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原副总编辑苏明达同志,是我刊唯一的一个一辈子未曾离开过这本杂志的工作人员。近四十年间,他把自己全部的人生挚爱,都投入到了之本刊物里;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注入进这本刊物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今车7月,苏老离我们而去,我刊全体同仁陷入深深的怀念中——怀念一个把自己的一生与这本刊物相系的人!当然,我们的怀念也包含一种敬仰:我们将以苏明达同志为榜样,在新世纪里为办好这本刊物投入自己的挚爱和心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约翰·迈尔斯·弗里教授生前是国际著名史诗学者、古典学者和口头传统比较研究专家。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简单勾勒了他的学术贡献:作为"口头程式理论"当今的旗手,他完成了从古典史诗研究向口头史诗研究的转折,形成了"内在性艺术"的学说;他创用了"大词"和"传统指涉性"等概念,建立起口头诗学的理论体系;他创办理论刊物《口头传统》,极力倡导作为一门新学科的口头传统研究,从而深刻地影响了人文学术的格局和走势;他通过对口头传统和互联网两者的并置和比较,总结出人类"思维通道"的某些规律和特点。其学术建树极为可观,未来影响必定将日益扩大。  相似文献   

3.
民族工作期刊与其他杂志在办刊宗旨、刊物特征、刊物性质、编辑视域、刊物价值等方面具有不同特质;要求民族工作期刊编辑具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素养、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办好民族刊物所需的系统知识、热爱民族事业的业德涵养、编辑优质文章的业务能力、民族期刊编辑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特殊素质。民族工作期刊社要通过坚持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学习、与时俱进地进行业务培训、在编辑工作中苦炼内功、营造编辑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等途径不断提高编辑素质。  相似文献   

4.
<正>长期以来,贵刊作为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的刊物高地,一直致力于汇集民族民俗文化学研究的前沿文章,栏目涉及专稿、特约稿、民族学/人类学、宗教天角、语言世界、历史探幽、学术随笔、学术书评、学术述评、非遗视野等多个窗口。在中国民族民俗人类学方面树立了自己的学术品牌,建立了刊物的学术特色。根据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相似文献   

5.
面临新媒体时代与大数据时代,青少年传统期刊如何实现转型,而习惯了闭门办刊的编辑又如何实现自我转型。本文以《课堂内外》(初中版)这一刊物策划的活动性特色栏目《走进特色校园》展开分析,浅谈如何通过这一栏目来成功实现刊物及编辑转型。  相似文献   

6.
往事抒怀 对于有着 43年历史的《民族团结》来说,原副总编辑苏明达是一位独特的老人。 43年前,当他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工作时,《民族团结》正值初创时期,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他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民族团结》的创业工作中,从此往后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里,他矢志不渝,忠诚不二,把命运和一生的喜怒哀乐都交给了这一本刊物,把一生全部的青春年华、光阴岁月都系于这一本刊物。一辈子,一个单位,在《民族团结》上下三代、一百多人的队伍中,他是唯一的一位。 当《民族团结》面对新世纪,面对着即将改名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时,被我们称为“苏公”的他,躺在病榻上,为我们撰写了此文。   准确地说,对于我们而言,苏公是一个集中的代表,他代表着那些为《民族团结》、为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奋斗不已、痴心不改、呕心沥血的人们。所以,我们也谨以下文,告慰所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人们……  相似文献   

7.
王建民 《民族学刊》2010,1(1):1-4,161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对于学术刊物的创办一向非常关注,自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人类学家创办中国民族学会之时,就一直力求创办民族学期刊作为中国民族学会的会刊。几经波折,幸有中山文化教育馆《民族学研究集刊》作为补充,成为20世纪前半期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的主要专业学术刊物。50年代之后,两岸学术界仍在学术出版方面进行了不少努力,台湾学术界创办了《中国民族学报》作为在台湾复建的"中国民族学会"的刊物。其后大陆则历经运动,学科重建后也未能接续先前的传统。本文在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刊》创刊之际,以民国时期民族学期刊的创始经过为先导,考辑人类学民族学专业学术刊物出版历程,以求激励学术界从新的高度关注学术出版。  相似文献   

8.
白崇人是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不断反思"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理论之路,审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与走向。对"少数民族文学"概念和价值意义的重释以及他在批评实践中呈现出来的开放多元、富有创新的批评理念,成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收获。其中,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自觉意识成为白崇人文学批评的表征模式,也展现出白崇人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学者难能可贵的学术品质。  相似文献   

9.
全国少数民族社会科学刊物编辑会自1983年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首倡以来,依次在新疆、广西共召开了三届,参加者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其它有关省、市社会科学刊物编辑部。经1987年广西会议决定,第四届工作会议由西藏社会科学院主办。此届会议宗旨为:共同探索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科学刊物的编辑工作规律和编辑工作理论,总结、交流在平等、团结、进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新型民族关系中的编辑工作经验,使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0.
王希恩 《民族研究》2022,(2):68-81+140
作为中国第一代民族学家,早年的杨堃是法国社会学派在国内的主要传播者,晚年又是国内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积极倡导者和建设者。从法国社会学到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贯穿杨堃先生一生的学术主线。而支配这条主线的有杨堃先生真诚的学术信仰,也有其贯穿一生的政治初心。新中国成立后,杨堃先生对法国社会学派做出批评或批判的同时,也始终为其留有“借鉴”空间。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一面坚决维护“民族学”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名义和地位,一面也用具体研究不断填充着这一学科的内涵。对于杨堃先生来说,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学术信仰,也是一种政治信仰,二者缺一不可。为达到这种圆满,他不懈奋斗,历经磨难。这种信念连同他的著述一样珍贵,值得我们永远珍惜和继承。  相似文献   

11.
<正>1.《西北民族研究》的学术优势是对于西北民族研究成果的发表。所发表的论文皆有相当好的学术水平。2.为了使刊物成为中国国内更具影响力的人类学/民族学刊物,可加强人类学栏,包括刊登有理论性的人类学论文。3.目前每期的目录的各项分类不是很一致。我建议每期的主要(必有)的栏项可分为:人  相似文献   

12.
一本有影响的杂志,要想获得成功并拥有众多的读者,不仅需要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编辑、记者队伍,同时还要拥有一批有敏锐洞察力和精明强干的通讯员。这些人不仅是刊物的忠实读者,也是积极撰稿人,他们活跃在基层,既协助  相似文献   

1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廖智宏从事学报编辑工作25载,见证了《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从一家低档次、默默无闻的小刊物,发展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相关学科享有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著名学术期刊,成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名栏、名刊。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  相似文献   

14.
周星 《民族研究》2005,(5):103-104
日前接到友人管彦波博士邮寄来的《云南稻作源流史》(民族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一书,这是他的博士学位论文,图文并茂,装帧精美,又是我较偏爱的那种实在的学术风格,于是读罢就想写篇书评,既作为祝贺,也作为交流。记得两年多前,作者在名古屋大学访学时曾和我谈论起这个选题,不曾想这么快就出版了专著,他的勤奋好学,令我非常感佩。对于亚洲稻作文化的研究原本有着很深的国际学术背景,赴日访学使得作者有机会汲取了大量有关此课题领域的国外研究所积累的学术成就,从而使本书从一开始就拥有了较高的起点。也就是说,本书之所以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族研究报告》(Ethnic Studies Report)作为民族研究国际中心的通讯于1983年5月刊行。此后的刊物增加了短篇文章和书评,但还是以通讯为主。《民族研究报告》自1984年开始,每年1月和7月各出版1期,并且已成为向世界各地发行的成熟的学术杂志。然而,我们继续发表讲话和论文提要及世界各地民族研究的地区工作进展评论。  相似文献   

16.
遥想人类学之父的泰勒先生坐在他19世纪的书桌前,对着将要完成的原始文化的书稿,以学科创立者的自信口吻写下结语:"我们的工作尽管还不是硕果累累,然而为了人类的幸福乃是紧迫而至关重要的.其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类的进步,同时清除障碍.这种文化的科学,本质上是改革者的科学."时,他可能未曾想到,在一百年后的今天,人类学不但硕果累累,成为流派众多,思想丰富的"显学",更成为整合多个学科又影响多个学科的一个学术平台.当年作为"达尔文的孩子"的人类学,其学术容量和精神内涵,早已超越了生物进化学说的范畴.人类学也从诞生时的蹒跚学步阶段发展成从学科领域,研究任务,基本学术观念,研究方法上凸现自身作为一个学科的独立性,构架起对人类及人类的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和对人类自身善意观察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学报的质量除了学术质量外,编辑质量也很重要.通过编辑加工,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报的编辑质量,使稿件达到:体例规范,推理正确,重点突出,论证充分,层次分明,标题确切,文字简练,结构格式符合学报的出版要求.因此,编辑加工是期刊质量与形式统一的环节,它是保证高校学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轰轰烈烈发展,震撼了整个中华民族,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各族穆斯林。尤其是一些文化层次较高的知识分子,开始投身于新思潮的宣传工作,由此开始了中国近现代各种回族报刊的崛起,从1908年《醒回篇》的创办其起,中国近现代出版的回族刊物不下百余种。不仅从数量上看呈现出一片繁荣,而且在学术领域和社会影响方面,也有明显的拓展,成为折射中国回族文化发展成就和当时各穆斯林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清真学理译著》作为中国早期回族报刊的代表作,虽然只出版了一期创刊号,但对以后回族报刊的发…  相似文献   

19.
从1998年提议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开设"海外民族志讲座"课程起,①到2007年3月在北京主持召开"不同文化中的他者观念"国际学术研讨会,②再到2007年8月<西方作为他者>完稿,乃至2008年在<由此及彼由彼及此>的人类学随笔中<在他处思考>一文的发表,③王铭铭对于人类学世界中的"他者"的关注,就像是其学术生涯中一根难以断缺的线,随着时光的流逝一直在蜿蜒.2007年出版的<西方作为他者>作为他将中国文明与"他者"观念相结合的作品,作为论述"中国‘西方学'的谱系与意义"的著作,是他近年来对中国文明中"他者"观念史思考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人才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是科技化兴起的坚实地基,学校作为培养和输出人才的主要机构,如果仅仅只是依靠教材和课程来进行教学的话,就很难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教辅期刊作为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的重要记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教育的帮助、对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进和承载作用,同时更是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发展文化事业教育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当下,发展教辅期刊事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特色主义建设的一种必然趋势,虽然国家和社会对于教辅期刊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快速地调整刊物的形式、模式,满足社会实时的需求,推动刊物的稳步发展是我们当下的重中之重.笔者首先介绍了教辅期刊的概述和特点,对期刊编辑所应具备的责任意识进行了分析,以便于可以在整体上提高编辑责任意识,为期刊的质量提供保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佳的教学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