人事部工作汇报时强调指出:“现在我们开发西部最根本的是人才,不解决西部地区人才资源问题,开发西部地区是会有很大障碍的。”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三分之二,全国大多数民族自治地方在西部,西部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也有三分之二。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大开发就是对民族地区的大开发。它既为民族工作开拓了新思路,也为民族干部工作和各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良机。人才资源使国际战略资源发生位移纵观世界各国乃至各地区、各企业的发展,几乎都有个共同点,即把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依据放在…  相似文献   

6.
国土面积占全国56%、人口总数占全国23%的西部地区中,青海、西藏、内蒙古、新疆4个省、自治区的牧区面积分别占本省、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96%、81%、66%和50%,四川、甘肃两省的牧区面积各占本省土地面积的30%以上。如此大的牧区面积大部分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因此,牧区的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少数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西部牧区发展了,西部少数民族以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就成功了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西部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开发西部,必须重新认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特征。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就中国民族地区而言既是机会,又是挑战,而知识经济也必将赋予民族地区以新的特征。目前,在中国区域经济总体发展中,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既有自身的特点,也有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快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张海亮,张落成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东部之间差距的存在既是历史的、现在的,也是未来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认识差距、利用差距、调控差距、建立效率型差距,才是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和全国持续稳定发展的正确方向。发展西部...  相似文献   

9.
探析西部大开发与少数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本文试图探析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加强民族法制建设 ,以促进少数民族及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把握历史机遇加大云南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选拔力度,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少数民族人才队伍,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云南建成“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三大目标,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人才是云南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人才资源的开发,把这…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传统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城市化,与东部地区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的城市化过程为例,讨论了回族聚居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民族问题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12.
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战略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王鉴 《民族研究》2002,(6):9-17
本文通过分析探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思想、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理念及西部民族地区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 ,指出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水平相比 ,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非均衡发展问题 ;必须通过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教育主体责任、建立“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区”、促进民族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政策 ,实现西部民族教育的均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促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前提条件和决定性因素。基于我国发展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历史经验,针对当前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本文提出如下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充分认识在新时期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提高民族地区教师待遇,创新民族地区教师资源配置机制,加大对口支援与城乡交流工作力度,大力开展双语教师的培养与培训,提高民族地区教师队伍管理水平,加强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政府扶持法律制度是我国民族法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它在指导思想和具体制度设计上还存在较多不完善之处.在指导思想上,这项法律制度以不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存在非具体性、非规范性、非稳定性和非协调性等缺陷.因此,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民族地区大发展的今天,应尽快转变民族地区政府扶持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并实现民族地区政府扶持法律制度的具体化、规范化、稳定化以及协调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工作登上新台阶,主要标志是制发了《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采取各项工作措施,全面推进了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陆九天  高娟  陈灿平 《民族学刊》2021,12(3):52-57, 99
网红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群体,随之产生的网红经济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脱贫攻坚战的推进,我国民族地区网红经济发展速度迅猛。网红经济在帮助民族地区民众增收脱贫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网红经济的生成逻辑和演化路径,对民族地区网红经济的生成逻辑、演化路径进行了探究,分析了网红经济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影响,摸清了网红经济在民族地区发展遇到的困境,并从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管体系、特色民族文化等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从1984年以来,费孝通12次到甘肃考察,2次到青海考察.在西部大开发的适当时机,他进一步思考和研究西部民族社会的发展路径,通过对甘青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详细考察和理性认识与思考,提出了有别于苏南、温州、珠江等内地社会发展模式的多种甘青民族社会发展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费孝通对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考察与构想的理论基石,探讨其对甘青民族社会的研究理路,从而整理出费孝通研究甘青民族社会发展的思想脉络和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8.
许洪位 《民族学刊》2016,7(3):62-72,119-120
After 60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the ethnic regional autonomous policy has provided basic political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all ethnic groups. Especially since the period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began, the national preferential policies and support for ethnic minority areas gradually in-creased,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clearly speeded up. Ac-cording to official statistics, after more than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of China’s ethnic minority areas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gap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nou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thnic groups has created a structure of multiple dispari-ties, which fundamentally restricts ethnic unity, as well as political and social stability in ethnic areas of China. This structure of multiple disparities re-flects the imbalances mainly in four aspects: 1 ) the ongoing large gap between the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Han Chinese regions remains; 2 ) the unequ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the various ethnic minority people has expanded;3 ) the economic gap within the same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reg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more pronounced;and, 4 ) the differences in develop-ment within the same ethnic group who live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are also very obvious. The multiple inequalitie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s ethnic groups add more complexity to the ethnic problems of China. The disparity i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between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is not only an eco-nomic problem, but is also a significant political issue. Hence, promoting a balance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has a very obviou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main-taining ethnic unity, promoting 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maintaining national stability .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above,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ores which kind of ethnic policy can ef-fectively resolve the multiple disparities found with-in ethnic development and is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the various ethnic groups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and reviewing approaches found in earlier research,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following core ideas:1 )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have formed a pattern of multiple disparities in China, and it is no longer simply a gap between the Han and ethnic minoritie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 differentiation or disparity between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pronounced—this phenom-enon constitutes a new challenge to China’s ethnic unity and national unification. Therefore, we must adjust ethnic policy in order to solve the “true problem” or “new problem” concerning China’s ethnic problem. 2 ) The multi-faceted disparities found in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mong China’s ethnic minorities result from many factors, inclu-ding institutional, policy, historical, geographical, cultural, and psychological. Therefore, we must realize a diversity of ethnic policy, and build a comprehensive ethnic policy system. 3 )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the integration and state construction of the ethnic groups, in ad-dition to implementing the current policy of differ-entiation, we must also ensure a “four balanced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is includes a balance between the Han areas and ethnic minority areas, a balance among the various ethnic minori-ties themselves, a balance within the same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a balance within the same eth-nic group who live in different areas. This requires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strengthen a double dif-ferentiation and collaborative orientation of ethnic policies concerning the market, labor, resources, technology, and capital.  相似文献   

19.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4,5(1):1-8,96-97
利用1990、2000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老龄化问题发现,中国各少数民族人口随全国人口一起,共同进入了持续老龄化的状态,且表现为老年人口规模及其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快,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增速快,老年人口规模大,老年负担系数大,老龄化族际差异大的"两高三大"的特征。文章认为,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少数民族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将会持续下去,老龄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同时,中国少数民族集聚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在这一背景下步入老龄化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要解决好少数民族人口老龄化问题,首先应尽快调整人口政策,以积极的人口对策化解深度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社会压力与经济负担;其次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切实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第三,要充分开发和利用"银色人力资源",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第四,以健康老龄化为中心构建全民敬老爱老社会服务机制,广泛动员和吸纳社会中介组织、志愿者与社会资源参与。  相似文献   

20.
周超  樊虎 《民族学刊》2022,13(8):117-125, 165
我国实现全面脱贫后,推动巩固全面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发展是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民族地区都是我国组成部分的关键点和薄弱点,也是规模性返贫风险的易发地区。基于多维视角,发现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呈现出区域性、群体性、联动性等特征,从生态性、政策性、发展性等因素深度剖析其发生缘由,进而从相应角度提出创新民族地区生态扶贫方式、完善民族地区返贫风险治理政策体系框架、建构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模式等针对性对策,以防止民族地区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