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义二篇     
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义嗟夫。世道之衰。人心之坏也。人心之坏。正道之微也。正道者帝王圣贤之大经也。经维(?)天下万世之庶民也维(?)天下万世庶民之世道人心也。经不正则邪慝起焉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道所为是者而邪慝或以为非道所为非者而邪慝或以为是是非之颠倒孰有甚于此哉。愚庶民之耳目猶浅愚庶民之心思实深左道之  相似文献   

2.
谱法起於周代周礼小史掌邦国之志奠系世办昭穆然散佚多不传太史公三代世表旁行斜上并效周谱南史王僧孺被命譔谱而不知谱所自起以问刘杳杳曰桓谭新论太史公云云知当起于周其式可考见焉汉初得世本叙黄帝以来祖世所出然杂记帝王诸国之世系非一家之书也家自为谱始于子云一牒选注王俭集序引刘歆七有杨子云家牒后邓氏官谱应劭王符氏族篇诸书间出宗正又岁  相似文献   

3.
读史通论     
夫因革损益百代各殊非有纪之文献散失是故王道备人事浃可以垂百世之法戒眷莫具于史先师孔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故述尚书以开纪传之体作春秋以创编年之例为百世史家之祖尼父以前所称太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之纪载后世皆无述焉故史也者非徒述故事整斋其世传而已太史公自序曰余所谓述故事整斋其世传非所谓作也乃太史公自谦之辞盖所以垂法戒焉汉兴龙门崛起家承世业  相似文献   

4.
<正> 序曩在北京,就整理《船山全书》请教于前辈。任继愈先生之言曰:“船山之书,奥衍闳深,故将其整理刊印,须重质量。夫文化由积累而发展,吾人编校古籍,力求美善,盖欲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也。当今学术交流,已逾国界,苟校点之古籍,存在舛缪,则将见笑于大方之家”。斯言也,余尝深长思之。船山著作之刊印,非始今人,清季有之,民国有之。今欲使所刊之本,较前完备而精覈,固非易也。始事以来,赖有领导之关怀,侪辈之黾勉,工作乃能顺利进行,然犹时时深虞其舛误,恐其疏漏。今拟  相似文献   

5.
自祖龙焚书而古籍几不能存于后世。其幸而获存者。则以有孔壁之藏故也。然则是藏也。岂非天人相感。圣道存亡一大关键哉。何以不藏易也。知其以为卜筮之书。现医药之书所必不焚也。何以不藏诗也。知其为民间歌谣所习。而无庸藏也。且三十六郡之分。独留卫辉不与卫为天下之中。而国风独多于卫。人尚中声而传习之徒独众是以三百篇之言。早留于天下。其在百家之言存于私室。焚之或有不能尽其为天下公言。煌煌如尚书春秋礼乐论语孝经者。概为灰烬矣。尚书春秋礼记论语孝经之晚出。则全以藏于扎壁故也。知孔壁一藏为存六经特典。而其不焚者。则亦不藏。此间天人相感之故匪易易也。而后世之陋儒犹欲破坏孔壁中书。噫其逆  相似文献   

6.
己则善矣。而不与人同未善也。人则同矣。而弗及于物。亦未善也。天下有至善者。无或私之物。公而已矣。无不爱之物。暨而已矣。夫善而蕲于暨。善其可量也哉。湘潭周芾棠先生。罄产兴学。至八九次。人无贤否。莫不以为难。诚哉其难矣。然未足以尽周君也。周君之志。方为天地立心。为万物立命。以至诚恻怛。化除天下残忍相杀害之习。虚空有尽。愿望无穷而其端则于放生池见之。放生池者。振武第二校园内之池  相似文献   

7.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是南宋前期一位爱国词人。与之并世的韩元吉序其诗集云: ……安国少举进士,出语已惊人,未尝习为诗也。既而取高第,遂自西掖兼直北门,迫于应用之文,其诗虽间出,犹未大肆也。逮夫少憩金陵,望九疑,泛洞庭,泊荆渚,其欢愉感慨,莫不什于诗。  相似文献   

8.
关于婚礼,《礼记》中有一段话:“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女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婿亲御授,亲之也。出乎大门,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所说的嫁从夫,夫死不嫁,夫死从子,认为这才合乎夫妻关系的准则,显然是阶级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但把婚礼说成是万世之始,则未免有些荒唐了。 实际上,婚礼不是从来就有的。占时的所谓吉、凶、宾、年、嘉五礼,其中吉礼又分为十二种,宾礼分为八种,凶礼、年礼各分为五种,嘉礼分为六种,这一切的礼,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相似文献   

9.
心广 《船山学刊》2015,(2):94-94
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天命者。岂但知初生之顷命之哉! 出处:《尚书引义·太甲二》,中华书局版。  相似文献   

10.
查列强制政立教。莫不因其传统之精神与特殊之文化。以定百年之犬计。确保优点。民志不摇。故能取人之长。共成其美。夫列国精神文化之不能尽同。其环境与历史使之然也。然无碍于强也。迫而尽同。则印度安南朝鲜而已。我国家特殊之文化安在。我民族传统之精神又安在。不问而知。其为孔孟之经训。所谓固有道德是也。先总理革命四十年。足迹遍五洲。广见博闻。详考细征。本其经验。发为卓识。始创三民主义。以为吾党所宗。其于发扬我民族精神之方法。一则日恢复固有道德。再则  相似文献   

11.
郑雍姬论     
昔郑厉公使雍纠杀蔡仲。纠妻雍姬知其谋以告蔡仲。仲于是乎杀雍纠。或谓雍姬虽救其父而杀其夫。非妇道所宜出也。吾谓雍姬之处此实难。以告。则父杀其夫。即不啻自杀其夫。不告。则夫杀其父。即不啻自杀其父。虽在仁人君子。无两全之道也。无已。则惟视其心之所安耳。夫父。生我者也。天显之亲也。夫妻以人合者也。敌体也。虽夫为妻纲。与父为子纲。在平时为并重。而当乎以夫谋杀其父。事变非常。祸机迫促。有不能迁就调停稍缓须臾之势。雍姬于是时既以父与夫孰亲为问得其母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为“夫道未始有封”及“故昔者尧问于舜”二节,乃《庄子》书外篇之羼入于《齐物论》者。对“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其应属外篇,但论之不详、不深;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庄学家疑其非《齐物论》文也。本文从语体风格的辩析上,从对文本的细致解读,以及上下文在意旨及语调的衔接这样三个方面,论证了上述论点。  相似文献   

13.
大學大義     
大學之書。古之太學。所以教人之法也。蓋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與之以仁義禮智之性矣。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聰明睿智。能盡其性者出於其間。則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君師。使之治而教之以復其性。此伏羲神農黃帝堯舜所以繼天立極。而司徒之職。典樂之官。所由設也。三代之隆。其法寖備。然後王宫國都以及閭巷。莫不有學。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則自天子之元子衆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與凡民之俊秀。皆  相似文献   

14.
墨子通释     
天志中子墨子言曰今天下士君子之欲为仁义者则不可不察义之所从出。提出义字作一问题既曰不可以不察义之所从出然则义何从出。第一问正问子墨子曰义不从愚且贱者出。必从贵且智者出。答得奇崛智愚贵贱皆人也即之入而为此皆天之所生也以尚为主义答案可怪何以知义之不从愚且贱者出而必自贵且智者出也。第二问不容不问问得冷峭曰义者善政也。平平正正答出却轻轻将义字收入政治范围何以知义之为善政也。第三问亦是当然之问曰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是以知义之为善政也。答得稳洽使问者更无疑义  相似文献   

15.
管子非一时之书亦不出于一人之手太史公云予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曰详哉其言之也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是汉初已家有其书太史公所读牧民山高等篇必管子之本书也刘向叙录云九府书民间无有山高亦名形势凡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据此则汉初世多有之之管子至西汉末已多散失刘向称其道约言要可以晓合经义则向所校录者必皆纯正无疵可  相似文献   

16.
尹子既博通造化之源。而尤察于地理。知天地之所以流行。而病世之泥于迹。思古圣之经。粲而彰者。人既昩之。隐而显者。人又怪之。故不著囊之书而传阴符之篇。言阴之符于阳。即苏秦言天下地形而曰得阴符者也。是篇虽传自唐时。要有粲有隐。其后以人我对言发明本旨。文似老子。而尤简要。引孔证之。至平易矣其注文亦无枝言。但明大意。视之若随文解义。而包举万端用功数十年。吾虽读之不惮其难。  相似文献   

17.
学园萃思     
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夫天下之事物,非由全不足以知曲,非致曲不足以知全。虽一物之解释、一事之决断,非深知宇宙人生之真相者不能为也。而欲知宇宙人生者,虽宇宙中之一现象,历史上之一事实,亦未始无所贡献。故深湛幽渺之思,学者有所不避焉;迁远繁琐之讥,学者有所不辞焉。事物无大小,无远近,苟思之得其真,纪之得其实,极其会归,皆有裨于人类之生存、福祉,己不竟其绪,他人当能竟之,今不获其用,后世当能…  相似文献   

18.
关于“独化”的含义,郭象在对《庄子·齐物论》中“罔两问景”一段作注时说: “……世或谓罔两待景,景待形, 形待造物者。请问夫造物者有邪?无邪? 无也,则胡能造物哉?有也,则不足以 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可与 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城,虽复罔两, 未有不独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者无主, 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无所待焉,此 天地之正也。故彼我相因,形景俱生, 虽复玄合,而非待也。明斯理也,将使 万物各反所宗于体中,而不待乎外,外 无所谢,而内无所矜。是以诱然皆生而 不知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所以得也。 今…  相似文献   

19.
《汉书·五行志》:“秦连相坐之法,弃灰于道者黥。”殷时也有过这样的禁令,“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韩非子·内储说上》)在路上撒灰小事,何至施黥或断手的重刑?古人有释。孟康说:“商鞅为政,以弃灰于道必玢人,玢人必斗,故设黥刑以绝其原也。”(《汉书·五行志》注) 《韩非子·内储说上》记:“殷之刑,刑弃灰于街者,子贡以为重,问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弃灰于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则斗,斗必三族相残也,此残三族之道也,虽刑之可也。”它们所提出的原因是弃灰会坋人或掩人,因而引起被坋或掩者的不满,以致争斗,故而加刑禁止。其解释是不能  相似文献   

20.
一冯梦龙曾为其友人天然痴叟编撰的小说集《石点头》作序一篇,原文如下: 石点头者,生公在虎丘说法故事也。小说家推因及果,劝人作善,开清净方便法门,能使顽夫伥子,积迷顿悟,此与高僧悟石何异。而或谓石者无知之物,言于晋,立于汉,移于宋,是皆有物焉凭之。生公游戏神通,特假此一段灵异,以耸动世人信法之心,岂石真能点头哉?噫,是不然。人有知则用其知,故闻法而疑;石无知因生公而有知,故闻法而悟。头不点子人而点于石,固其宜矣。且夫天生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