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北宋真宗和仁宗统治时期,吐蕃赞普的后裔唃厮啰建都青唐(今青海西宁市),创立了一个新的吐蕃政权,其境东起洮岷,西至青海湖,南抵河曲,北达大通河,成为当时青藏高原上吐蕃割据势力中的佼佼者。唃厮啰一生亲附宋朝,抗击西夏,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 关于唃厮啰的诞生地点,宋朝的史家曾有详细记载。但因后人不懂吐蕃语言,对古代吐蕃史地也极生疏,因而长期产生误解,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今就有关资料,略作辨证如下。  相似文献   

2.
青海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秦汉时期羌人形成许多部落联盟,戎、氐、羌作为同一个族系,他们主要发展畜牧业,兼及农业、狩猎,对青海高原的畜种培育,开通道路,制牛皮船,架铁索桥,作出了许多贡献。两汉政权在青海开疆拓土,汉代名将赵充国曾在今天的青海湟水流域实行屯田,大批中原先民迁徙到青海东部地区,中原地区的二牛抬杠,  相似文献   

3.
明代奴儿干都司境内,居住着操不同语言、习俗各异的众多氏族部落.大体说来,从贝加尔湖以东到嫩江流域,为蒙古族的游牧地;松花江、乌苏里江两岸和黑龙江中下游的广阔地区,则为女真族的聚居地. (一)蒙古诸部奴儿干都司的西部地区是蒙古各部的游牧地.明初,蒙古分裂为瓦刺、鞑靼和兀良哈三大部.瓦刺部在今科布多河、额尔齐斯河及其以南的准噶尔盆地;鞑靼部在今黑龙江南北两  相似文献   

4.
唃厮啰政权对维护中西交通线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唃厮啰政权兴起于公元11世纪初叶,其缔造者唃厮啰,原为河湟地区吐蕃诸部中的一位部落首领。他以吐蕃王朝赞普后人的高贵血统和雄才大略,深得部众的拥戴。在率领部众进行统一河湟吐蕃诸部的征战中,历尽坎坷,削平群雄,于公元1032年在青唐(今青海西宁)建政,故人们把他建立的政权称作唃厮啰。唃厮啰政权历经唃厮啰、董毡、阿里骨、瞎征、陇拶、小陇拶等六位执政者,从唃厮啰本人率部征战时起,至  相似文献   

5.
洲塔、乔高才让著《甘肃藏族通史》,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12月出版。该书约55万字,共分八编、二十五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甘肃藏区概况、吐蕃渊源、崛起在雪域高原的吐蕃、五代宋代的甘肃吐蕃、元代的甘肃藏族、明代的甘肃藏族、清代的甘肃藏族、民国时期的甘肃藏族等,是一部资料丰富,内容全面的通史。该书的出版填补了甘肃藏族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6.
苯教塞康文化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元7世纪以前的苯教[1],许多文献都有记载,但是由于它们大多数为伏藏文献,后世之作,加上藏文创制的年代尚无定论,所以其可靠程度受到了质疑。可青海湖地区的塞康文化却是吐蕃苯教一脉相承的延续,是吐蕃苯教的活化石。但是,学术界对此从未进行过研究,成为苯教研究中的一个空白。在1996年对热贡苯教进行的调查的基础上,笔者为在印第安那召开的第八届国际藏学会撰写过题为《青海湖地区的  相似文献   

7.
吐蕃统治     
大唐和吐蕃在青海境内军事争战,确曾“月明西海上,伴人征戍愁”。安史之乱起后,唐廷把陇右、河西各地精兵东调平乱,边堠空虚,向吐蕃敞开了西部国门。吐蕃则先蚕食沿边州郡,再重点突破陇右,遮断河西,兵锋直指关中。 公元756年吐蕃占石堡城、威戎军、安人军和洪济桥、百谷城、雕窠城,日月山和河曲一线尽入吐蕃。757年占河源军、鄯州和漠门军。760年占廓州。青海东部地区尽入  相似文献   

8.
公元663年(龙朔三年),吐蕃灭亡吐谷浑之后,唐蕃争夺安西四镇、丝绸之路和青海的战争,相当激烈,至今青海境内、黄河北岸还有多处名为“汉血原”和“汉尸原”的地方,遗存着当年战争的酷烈.到680年,吐蕃已“尽据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岭(?)等州,南邻天竺,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资治通鉴》卷二○二).安史之乱起,唐朝驻守河陇的精兵猛将调回关陕一带,吐蕃乘机占领河陇,只有一些孤城在吐蕃包围下,苦战坚守.781年,沙州坚守十一年后,因弹尽粮绝,才与吐蕃签订城下之盟.至自,吐蕃在隐定住对西域、河陇的统治.851年(大中五年),吐蕃王廷内讧,无暇东顾,张义潮举兵起义,收复瓜、沙、伊诸州.到866年,吐蕃最后退出西域,河陇失地重归唐版籍.在这占领西域、河陇将近百年的时间里,吐蕃几乎  相似文献   

9.
陆离 《中国藏学》2012,(2):90-98
敦煌文书P.3885号中的《前大斗军使将军康太和书与□□赞普》和《前河西陇右两节度使盖嘉运制[开元]二十九年燕支贼下事》记载了开元二十九年(741)吐蕃赞普赤德祖赞((?))率军进攻唐朝河西陇右地区的进军路线、吐蕃在今青海东南部、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黄河上游地区磨环川等地的军政设置、佛教对吐蕃的影响、吐蕃军队与唐军交战地点以及唐朝河西陇右节度使辖区的军事布防、节度使盖嘉运上任后面对吐蕃进攻采取的军事行动等方面史实,弥补了传世史籍中有关记载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湟水流域藏族服饰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流域的藏族由于所居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服饰方面独具特色,且丰富了藏族的服饰文化。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湟水流域藏族服饰及其随社会历史发展而产生的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1.
青海蒙古又叫德都蒙古,是指居住于青海的蒙古族,青海蒙古人称自己为“库库诺尔蒙古勒(青海湖蒙古)”或“德都蒙古勒(上蒙古)”,是由历史上的卫拉特和硕特部众为主,以卫拉特其他部众、东蒙古部众的后裔组成,这些蒙古族入居青海在不同的时间,并从不同的地区迁居青海,与各民族长期杂居,过着古老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德都蒙古现在的布局,他们在传承蒙古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他民族的交流接触和地域环境的间接或直接影响,从而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习俗,成为整个蒙古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关于吐蕃时期吐蕃人的绘画资料,存世较少,除了敦煌石窟中吐蕃人的绘画资料外,尚有断代在9世纪前后的吐蕃风格的绢画,以及遗留在中亚和青藏地区的部分岩刻画.有鉴于此,青海都兰以及海西吐蕃墓葬中的棺板画即是吐蕃时期珍贵的绘画资料.本文利用考古发掘的第一手资料,对青海郭里木吐蕃墓葬棺板画的内容和题材进行了详细考证.证明这一时期的吐蕃绘画风格深受中原地区和中亚、西亚地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在整个藏族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布达拉宫初建于吐蕃政权上升时期的公元7世纪。当时,勃兴于雅砻河谷的吐蕃政权统一西藏主要地区,完成由氏族部落向奴隶制的过渡。作为吐蕃政权的统治者,松赞干布表现出积极主动与周边各民族交往交流、良性互动的强烈意愿,特别是着意于向大唐学习、向中原地区靠近。唐朝在进一步加强对西域管辖的同时,也着力推进与吐蕃地区的交流往来。公元641年,唐太宗允松赞干布娶宗室女文成公主。为此,松赞干布亲率部众千里跋涉至柏海(今青海玛多一带)迎接文成公主。回到拉萨后,他还专为文成公主筑一城,即在红山之上修建的布达拉宫。  相似文献   

14.
论钦陵是禄东赞的第二子,藏文全名是钦陵赞卓(Mgan-blon-khri-Vbring-btsan-brod),自660年(唐高宗显庆五年)即曾率领军队攻打吐谷浑。其后经营西域,670年(咸亨元年)大败唐名将薜仁贵于青海的大非川,(在今青海西宁市西苦海子大草原)696年(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又败大将王孝杰于甘肃的素罗汗山,(在今甘肃碌曲县西倾山附近)成为吐蕃开拓疆土的有功将领。他担任大论十余年,是掌握军政  相似文献   

15.
霍巍 《西藏研究》2007,(2):49-61
青海近年来出土了若干例吐蕃时期墓葬的木棺板画,已有学者对此作过初步研究,但观点颇存歧义。文章联系汉藏文献以及中原和北方民族的相关考古材料再作探讨,提出这批木棺板画所反映的不是一般所谓“社会生活场景”,而是流行于吐蕃本土的苯教丧葬仪轨影响到吐蕃所征服和占领地区的直观反映;墓葬主人的族源应为北方鲜卑系统的吐谷浑人,但其在受到吐蕃文化影响的同时,还受到来自中原与西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青海吐蕃文化的多元因素。  相似文献   

16.
宋代吐蕃风俗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称为吐蕃的藏族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自称为“博”,“藏族”乃是这个民族的汉语称谓.公元6世纪80年代,崛起西于藏高原,公元7世纪时统一了西藏高原,建立了强大的吐蕃帝国,并不断向东扩张发展.吐蕃在唐朝时最为强盛,自9世纪中叶以来,渐趋衰弱,政权土崩瓦解.居住在西藏本土的吐蕃各部分裂成为数众多的割据小国,彼此间干戈不已,内战不休,他们同中原王朝完全处于隔绝状态.而位于西藏本土以东的吐蕃部落,则脱离了吐蕃政权的羁绊,更是“族种分散,不相统一”,“大者数千家,小者数百家”,散处于河、湟、江、岷间.“吐蕃本西羌属”,其族种“百有五十种”,因此居住在“河、秦、邈川、青唐、洮、岷以至阶、利、文、政、绵、威、茂、黎、移州夷人,皆其遗种”.而居住在河西“西凉蕃部多是华人子孙”,且早已吐蕃化.宋代吐蕃就是指这一广大地域的吐蕃部族,即今藏语所说的“安多”(今青海和甘南地区)和“康巴”(今四川甘孜及西藏昌都等地区)藏族.  相似文献   

17.
苏毗大事记     
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苏毗作为西藏高原早期诸部中的一支,已登上了西藏历史的舞台.六世纪末悉补野(spu rgyal rabs)达日年色(stag ri snya gzigs)赞普时,苏毗完成了对拉萨河流域及其邻近地区的统一,成为当时青藏高原上最强大的地方政权之一。自七世纪初被吐蕃王朝征服,并划为苏毗一茹(sum pa ru),它连同象雄(zhangzhung),成为吐蕃王朝最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后援。  相似文献   

18.
快20年了,总有一个强烈的向往,到青海去一趟,这不只是因为小学地理上就学到的柴达木、青海湖的神秘,也不只是因为近年来西北开发的热闹。另有一个埋藏于心底的秘密,是因为一首歌,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它的作者,像一个幽灵似的王洛宾。大概是上天有意折磨,我几乎走遍了神州的每一个省,每一处名山大川,就是青海远不可及,机不可得。直到今年夏末,才有缘去朝圣。当汽车翻过日月山口的一霎间,我像一条终于跳过龙门的鲤鱼,像一个千磨万难之后到达西天的唐僧。日月山口是当年藏王亲迎文成公主的地方。山下是一马平川,绿草如…  相似文献   

19.
青海少数民族人口与人才问题研究梅进才青海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31′─103°04′,北纬319°99′─39°19′之间。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800公里,面积72.1...  相似文献   

20.
唐蕃对峙     
吐蕃王朝兴起后,即不断向外扩张,并合蕃羌各部。并苏毗,占多弭,从争夺安西四镇到攻掠剑南道,唐蕃时战时和,战争几乎连年不断。公元663年吐蕃尽占吐谷浑牧地,慕容氏王室播迁。唐朝为恢复原先政治格局,670年大非川之战唐军败绩,678年青海之战唐军再败。娄师德在河湟大兴屯田,储粮备边,曾败吐蕃于良非川。692年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唐朝方恢复了先前优势地位。698年吐蕃大相噶尔家族被赞普器弩悉弄翦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