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税费改革后,“一事一议”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要方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一事一议”在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事一议”目标没有很好实现,本文将借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综合分析“一事一议”制度的效力.  相似文献   

2.
“一事一议”是有效解决农村公益事业和基础建设投入的主渠道,但一些地方在进行“一事一议”时,常出现“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4月7日,山东出台了《关于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意见》,强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要坚  相似文献   

3.
税费改革以来,特别是免征、减征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特产税后,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资筹劳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在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合法权益、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作为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生事物,“一事一议”在具体运作中还有一些需要规  相似文献   

4.
"一事一议"是指对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及业所需资金或劳务,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上限控制、定向使用、财务公开的原则,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讨论决定,属于本村村民集体所有,由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使用的农村公共产品分配方式。"一事一议"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作为税费改革的配套政策和措施,目前在执行中虽然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是改革的必然现象,作为新生事物,不能简单地否定它,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它,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话语理论倡导"一些人的对话",鼓励多元利益主体在"公共能量场"中展开平等而开放的对话。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与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有着内在契合性,是基层民主决策的崭新模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和操作中遭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如对话人数过多、议事流于形式、对话参与者的冷漠和利益代表性不足、制度要素之间难以配套运行等。对此,应完善"一事一议"的制度设计,实施"一些人的对话",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话参与者的素质和伦理教育,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促进"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宇  徐菲 《秘书之友》2009,(9):26-2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公示制度已经成为一项基本的工作制度,并具有很强的成长性与拓展性,而作为其载体形式的“公示”却时常遭遇尴尬的局面,因为名不正,没有人将其或者准备将其作为党政机关的规范文种。“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因此,有必要为公示正名,使其有一个与自身功能与作用相匹配的“名分”。  相似文献   

7.
明确的权责体系是避免管理混乱、沟通不畅,确保制度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就村级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各主体的运行机制及其构建的目标责任体系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郭献功 《领导科学》2006,(12):16-17
“管理民主”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近年来,河南省部分农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建立了“村民质询会”制度,对民主管理方式进行了创新和尝试,成效显著。一、建立“村民质询会”制度的背景首先,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很多村级组织的经济活动进入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轨道,经济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而且复杂多变。但是,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相当一部分村干部还缺乏管理现代化经济的经验,决策失误频繁,村务、财务缺少透明度;部分村干部对群众提出的批评和意见充耳不闻,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9.
<正>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是畅通民主渠道的重要方法。确保把这一机制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要严把事前、事中、事后"三关"。一是严把事前关,建立决策事项提议报告制度。村级党组织在提议决策事项前,必须将拟提议事项报乡镇  相似文献   

10.
为规范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国办发[2007]4号),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08,(8):22-22
最近,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2008年选择黑龙江、河北、云南三个省在全省范围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目前,相关试点工作已经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2.
发展党内民主的方向和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我们党破天荒第一次把党内民主提升到了“生命”这样的高度。报告还指出:发展党内民主,“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这就从基础、重点、入手处、目标、制度诸多方面指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方  相似文献   

13.
祁彪 《领导科学》2004,(9):26-27
选好干部,用好干部,关键靠制度、靠机制。阜宁县积极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形成了以“公推公选制、任期目标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为主要内容的民主开放的用人新机制,给干部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公推公选制:依靠人民群众选人,选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完全一致性,决定了干部人事工作中“党管干部”原则与“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高度统一性。这就要求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民主,更加注重实绩,将群众公认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尺度。公推公选把党管干部原则、民主选择机制和公平竞争方法有机结合起…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大力推进,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农村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姜堰市委宣传部积极探索新路子、创新有效载体,通过推行“村情发言人”制度,把宣传思想工作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既增强了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又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村情发言人”制度的由来和做法姜堰市姜堰镇城北村位于城郊接合部。近年来,随着姜堰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有12个市政工程在城北村施工,由此引发了征地拆迁、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5.
大官抓小事,小官说大话,这是当前群众反映越来越多的一种怪现象。领导干部所处的层次,本身的职责就是议大事、抓大事。按照职责搞好“分内”的事,不仅有利于工作,还可以对下属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引导大家立足各自的岗位、职责抓好自己该抓的事。但有的领导干……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不仅是一种国家形式,还具有经济社会效益。民主作为一种理念通过对人主体能动性的确认要求人通过自身努力追求现世幸福。民主作为一项制度安排其价值在于增加公民个体福利的同时增进社会福利。但在竞争选举形式下民主的价值是有其局限性的,这表现为围绕民主选举会发生“政治经济周期”。这种“政治经济周期”的危害就在于它不能合经济平衡发展,在危害了选民的长远利益的同时出妨碍了整体社会福利的增进。  相似文献   

17.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我们党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县委书记能否贯彻好民主集中制,事关县委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事关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做好“放”、“收”文章,正确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是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方法,也是一把手最重要的本领。“放”就是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和发挥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就是敢于集中,善于集中,把好关口定好向。在县委班子中贯彻好民主集中制,一把手要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住,“放”而不散,活而不乱,“收”而不…  相似文献   

18.
黄晓航 《领导科学》2005,(23):14-15
2004年,浙江省磐安县深化政务公开,在全县20个乡镇363个行政村全面推行了村务“点题公开”制度。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村务“点题公开”制度初步发挥了其积极作用。一磐安县的村务“点题公开”制度,源自群众,源自实践。它是在政务公开深入推行、群众民主意识不断提高的前提下产生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磐安县把政务公开作为政府部门争取群众信任、接受群众监督的有效办法加以推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政务公开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群众对政务公开的认可程度下降。有的群众说:“公开什么、不公开什么都由你们政府部门说了算,你…  相似文献   

19.
《领导决策信息》2010,(18):23-23
当前,“一把手”特别是县(区)委书记权力过度集中、放任式民主和用人责任虚化、放任式民主下的暗箱操作等问题,制约了干部用人制度改革。河北大名县以推进党内民主为抓手,提出了“六步制”干部用人制度,运行上阳光公开、操作上简便易行,通过民主与集中有机结合,在解决“一把手”权力过度集中和暗箱操作方面提供了一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十六大报告明确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这一目标也是我们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基本目标,是全党上下所形成的基本共识。要实现这一目标,治本之道是在制度安排上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把“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这一基本方针落到实处,在制度结构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