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当正确理解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理论,在学术界颇多争论,近年来竟然成为少数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鼓吹公有财产私有化的理论根据。这可能是坚决主张消灭私有制的马克思所始料未及的。同时也提醒争论的各方,现在是正确地解开个人所有制之谜的时候了。我们应当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一贯的立场、观点、方法,根据他们的全部学说体系,作出全面、准确的理解。不能再拘泥于一时一处的一字一句,作似是而非的诠释,这是实践赋予我们的一个极为严肃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重建个人所有制”正义──兼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重性袁庆寿,王兴化"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提出却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后人对这一问题跨世纪的研究和争论至今也没有停止过。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践及其发展和演变。一、对这一问题两...  相似文献   

3.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向理论界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人们试图从对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的发掘和重新解释上找到一条解决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矛盾的出路。其见解各异。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个人所有制”思想及后人的各种见解所作的历史的逻辑的考察和分析,认为:马克思所说的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就是重建劳动者的劳动个人所有制,亦即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每个劳动者通过占有自己的劳动过程从而发生的他们对劳动过程直接从属的生产过程及其产品的共同占有,也就是在个人所有的同时,形成自己的“共同占有”。  相似文献   

4.
理论界长期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提出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概念的涵义等同于或混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也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这使得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遇到种种难解之谜。本文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所有制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范畴;相联系着的所谓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亦是指私有制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这种“社会个人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现实体现,就是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弄清这一问题,不仅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的认识加深,而且对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今中国统分结合基础上的新型农业合作化,能否得以健康发展,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地总结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的本真教训。本文通过历史逻辑的揭示,微观实践的考证和理论本真的研究,论证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的本真教训不是主流学界所指向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脱节",而是缺失"个人所有制"的"重建",导致"联合体"与"自由人"的双向异化。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我们过去没有完全搞清楚的论断,既不是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也不是说后人对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没有搞清楚,而是说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性或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实现形式没有搞清楚.邓小平的这个论断还阐明了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田明孝 《浙江学刊》2012,(4):128-132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提出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包括与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决裂的思想,其物质基础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社会民主主义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从坚持、认同公有制,到逐渐修正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主张的演变过程。民主社会主义甚至放弃了将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相似文献   

8.
重视空间问题,重视"时空压缩"这类全球化时代的新颖现象,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由于误解而错失了从马克思资本学说对之进行深层阐释的可能性,将会是十分重大的理论损失。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表现出来的在某种意义正是一种"空间主义"。"空间转向"论者将马克思的《资本论》误读为"反空间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乃根源于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读。他们并没有充足的理由笼统地否弃马克思所开创的批判理论之传统,需要修正的只能是卢卡奇所发展的黑格尔主义式的批判理论传统。且由于他们对于马克思思想的误读而对"时空压缩"现象处于一种浅层解释水平,因而我们便有必要从马克思相关观念出发,重新考虑对于"时空压缩"现象的深层解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像"时空压缩"这样的新的历史现象仍有足够的解释潜力,而无须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来一个"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9.
沙夫通过对人的问题和人类个体问题的深入研究,厘清了青年马克思与成年马克思之间的理论联系,形成了对马克思思想的整体理解,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本质.在20世纪背景下,沙夫建构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理论体系,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主要有三种理论形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特征.沙夫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理论上具有创新性,在社会批判和实践策略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沙夫的人道主义思想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雷 《太平洋学报》2010,18(1):12-18
《资本论》包含着大量的经济伦理方面的思想,尤其是关于经济正义问题的思考。从"物的人格化"到"人的人格化",体现着马克思经济正义观的人文关怀;"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重要命题,为马克思倡导的经济正义观提供了现实路径。《资本论》所体现的经济正义观是现实的、革命的,有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对我国经济正义的建设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当前存在的三种思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即:"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与"发展马克思"。可以说,这三种思潮各有各的说法,人们对它们的理解也并不尽一致。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呢?事实上,不论是"重读马克思"、"回到马克思"还是"发展马克思",都涉及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问题。因此,也只有在准确地科学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目的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去理解和把握好这三种思潮的关系与实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理解和发展即中国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并在早期形成了"以俄为师"的特殊路径依赖,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路径选择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理论创新,同时却又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长期被我们作了简单化、教条化和实用化的解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返本与开新",通过"回到马克思",把握马克思哲学的完整视阈和本真精神;通过"发展马克思",在与马克思思想资源的对接中创生出马克思哲学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就此而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开启,已经显示出积极的效应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李欣广 《创新》2018,(2):1-10
民生论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遗产,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是新社会的"制度承诺",而"民生主义"也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民生论体现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等专题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展,以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认识为民生论的理论基石,由此引领民生优先战略,体现了政治经济学学科理论的实践性在增强.民生论从拓展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有利视角、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劳动与财富、体现人的工具性与目的性的对立统一关系、全面理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等方面,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重视空间问题,重视“时空压缩”这类全球化时代的新颖现象,不言而喻是非常重要的,但如果由于误解而错失了从马克思资本学说对之进行深层阐释的可能性,将会是十分重大的理论损失.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表现出来的在某种意义正是一种“空间主义”.“空间转向”论者将马克思的《资本论》误读为“反空间主义”,从根本上来说,乃根源于对马克思辩证法的误读.他们并没有充足的理由笼统地否弃马克思所开创的批判理论之传统,需要修正的只能是卢卡奇所发展的黑格尔主义式的批判理论传统.且由于他们对于马克思思想的误读而对“时空压缩”现象处于一种浅层解释水平,因而我们便有必要从马克思相关观念出发,重新考虑对于“时空压缩”现象的深层解读.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像“时空压缩”这样的新的历史现象仍有足够的解释潜力,而无须在基本理论层面上来一个“空间转向”.  相似文献   

15.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科学发现之一.作为马克思的新世界观,历史唯物主义无疑具有哲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但是,马克思毕竟不是学院派的哲学家,其全部理论都服务于他毕生追求的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因此,在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时候,既要从新世界观(哲学)的本质的意义上去看待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又要从"历史科学"的具体内容上去领会马克思新世界观的理论实质.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恩格斯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理论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理论局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他们对社会立义所有制模式的预见带有某些空想因素;2.他们对“过渡时期”所有制形式的研究出现了大跨度跳跃,未能将力求切近现实的研究方法贯彻到底;3.他们始终把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文章就造成上述理论局限的原因作了较广泛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黄学胜 《唐都学刊》2008,24(6):59-63
"斯密难题"即经济人和道德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自诞生以来存在两种不同的争论.肯定的态度认为斯密著作中的利己和利他是对立的,两者无法贯通;否定的态度则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出于对斯密著作的误读.但前者过于绝对,后者又更多地局限于"难题"的存在与否当中.两者均未能在启蒙哲学的背景下并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加以探讨.而后者,却正是理解和把握这一"难题"的关键.思考"斯密难题",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找其必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8,(2):29-32
阿尔都塞"症候读法"的提出起源于一场关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思想关系的辩论,认为要通过"症候读法"读出马克思思想的"总问题",并深刻把握其本质。"症候读法"的认识论前提是区分认识对象和现实对象,同时期科学理论发展模式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与阿尔都塞的理论有密切关联。阿尔都塞的阅读方法对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本质有重要启发,但其结论存在理论主义、结构主义、"理论反人道主义"倾向,我们要辩证评价、借鉴其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股份公司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增长和资本的个人所有制形式之间矛盾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它的出现,促进了资本集中和生产发展,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由马克思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股份制作为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只是在没有从根本上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本身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组织形式方面进行的一次内部自我调整。马克思虽然没有为我们准备现成的社会主义的股份制理论,但他所阐述的有关股份制的一般原理,对于我们创造性地利用股份制来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对澄清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理论误区,保证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云涌 《学习与探索》2006,4(1):113-116
国内哲学界先后提出的对马克思辩证法的"物质运动的逻辑"、"认识的逻辑"、"历史的逻辑"、"实践的逻辑"和"人的存在的逻辑"这几种理解方式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提问方式前提什么是马克思辩证法的真实根基和真正载体?这个提问方式是实体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以实体思维去解读马克思的辩证法,就会把马克思辩证法理解成一种"实体的逻辑",就会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以关系思维去解读马克思辩证法,就会把其理解为"关系的逻辑",这种理解相对于"实体的逻辑"的理解来说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